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offee82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offee820

博文

食光里的故事-柚子(农产品边角料的食药用价值)

已有 678 次阅读 2024-6-18 14:04 |个人分类:科谱集|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拉丁文:Citrus maxima (Burm.) Merr.

 名:本草纲目朱栾、香栾

尔雅

广志雷柚

山海经(柚)

新修本草胡柑

食性本草臭橙

本草经集注柚子(陶弘景)

桂海虞衡志臭柚

 类:芸香科柑橘属多年生乔木植物

原产地:据科考,柚原产东南亚可能是印度或中国南部地区。早在秦汉以前,我国古书已有柚的记载(见公元前3世纪的作品《韩非子》和《吕氏春秋》)。

性味&归经

味甘、酸

功能主治

【中药大辞典】消食,化痰,醒酒。主治饮食积滞,食欲不振。醉酒。

日华子本草治妊孕人吃食少并口淡去胃中恶气,消食,去肠胃气,解酒毒,治饮酒人口气。

随息居饮食谱辟臭,消食,解酲。

福建药物志破积散气,止咳定喘。

诗书趣谈

[南中荣橘柚]“橘柚怀贞质,受命此炎方密林耀朱绿,晚岁有馀芳”柳宗元

[送魏二]“醉别江楼橘柚香,江风引雨入舟凉。”王昌龄

[放船]“青惜峰峦过,黄知橘柚来。”杜甫

[秋宿湘江遇雨]“乡思不堪悲橘柚,旅游谁肯重王孙。”谭用之

[得卢衡州书因以诗寄]“蒹葭淅沥含秋雾,橘柚玲珑透夕阳。”柳宗元

民间典故与习俗

《本草纲目》释名,櫾与柚同。[时珍曰]柚色油然,其状如(yǒu,古代一种酒器,椭圆形),故名。壶亦象形。而其大者谓之香栾,亦取团栾之象。

自古岭南各地就有味儿特浓“杀柚辟邪”民间俗。如,福建、台湾一带在柚子上画鬼脸,杀柚子”称“杀贼头”特别在中秋佳节,购柚拜月,而后“杀柚”而分食的风俗,我国的广东、浙江、福建、台湾等地十分盛行。“柚子”谐音“游子”,寓意漂泊在外的游子家团圆。而“柚”又与“佑”和“有”谐音,寓意平安、祥、富有因此,在七月地藏王诞辰之日,温州地区人们会在柚子插上香烛,点柚灯,或插满棒香,挂在屋檐下作为一颗青烟袅袅的香球。在中元节期间,广西黄姚古镇也有举办柚子灯节的习俗,将插上香烛的柚子灯放入河中漂游,追思故人,为今人祈福。除了果实,柚子叶也被视为祛晦神品。岭南地区在婚丧嫁娶、婴儿诞生、乔迁新居之时,柚子叶泡水沐浴,视为涤荡之意。如此,柚子俨然成了水果界的“谐音梗之王”。演变至今,甚至有了没有柚子的秋天,是不完整的的说法。而很多地方都流传俚语:“秋冬吃柚,赛过吃肉。”也说明人们对柚子的喜爱。

据传,四大名柚(文旦柚、沙田柚、坪山柚和暹罗柚)之一,文旦柚的名字由来,即源于一个动人的故事。相传清道光十二年,仙游吴举人到浙江金华游历,颇喜当地柚子,便携柚苗归家栽种,但未得良柚听闻莆田仙戏班名旦“吴接母”栽种柚树便登门拜访。一翻商榷,两人决定尝试嫁接。不想,经过精心培育,所产之柚,果大、无籽无渣,果香扑鼻,即取名“文旦柚”,喻意“文人与名旦”共育佳品,于是就有了福建仙游文旦柚。

食疗药用材料[食材新增][食用新法][民间药用验方]

[柚子皮]《食物本草》记载,“(柚)皮味甘,辛,平,无毒,主下气消食,快膈,散愤懑之气,化痰,治头风痛。”《本草纲目》记载,(柚)皮主治下气。宜食,不入药。《中药大辞典》记载,(柚皮)“宽中理气,消食,化痰,止咳平喘。主治气郁胸闷,脘腹冷痛,食积,泻痢,咳喘,疝气。现代科学研究发现*,柚子皮富含多种营养功能性成分,具有抗氧化、抗癌、抑菌等活性,在加工食品(糖、酱、茶)以及柚皮苷、柚皮多糖等天然活性成分的开发利用领域有一定的应用价值。附方:痰气咳嗽用香栾去核切,砂瓶内浸酒,封固一夜,煮烂,蜜拌匀,时时含咽。

注:*贾冬英,姚开,潭敏,等 . 柚果皮中生理活性成分研究进展 [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012711):74-78.

发明[宜忌]

[柚皮梅花肉][材新增]

  料:柚子皮、精品五花肉料酒,食盐等。

方法/步骤:取柚子皮,以去皮刀去除最外一层表皮(依个人喜好,也可不去),以温水搓洗3~5次(去除苦涩味),于温水中浸泡一夜,取出沥干水分,备用。精品五花肉,切成  0.1cm薄片,温水洗净,沥干(至取出肉片不滴水),备用。取少许蒜及生姜切碎,备用。

内倒入适量植物油,小火至油沸,放入蒜姜碎翻炒至姜蒜出香时,将精品五花肉入锅翻炒,加入适量料酒,继续翻炒至肉片无生血丝,最后加入柚子皮继续翻炒2~3分钟,加入清水转慢火,调入适量盐、味精,小火慢炖30分钟,出锅即食。

注意事项:柚皮含苦涩味物质,必需经3~5次温水搓洗,浸泡过夜方可去除苦涩味,因此需根据柚皮苦涩具体情况,留意搓洗充足,如搓洗不足,可能留存苦涩物质,制作的菜品口味差(搓洗浸泡后可入口品尝,如无明显苦涩味即可)。

[贮藏方法]即食。

[宜忌]四川中药志1960版:“孕妇及气虚者忌用。”

image.pngimage.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82273-1438687.html

上一篇:食光里的故事--葱(徜徉文学的海洋,品味农产品边角料的食药用价值)
收藏 IP: 139.227.21.*| 热度|

1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7 01:00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