博雅达观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hillside 思接地质年代,眼扫地球内外 …… 跋涉于水文水资源、地理科学、土地利用与规划、科学思辨、中外哲学

博文

[转载]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创建---“河海”百年历史的肇始

已有 546 次阅读 2024-6-17 21:58 |个人分类:教育放谈|系统分类:人文社科|文章来源:转载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创建---“河海”百年历史的肇始

钱恂熊 

鸦片战争之后,我国内忧外患交相危害,逐步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国贫民穷,江河失修,洪旱灾害十分严重。尤其在全国富庶地区的黄淮海平原,由于历史上黄河多次决口改道,严重破坏了水系,几乎无年无地不遭水患。清末民初,社会各界治水的呼声日益高涨,以导淮为中心的水利建设问题被提上了当局的议事日程。同时,面对列强的侵略和国家民族的危亡,许多怀抱救国救民理想的志士仁人力主学习西方的科学技术,富国强民,纷纷兴学校,办教育,开民智,培养各种专业人才的实用教育也开始兴起。

在这一时代潮流中,我国近代著名实业家、教育家张謇奉行“实业救国”、“教育救国”的宗旨,力主培养人才,治水导淮。在他出任北洋政府实业总长兼全国水利局总裁期间的1914年,即为创建一所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学校而多方呼吁,亲自联络,筹措经费,商定校址,聘请教师,审定办学方案。

image.png

“河海”创办人张謇

 

当时,办学经费问题是首要难题,张謇数次呈文申请财政拨款均无答复,于是他提出一个解决燃眉之急的折中办法,即由国家承担开办之初应急资金2万元,每年的经常费用3万元则先由江苏、浙江、山东、河北四省均摊,四省选送的学生可免交学费,并可优先接受学校毕业生;待中央财政好转后再给学校拨款。呈文获准后,张謇又亲自出面与四省当局商定具体办法。但实际上中央财政一直未见好转,各省也往往不能如约拨款,致使学校经费经常窘迫拮据。

为节省开办费用,尽快招生开学,张謇决定临时借用校舍,并利用曾任江苏省咨议局议长的影响,借下了江苏省咨议局(现湖南路南京警备司令部)的房屋,解决了校舍问题。

张謇先后聘请著名教育家、时任江苏省教育司司长的黄炎培和前都督府秘书沈恩孚为学校筹备正、副主任(开学后仍任评议),聘请留美归来的许肇南为校长,并聘任了李仪祉、杨孝述、沈祖伟、顾维精、刘梦锡、伏金门等一批教职员,其中多为留学欧美大学的工科毕业生,不少是蜚声我国教育界、科技界、水利界的前辈和名流。

image.png

“河海”首任校长许肇南

 

1915年3月15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隆重举行成立暨开学典礼,张謇专程从北京赶到南京参加典礼。这是我国历史上第一所培养水利技术人才的高等学府,是辛亥革命后南京地区第一所招生开课的高校,也是我国当今唯一以水利为特色的全国重点大学----河海大学百余年办学历史的肇始。学校隶属全国水利局,并由全国水利局转咨教育部立案照准。

image.png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成立暨开学典礼,前排右8为张謇,右9为许肇南。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在建校之初首先确定了三条教育方针,作为学校各项工作的依据和准绳:(1)注重学生道德思想,以养成高尚之人格;(2)注重学生身体健康,以养成勤勉耐劳之习惯;(3)教授河海工程必需之学理技术,注重自学辅导、实地练习,以养成切实应用之知识。对教师和教学工作的要求是:(1)聘请富有工程经验而热心教学者为师;(2)注重教学方法,使学生能活用理论,而不专致力于记诵;(3)广储仪器设备,以供学生实验;(4)组织参观工程以资感发,派遣实习以增阅历。对于学生,则强调两点:(1)必自问志愿,实有从事河海工程事业之决心然后来学;(2)必自审体格,足胜从事河海工程事业之劳苦然后来学。学校还请著名文学家柳诒征创作了校歌:

 

钟灵毓秀石头城,人才蒸蔚起。

河疏湖蓄水利兴,工学昌明时。

横流浩劫永断绝,拯救数兆黎。

大哉河海奋前程,毋负邦人期。

 

普下利物沐群生,智者惟乐水。

乘辇山行乘橇泥,祖述神禹绩。

天下有溺犹己溺,此志毋稍弛。

大哉河海奋前程,毋负邦人期。

 

因歌词辞义深奥,学生不易理解,故学生进校后首先对校歌及意义作讲解,以进行爱学校、爱水利专业的教育。

河海建校第一年共招收中学毕业生80人,编为两个班,学制四年。为应导淮急需,选择其中数学、英文成绩较好者办了一期特科,学制两年,“授于切要功课,冀急可致用”。以后历年在校学生约200人左右。学校设有教务部、事务部、进德部、出版部、注册处、图书馆等部门,建有水力实验室、材料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测量仪器室、模型陈列室、地质标本室等教学单位,开设了国文、英文、图画、数学、物理、化学、测量、地质、力学、机械、路工、结构、水工、经济、管理、体育等42门课程,采用的多为美国教材。

image.png

“河海”学生在上课

 

学校每学期及暑假期间都组织学生到水利工地进行实习实践,到江河湖海开展调查研究;还经常应政府和社会要求选派师生支援各地水利建设和抗洪救灾,屡获表彰并有数十人被授予“河工奖章”。当时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因师资力量强、学生管理严、教学质量高,形成了团结、爱国、谨严、朴实的校风,而深得社会好评,成为国内工科院校的佼佼者。

image.png

“河海”学生在进行河道测量实习

 

在现存不多的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校刊《河海周报》、《河海月刊》、《河海季刊》中,刊载的多为学生们的学习研究成果,如《发展中国水利概论》、《太湖流域工程规划刍议》、《吴淞改道出海之提议》、《川沙县横沙乡保坍计划书》、《勘察徐属八县河道情形报告书》、《直隶河工积弊之讨论》、《改进大黑河水利大纲》、《绥远水利考察记》、《农商部第一棉业试验场灌溉调查》等,足见学校当时学习研究风气之一斑。

image.png

“河海”校刊《河海周报》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早期的毕业生中,产生了张闻天(1917级,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总书记)、沈泽民(1916级,曾任中共中央委员、中宣部部长)等无产阶级革命家,汪胡桢(1915级特科,1955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首批学部委员)、须恺(1915级特科,曾任水利部技术委员会主任)等水利工程专家,许心武(1915级特科,曾任黄河水利委员会委员长、河南大学校长)、沈百先(1915级正科,曾任中国水利工程学会会长、国民政府水利部政务次长)等教育家和专家型高层管理者。

image.png

在“河海”求学时的张闻天

 

1924年,东南大学工科并入河海工程专门学校,学校更名为河海工科大学,仍隶属全国水利局,由著名科学家、教育家茅以升任校长。1927年至1937年期间,学校建制多次调整,1937年成为中央大学水利系,1949年成为南京大学水利系。这一时期的杰出校友有黄文熙、王鹤亭、汪闻韶、文伏波、冯友松等。

河海工程专门学校的创办,对我国的水利事业具有十分重大的意义,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它不仅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具有献身精神和真才实学的专门人才,成为我国现代水利界、工程技术界和高等教育界的重要力量,而且对我国现代水利工程及科学研究事业起到开拓和巨大的推动作用。1918年成立的顺直(后改华北)水利委员会、督办运河工程局,1920年成立的督办苏浙水利工程局、督办太湖水利工程局,1929年成立的导淮委员会,1933年成立的黄河水利委员会,1934年成立的扬子江水利委员会等流域机构和地方水利建设单位与管理机关,很多技术和管理负责人都是“河海”师生;1931年,中国水利工程学会成立,至1949年共产生了十一届委员会,历届会长均为“河海”师生担任;1935年,我国第一个现代水利科学研究机构“中央水工试验所”(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前身)成立,至1949年的历任所长亦为“河海”师生担任。

1949年,新中国诞生;1952年,华东水利学院在南京成立,老“河海”在新中国得到新生。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0729-1438594.html

上一篇:[转载]一张水利人物老照片的故事
下一篇:[转载]水力学者郭俊克经验谈——我是如何学数学的(5)
收藏 IP: 183.212.172.*|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6 20:5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