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engchaoli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fengchaoliu

博文

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申请:经历与体会 精选

已有 3365 次阅读 2024-6-23 10:5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导读:如何将博士学位论文研究以及攻博期间的科研训练与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申请有效对接?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申请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我们特别邀请了本团队近年毕业的两位博士生交流国家自然科学青年基金一次申请就获得成功的工作体会。仅供大家参考。文后附有作者的简介。

很高兴在这里分享我的自科基金青年项目申报经历,希望能够给大家一些启发和借鉴。2019年12月,我在大连理工大学完成博士论文答辩,进入大连海事大学工作,12月底便开始着手撰写自科青年基金申请。

                                                          ——张娜

(一)选题过程:问题聚焦、理论深化

最开始,我虽然信心满满,却不知从哪下手,不清楚青年基金应该搭建怎样的框架,内容的丰富度要达到多少。那段时间,脑子里不断蹦出各种选题想法,主要是博士阶段感兴趣的且看了一些文献的主题,包括网络结构与绩效之间的互动机制、网络演化路径和协同演化机制、发明人流动等。好多想法交织在一起,有点理不清。

于是,首先找导师讨论,把自己的想法和困惑讲给导师。导师给予了耐心细致的解答,并强调基金本子一定不要太复杂,三块核心内容就行;在博士论文基础上找到一个生长点(比如把被解释变量打开等),将博士论文拔高一点,深入下去。自科基金本子要有一个非常明确的主题,将简单主题做深,一定不要又大又散。

根据导师的建议,我开始深入思考,不断聚焦选题,基于前沿文献拓展思路,并结合最新的文献整理思路。然后,向师兄讨教自科青年项目的写作经验,师兄建议我将自科基金近五年的题目进行梳理,一方面熟知创新领域学者们的最新研究进展;另一方面对自科基金题目的拟定很有帮助。同时,师兄讲到自己的自科基金申请外审都提到的不足是理论基础薄弱,仅实证、无理论是行不通的。

根据师兄的建议,我整理了创新领域相关的自科基金项目题目,并对创新网络的经典文献和前沿文献的理论部分进行了深入研读。这样循环往复,不断迭代,最终将落脚点放在了双层次网络动态性与创新绩效之间关系这一研究主题上。

image.png

(二)初稿形成:结构安排与细节打磨

确定好主题后,我的思考便聚焦于这一主题上,不再动摇。然后,反复琢磨选题背景、文献综述和研究内容等项目核心部分的结构安排和具体内容。比如文献综述部分,筛选放入哪些文献进行综述,文献综述分几个模块,并系统梳理开创性文献、经典文献、前沿文献之间的递进关系。研究内容部分,分为四部分研究内容,第一部分理论模型和研究框架构建,第二、三、四部分则分别讨论组织间合作网络动态、组织内合作网络动态以及双层次网络动态对企业创新绩效的影响。思考好之后,我便开始着手文本写作。

写作过程中,发现项目书还有很多细节没有想清楚,如网络动态表征变量的选取已有文献较少,需要自己结合已有文献进行拓展;机制分析需要对已有文献进行进一步的提取和凝练等。只有逐一想好每一个细节,才能让研究内容更详实。同时,研究可行性分析、研究基础等部分也是项目书的重要组成部分,虽然这些部分技术含量相对来说较低,但也需要结合自身实际情况进行认真仔细的整理。

在写作过程中我也经常站在外审专家的角度审视项目书,比如研究内容是否详实,能够体现申请人对这一研究主题具备的把握程度;比如列出的前期研究成果及代表性成果相关程度高,能够体现申请人具有较好的研究基础等。

image.png

(三)申请定型:集思广益、优化迭代

大约一个半月的时间,我的项目书初稿完成,此时距离项目截止时间只有20天。我首先将本子发给师兄和师妹帮我提出修改意见和建议,师兄提出研究内容要突出的重点太多,模糊了故事本身,要围绕一个核心讲故事;关于动态这个关键词没有做文章,没有将这一重点突出出来。选题背景部分问题没有提出来,如动态性为什么重要,在什么情况下重要,为什么进行外部动态和内部动态,如何动态,以及动态产生什么结果等。师妹的学位论文与我的研究内容相近,对项目书的内容很熟悉,从书写细节上提出很多建议,包括前后文词汇叫法不统一、三个阶段应该用哪个词把意思涵盖住,外部网络和内部网络都变化还是仅一个变化没有交代清楚等。

根据上述建议,我对申请书进行了一轮全面修改。修改之后,将本子发给所在工作单位的非本领域专家帮助提出修改意见。非本领域专家指出,研究问题对国家的意义需要明确,从研究问题直接引出本研究的意义,研究意义要提炼出观点放在段首;由于项目属于需求引导类,方法不是最新,路径也不是最新,而是中国发展需要做这件事,因此更要明确选题意义。研究综述部分内容较多,需要提炼,增强可读性。研究内容中“双层次”和“四阶段”这两个点如何更好衔接。拟解决的关键问题中变量的识别是难点,需要指出等。通过跨领域学者的建议,使得我能够跳出来,重新审视研究内容。

最后,将项目书发给师兄和导师,进行最终修改完善。师兄在上次意见基础上,从项目题目、研究意义、研究内容各小节内容安排等方面又提出了12条修改意见,并强调一定要突出重点、结构调整。导师从研究题目、研究问题没提出来、删除没有必要的示意图以及增加国内学者密切相关文献等方面提出修改意见,并将题目确定为“合作网络结构-关系动态对企业探索性创新绩效的影响研究——基于双层次网络的分析”。这一题目与研究内容非常契合,是非常好的题目。围绕这一题目,对全文进行统稿,反复修改,让内容浑然一体,将需要交代清楚的地方交代清楚,需要强调的地方反复描述,保证内容清晰统一,前后连贯。

image.png

(四)几点体会

(1)青年基金申请是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全部科学研究工作的自然延伸与综合提升。青年基金申请并非是将博士论文研究的相关内容进行组合,或把开题报告变成基金申请书就可以申请成功。基金申请是在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全部科学研究工作的基础上,寻找创新点和切入点。同时,读博期间参与的项目申请和项目研究对于青年基金申请书的撰写至关重要。

(2)青年基金申请不是一个闭门造车的过程。申请人与导师以及相关领域专家深度交流和互动,有助于基金申请选题的确定、研究内容的合理安排,以及预期创新点的精准表述。只有通过深度互动,才能实现基金申请的反复迭代和优化提升。

(3)青年基金申请是一个以我为主的过程。尽管在基金申请过程中需要与经典文献对话,需要与导师和同学进行交流。然而,基金申请主线的梳理和最后文本的生成是靠自身的对问题的深度理解,对于他人提出的意见也要进行甄别和选择性吸收。

非常幸运的是,2020年9月项目评审结果公示,我申请的自科基金项目获批。我想这一结果离不开团队的培养。由于博士期间本人参与团队多项自科基金面上项目的申报工作,在申报中负责文献查找和文稿校对等,对于自科基金申报已较为熟悉。通过认真研读团队的项目书,对于基金项目的撰写非常有帮助。同时,导师、师兄、师妹和非本领域专家的意见非常重要,在这里对他们的帮助表示衷心感谢。

 image.png

-简介-

张娜,大连海事大学副教授,硕士生导师,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培养对象,大连市高层次人才青年才俊。研究方向为创新网络与创新战略。主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项目1项、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面上项目1项,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青年人才委托课题1项。在国内外高水平期刊发表(或录用)论文15篇,包括国际SSCI检索或SCI/SSCI双检索论文5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委管理科学部认定的国内重要A类期刊9篇,B类期刊1篇。获教育部高等学校科学研究优秀成果奖二等奖(个人排名6/8),辽宁省哲学社会科学奖·成果奖一等奖(个人排名5/7)、二等奖2项(个人排名1/2,2/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2082-1439369.html

上一篇:浅谈科学研究中的“情境化”
收藏 IP: 39.144.55.*| 热度|

10 武夷山 郑永军 周忠浩 孙小银 汪运山 崔锦华 宁利中 孙颉 科学网互动 guest19106205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3: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