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林磊,图娅:简帛医书经脉命名剖析

已有 180 次阅读 2024-6-29 12:01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林磊,图娅. 简帛医书经脉命名剖析. 针灸临床杂志2005,21(9):1

马王堆汉墓出土的简帛医书《足臂十一脉灸经》和《阴阳十一脉灸经》中经脉名称已然存在差别。《阴阳十一脉灸经》中脉名在形式上不统一,足脉只称阴阳某脉,分别为:钜阳脉,少阳脉,阳明脉,大(太)/泰阴脉,厥阴脉,少阴脉,而手脉中阴脉称臂某脉,分别为臂钜阴脉、臂少阴脉,阳脉则分别称肩脉、耳脉、齿脉(之所以称其为阳脉不仅是推理,更因文后有“凡阳脉十二,阴脉十”之语);《足臂十一脉灸经》中脉名在形式上规则,包括足与臂、阴与阳两个方面,具体为:足泰阳脉,足少阳脉,足阳明脉,足少阴脉,足泰阴脉,足厥阴脉,臂泰阴脉,臂少阴脉,臂泰阳脉,臂少阳脉,臂阳明脉。

简帛医书中经脉命名形式上的特点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经脉名称出现早期的一些问题,具体如下:

1 经脉出现早期运用了多种命名方法

《阴阳》中阴阳命名与部位命名共存、阴阳命名中“钜”与“太/泰”并存以及《足臂》中不称“太”与“钜”而统一为“泰”这三大特点,若再加上《内经》中不称“臂”而称“手”、并在各脉名前加上脏腑名等,诸多证据共同向人展示了经脉名称由纷杂向统一、由混乱向规范的发展画面。此中即体现了阴阳概念在医学运用上的发展和规范--由钜→泰→太,同时也反映了古人在经脉命名问题上所做的优选:抛弃了部位命名。这一至少发生在直观具体的“部位命名”与抽象概括的“阴阳命名”之间的取舍选择,应当是古人对经脉本质认识深化和统一的表现。

2 把阴阳用于十一脉的命名,存在理论与实际运用间的矛盾

这一点在手经名上表现得最突出。《阴阳》中手经尚未完全运用阴阳命名,《足臂》以后手脉才运用阴阳命名;《阴阳》中之手阳脉不称“某阳”,使足阳脉无所类同、臂阴脉无所对应;《足臂》中臂二阴脉不与臂三阳脉之数目对应,这些均说明:此时经脉命名中对“阴阳”的运用,并未完整的取阴阳之“对待”含义,即不是有阴必有阳,有阳必有阴,相互对立而又相互为用。这里之所以用“未完整的”一词,是因为毕竟二书在足脉上以及《足臂》在臂阳脉上还是取了这一意义的。通过对阴阳概念的考察可发现:终战国之世,阴阳范畴既被当作实体,又被当作各种事物的属性,从实体范畴向属性范畴过渡,并把两者统一起来解释自然、社会、人生的一切对待统一现象。既然当时“阴阳”概念作为对待统一的含义已经很盛行了,经脉理论的提出者亦已经走到将其引入经脉命名这一步,则没有不用其“对待”含义之理--除非有不能将就的、比阴阳对待意义更大的原因。不难发现,这一矛盾的关键在于“阴阳”的成对性与此时经脉数目的不成对。而这一关键中便是那不可将就的原因:此时所命名和描述的经脉是一个实证的概念,命名的出发点是区分为主。何以这担恳蛭偃绮皇钦庋淳鍪枪湃怂急娴牟铮枪湃硕匀颂迳舷铝倒媛稍擞玫笔笔⑿械囊跹舻日苎Х冻牒腿⑽濉⒘仁跄谌葑酆辖ü沟牟铮敲淳鲆豢家胍跹艚忻虮厥浅啥猿鱿帧U蛭耸钡氖惶趼鍪恰笆抵ぁ彼玫模凸鄞嬖谟谀抢铮宦塾檬裁疵掷唇兴牵欢蚴且幌钪鞴鄣男形厝灰钥凸鄞嬖谖谰荩豢赡芪嗣男枰芽凸凵现挥械ナ穆龇堑盟党墒撬摹#ㄕ纭豆茏印ば氖酢匪裕骸懊坏霉担挡坏醚用保耙云湫危蛭!保�

“阴阳”毕竟是从实践过程中抽象出来的哲学范畴,其中所蕴含的是一种必然性的辩证规律,这一规律只会走在实证的前面(例如物理学中反物质的存在)。在十一脉时期,古人天才的选择了阴阳对经脉进行命名,虽然一时屈从于彼时的客观现实而没有用其全部外延,但随着实践的发展,到《内经》时代以前,第十二脉被发现了,原来存在的理论与实证的矛盾调和了。

至于为什么会用阴阳来给经脉命名,我以为如下:经脉的存在状态与脏腑官窍等有所不同,故而命名方法也必然不同。经脉相对于有形的形体官窍等来说偏于无形,而相对于形而上之阴阳则又是实在之物,故而两难。再者,如第一部分所言,对这样一种存在的体察(或反映)是不同于对眼可见手可摸的形质状态之观察和描述,便如同对客观存在的针灸感应的观察与体验及描述有一定主观性一样。故而最初对其命名立足于区分及描述,所以有肩、耳、齿脉,有泰阴、钜阴之并存。

到后来,随着认识的加深,对经脉本质属性有了深刻把握之后,统一命名成为可能,于是便有了《足臂》中相对规范的名称。但如上所言,此时经脉称阴称阳,仍是偏于区分而未完全取其对立统一之意(理论先行,实践滞后)。直到《内经》,发现手心主脉的存在之后,长时间内仍未能命名为手厥阴脉(实践先行,理论滞后),亦体现了这一点。(直到《灵枢·经脉》成编之后,阴阳在经脉命名问题上才得以正常甚至超常发挥。)

总之,经脉名在简帛医书时代走向了统一。此时“阴阳”的作用尚只体现在经脉的区分与排序上,尚未对实质理论如经脉数目、走行、联系、病候等产生干扰。

这些均表明:简帛医书时代对经脉的记述,完全是偏于描述现象(实)。正如赵京生老师在《针灸经典理论阐释》中所言:“简帛脉书中的经脉理论尚较朴素,其医学实践知识的总结和系统化、理论化过程中,尚较少社会文化内容的影响,更能反映出当时医学的、特别是经脉的真实面貌。在当时盛行的阴阳、五行学说中,医学主要吸取了阴阳思想,这种影响主要还是在医学文献的记述形式上,如经脉的命名、循行方向、各脉的记述排列顺序等,对经脉理论中更为重要的一些内容如与脏腑关系、经脉之间关系等的影响尚不明显。”

附:仅就经脉名这一点,《足臂》确实比《阴阳》更接近后期的《黄帝内经》,但并不能据此而确定二者成书的先后。在经脉循行及病候分类、数量的描述上,则又明显是《阴阳》详于《足臂》而更接近《内经》。因此倒不如把二书看成当时方士中并存的两种不同说法,如同浑天说、盖天说与宣夜说的并存。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40240.html

上一篇:[转载]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学界为什么要提倡“整体观念”?
下一篇:[转载]林磊,图娅:《黄帝内经》经脉名称剖析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1 杨正瓴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0: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