思想散步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qng1008 前三十年写日记,后三十年写博客

博文

[转载]新中国成立后中医学界为什么要提倡“整体观念”?

已有 189 次阅读 2024-6-29 11:52 |个人分类:医学史话|系统分类:论文交流|文章来源:转载

资料来源:济宁大狮子 2021-04-23

今天看来,中医学界之所以在新中国成立后提倡“整体观念”并达成一致共识,是“有当时特定的思想背景”的:“背景之一是,前苏联推崇的巴甫洛夫神经论学说的‘整体观念’倾向。巴氏学说,在1900年左右曾领导着世界生理学界。到1940年左右,其说与内分泌理论合流,成为神经—内分泌—体液学说。巴氏的贡献是很大的,但前苏联人过分强调神经论。背景之二是‘整体观念’与‘辩证法’有某些相通之处。辩证法用联系的、发展的观点即矛盾的观点看世界。认为世界上一切事物和现象都是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整个世界是一个有机联系的整体。因此,尽管马克思主义经典著作中,并无‘整体观念’这个术语。中医的‘整体观念’特色论,还是无形中受到保护。‘整体观念’也尽量向辩证唯物论靠近。”1

此诚为言而有据,信而有征之确论。对于“背景之一”,从上面所称引的、较早提出“整体观念”的任应秋先生的有关论述中,即可十分容易地体味出来。1958年杨安时亦曾说过:“祖国医学内容,是极其丰富而多彩的,不仅在疾病疗效上,有着实践的作用;并且在理论体系中,有着辩证唯物的基础。所谓‘天人合一’与‘形神合一’的论说,即为中医学术思想体系中的重要环节,具有高度的整体观念,将人体作为统一的整体来加以认识,认为人体与自然环境之间,形体与神明(当时所指的神经中枢)与精神之间,是相互密切联结不可分割的整体,因此,称为天人与形神是合一的,与现代的病理生理学的整体观,基本上是有共同之处的。”“祖国医学的‘天人合一’与‘形神合一’论的基本概念,是充分掌握了人体内在的完整性和人体外在的统一性,而成为中医学术的基本理论,指导临床实践。与苏联伟大的生理学家巴甫洛夫氏‘神经论’的思想观点,与贝柯夫院士的‘大脑皮层与内脏相关’的学说,基本上是相符合的。”“综合以上各项论述,可知祖国医学的‘天人合一’与‘形神合一’的论说,通过内经所反映的内容来证实,是确有深刻的认识,具有高度的整体观念,同时也表达了我国古代医学的思想,是建立在辩证唯物的基础上,与苏联‘巴甫洛夫学说’的观念,是有不谋而合的共同处。这一整体观念,为中医学术的最基本理论,举凡阐析人体的生理病理等现象;以及掌握诊断、治疗、预防摄生等法则,均不能脱离这一指导思想。远在两千年前,世界文明尚处于蒙昧时代,我国古代医学,就能有此正确的认识,在世界医学贡献上,是应有其一定的地位和重要的价值。”2

对于“背景之二”,王大鹏先生的一段话,为我们理解这一点提供了最好的注脚:“早在《内经》中之所以能体现整体观念,是因为《内经》充分运用了那个时期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的哲学思想,并使这种思想成为中医学的指导思想。正是由于《内经》能以这种思想作指导,才会形成中医整体观念。整体观是朴素唯物论和自发辩证法思想在中医学中的体现。”3焦树德先生亦曾云:“这种思想是与中国古代哲学家的朴素的辩证唯物主义的自然观分不开的,恩格斯在《自然辩证法》中曾高度评价了这些思想,他说:‘虽然十八世纪上半叶的自然科学在知识上,甚至材料的整理上高过了希腊古代,但是它在理论地掌握这些材料上,在—般的自然观上却低于希腊古代。’还说:‘在希腊人那里——正因为他们还没有进步到对自然界的解剖、分析——自然界还被当作一个整体从总的方面来观察……如果说,在细节上,形而上学比希腊人要正确些,那么,总的说来希腊人就比形而上学要正确些。’中医理论也与此有相类似之处。总之,中医理论是从整体观念出发的,这与局部观点大不相同,把若干局部加起来,并不等于整体观,这一点非常重要。”4

从上面我们所勾勒的“整体观念”的创立过程来看,最初中医学界并没有将“整体观念”作为一个概念或术语来对待的意图,更没有将其上升到特色或优势的非分之想。事实也确实如此。在中医期刊中,仅以1959~1962年为例,探讨这方面问题的文章大多也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为题目。如:梅子英在《江西中医药》1959年第4期发表《“天人相应”的初步体会》,马永泉、顾荣复、吴寿锦在《江苏中医》1959年第6期刊发《对素问昼夜阴阳天人相应的初步探讨》,汪升庚、马静波在《浙江中医杂志》1960年第2期刊载《对内经“天人相应”的体会》等。并且还曾有过是以“天人合一”“天人相应”还是“人与天地相应”命名的争论。

事情的起因缘于孙宝楚先生的《对“天人合一”观念的体会》5一文。文中有云:“古人不仅认为人体是有机的整体。同时更确切地肯定了人体与外界环境的不可分割性,这就是‘天人合一’观念……这种观点是很合乎唯物辩证法的逻辑的。并且还与伟大的巴甫洛夫‘机体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论点极相符合。”但孟景春先生却不同意“天人合一”这一名号,在同年第10期发表了《读〈对“天人合一”观念的体会〉一文后的意见》,认为“作者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中‘自然’的概念是不够明确的”。把整体观念言曰“天人合一”的提法,是不恰当的,因为“天人合一”观念是“天人相通”和“天人相类”的唯心主义观点。主张对人与自然界的关系,应曰“天人相应”6。而秦德平先生随后又发表了《也谈“天人合一”观念》一文,认为“自从祖国医学的整体观念这一科学的理论正式引起医学界重视以来,对于这一观念的内容认识,基本上都是一致的,而对于这一观念的提法与命名,却极其混乱。”“‘天人合一’的观点,应予严格批判,而‘天人相应’的说法,也有些含混”。“到底如何提法为正确,如何提法符合《内经》旨意,符合辩证唯物论思想,我认为这个问题,无须标新立异(恕我直言),另起名号,倒不如仍按经文原句‘人与天地相应’为妥”7。

当今学界,将“整体观念”视为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已然是不刊之论了。什么是特色与优势呢?所谓特色,就是区别于参照对象的特点,而所谓优势则是指在一定前提下较之参照对象更为优越和领先的特点。可见,特色与优势,都是相对于一定的参照对象,通过比较而言的,没有彼此间的相互比较,也就无所谓特色与优势。质言之,中医的特色与优势是相对于西医而言的。但冷静客观地加以考察,可以比较有把握地讲:“整体观念”并非中医的专利。

首先,“无论是将古代中医学与古希腊罗马医学相比,或是将今天的中医学与现代医学相比,那种认为中医学独特之处在于它具有整体观念的说法都是很难成立的”。因为“古希腊罗马医学具备着同样朴素初级的整体观,近代机械唯物论亦不排斥'人是整体’这一观念,而现代医学正在发展着科学辩证的整体观,不能认为'整体观’是中医学所独具的”8。“中医界普遍认为中医学在思维方法上具有整体系统性,这优越于以还原论为特征的西医学分析方法。这种静态的认识无视了西医学在方法上已经发生和正在发生的二次大的变革,即由科学的以理性认识为特征的还原论代替原始朴素的直观方法和由科学的以辩证认识为特征的构成论的建立,正在克服还原论的机械唯物论缺陷”9。

其次,“‘整体观’是中医学的特色,但也不能说西医学没有这样的观点。如果说,‘整体观’是‘天人合一’,是‘生态医学’,那么西医亦同样注重环境与健康的关系,现代西医诊治不但顾及个人身心,诸如家居环境、工作劳损、季节性疾病,都在研究之列。如果说‘整体观’的涵义是综合性的思维方法,那么西医的良好诊断正是要求把化验数据、临床观察、流行病学的背景概率知识(prevalence),统合成整体判断和决定”10。因此,“整体观念是特性还是共性本身就是一个问题。中医特点只能是中医独有的,然而谁能说西医和其他民族医学以及其他学科没有整体观念。你有、我有、他有、大家有的东西,说成是中医学自己的特点,这不能不说是逻辑上概念不清的遗憾”11!

再次,“从方法论上讲,中医的整体观不是现代意义上的系统(整体)思想。现代意义上的系统思想,其突出的一个特征是强调整体与局部之和之间的非线性(非加和)关系。也就是常说的整体可大于、等于或小于局部之和,而整体中的局部与单独的局部之间属性上存在差异。这种思想是对机械还原论的纠正,也是用于对复杂研究对象分析的重要原则。但中医的整体观并不具备这两方面的内涵”。

最后,“有了整体观并不等于一定就可称此为特色,更不等于这就是优势。中医的整体观是中医进行思维的重要工具,它使中医可以在无法了解机体内部的和细节的情况下依然可以进行分析。尽管这种分析带有很大的主观猜测成分,较之于不讲求任何理由的试错法而言仍然是一个巨大的进步,并且也确实为许多新现象的发现,为许多经验的积累提供了有益的启示。但它与西医相比较,并非独有,也并没有特别的优势。如果笔者的结论是正确的,那么,那些以整体观作为中医发展的特色与优势前提的议论有必要重新思考:中医的特色与优势究竟是什么?或者说,中医的整体观与现代西医学的相比‘特’在哪里,‘优’在哪里?”12

总之,中医学界之所以提倡“整体观念”是为了出于说明中医基础理论不仅是建立在辩证唯物主义基础之上,而且也与西医学“机体与外界环境相统一”的论点相符合的意图。说到底,是为了证明中医的“科学性”而向西医学靠拢的产物。

参考文献

1.刘延伶,赵洪均.“整体观念”特色论之反思[J].医学与哲学,2002,(4):45.

2.杨安时.从内经中来探讨中医论“天人合一”与“形神合一”的观点和应用[J].新中医药,1958,(3):6.

3.王大鹏.《内经》整体观的指导意义.任应秋,刘长林编.《内经》研究论丛.武汉:湖北人民出版社,1982.231.

4.焦树德.医学实践录[M].北京:华夏出版社,1999.11.

5.孙宝楚.对“天人合一”观念的体会[J].哈尔滨中医,1961,(3):50.

6.孟景春.读《对“天人合一”观念的体会》一文后的意见[J].哈尔滨中医,1961,(10):72.

7.秦德平.也谈“天人合一”观念[J].哈尔滨中医,1962,(2~3):91.

8.图娅.言天验人:中医学概念史要论[M].呼和浩特:内蒙古人民出版社,1997.184.

9.何裕民.差异·困惑与选择——中西医学比较研究[M].沈阳:沈阳出版社,1990.492.

10.区结成.当中医遇上西医:历史与省思[M].北京:生活·读书·新知三联书店,2005.156.

11.何学明.中医学基本特点再认识与深化发展[J].光明中医,2002,(6):8.

12.张举正,蔡北源.中医整体观是中医的特色与优势吗[J].医学与哲学,2002,(11):5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9293-1440239.html

上一篇:韩明向国医大师团队落户我院中医科
下一篇:[转载]林磊,图娅:简帛医书经脉命名剖析
收藏 IP: 223.74.106.*|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20:1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