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55: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已有 236 次阅读 2024-6-23 07:43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55:半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1.人因失误及可靠性分析

定义:人的可靠性是指使系统可靠或正常运转所必须的人的正确活动的概率。人因失误是指人的行为结果偏离了规定的目标,并产生了不良的影响,其中不安全行为也是一直人因失误。

分析步骤:人员特性、作业环境和所执行任务的描述。评估人机界面。进行与操作人员职责相关的任务分析。与操作人员职责相关的人为失误分析。编制评价结果。操作可靠度的简易估算法。

确定操作的基本可靠度R′H方法为:

R’H = RRRR                                        1

式(1)中:RS为接受信息的可靠度;RO为判断的可靠度;RR为反应的可靠度。

根据作业条件对操作的基本可靠度进行修正,求得操作可靠度RH

RH=1-b·c·d·e·f1 - R’H                                 2

式(2)中:为操作的基本可靠度;b为作业时间修正系数;c为操作频率修正系数;d为危险程度修正系数;e为心理与生理条件修正系数;f为环境条件修正系数。

2.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LEC)

定义:作业条件危险性评价法是一种简单易行的半定量评价方法,主要用于评价操作人员在具有潜在危险性环境中作业时的危险性,它是由美国的格雷厄姆和金尼提出的,因此也称为格雷厄姆-金尼法。

分析步骤: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性;暴露于危险环境的频率;发生事故或危险事件的可能结果危险性。

方法特点:比较简单,容易在企业内部实行,有利于掌握企业内部个危险点的危险状况,有利于整改措施的实施。目前,已在航空工业系统、部分铁道交通系统和石化系统试点使用,效果较好。

适应范围:由于该方法主要是根据经验来确定3个因素的分数值及划定危险程度等级,因此具有一定的局限性。而且它是一种针对作业的局部评价,故不能普遍适用。此外,在具体应用时,还需根据使用者的经验、具体情况对该评价方法作适当的修改。

3.故障类型、影响致命度分析/故障模式及影响分析

定义:是根据系统可以分成子系统、设备或元件这一特点,按实际需要,将系统进行分割,从下向上一次查找可能的故障模式,并逐级归纳到整个系统中,考察系统内部单元的各类型故障对其他单元或子系统的影响,最终确定对系统的影响以及提出消除或控制这些影响的方法。

分析步骤:

1)熟悉系统、明确分析系统的功能、特性和运行条件,对系统进行功能划分,确定若干子系统,找出各子系统的功能。

2)分析系统中元件的故障类型和原因,通过对系统功能的说明,查找元件存在的故障,根据个故障产生原因进行分类。

3)分析各种故障模式对系统的影响,利用系统功能框图确定各个子系统故障,简单的系统可以用流程图代替系统图。从系统图可以继续画出可靠框图,它表示各元件的连接方式以及输入输出情况。然后从这些故障中选出对子系统以致整个系统有影响的故障类型,深入分析其影响后果、故障等级及应采取的措施。

4)按照可靠性框图,根据过去的经验和有关的故障资料,列举出所有的故障类型,确定故障模式危险等级,填入FMEA表内,对系统中的影响安全运行的故障和薄弱环节采取技术和管理措施,

5)列出造成故障的原因及进行致命度分析对于系统以至系统有影响的故障类型要深入分析造成故障的原因。

方法特点:通过原因来分析系统故障,系统发生故障便可能丧失其功能,该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方法。

适用范围:适用于产品的设计、工艺设计、装备设计和预防维修等环节。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9337.html

上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54:定性风险评价方法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156:定量风险评价方法
收藏 IP: 42.48.113.*|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8 02: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