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过万水千山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taodeng 行到水穷处 坐看云起时

博文

南行记(二) 精选

已有 3435 次阅读 2024-6-12 23:17 |个人分类:考察随笔|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南行记(二)

早晨拉开窗帘,昨夜下雨了,中甸四周的山上堆叠着厚厚的白云。再看预报,不仅今天中雨,未来一周都是雨天,还有大雨。说好的雨季不再来呢?反正我们又再来了!

四年过去,中甸也发生了巨大的变化。首先是那条名字婉约的香丽高速已经通车,从昆明过来只需要6小时车程;更快的高铁则刚刚通车,我们就看见一列火车飞驰而过,并且车身刷成与环境契合的淡绿色。

古脊椎所和版纳园的团队早上汇合了,我们12个人3辆车,一支规模不大却分工合作配合得很好的考察队。冒着看不到有停歇迹象的雨水,我们依然出发了。

第一天的考察区域是中甸市区南面30多公里的小中甸地区,2020年我们已对小中甸的新生代沉积开展了调查工作,今天的重点是西侧的盆地边缘山脉,主要由三叠纪的灰岩组成。在三叠纪的地层分区上,滇西的中甸与川西的德格连成一片地层区。在中甸地区的三叠纪灰岩中含有菊石、腕足类和牙形类等化石,而在同一时期的滨-浅海相砂泥岩和碳质泥岩中则含有丰富的植物化石。虽然我们关注的焦点是新生代的地层古生物,但本地区由中生代三叠纪的海相沉积逐渐向陆相转变的过程也是我们需要探究和掌握的。更重要的是,三叠纪的海相沉积中在贵州西部和云南东部都发现了大量海生爬行动物化石,我们也希望在中甸地区有新的突破。

现在的环境保护和森林防火意识非常强,在山脚的检查站我们按要求提交了野外考察的证明,同时得益于冬春季的火灾严防期刚刚在65日结束,所以对我们顺利放行了。沿着林区的简易公路,没有加固的边坡虽然有落石的危险,当然,我们高度注意,但裸露的岩层正好为我们观察地质现象和寻找化石提供了有利的条件。

 

在这里开展野外调查,不仅有雨水的干扰,无处不在蚊子才是真的讨厌,成群结队围着人嗡嗡地叫个不停。虽然我们已尽量把身体裸露的地方都包裹好,但蚊子仍然锲而不舍不肯离开,望过去每个人的头上都像冒着一股青烟。其实,这地方来的人很少,咬不到人它们吃什么呢?吸植物的汁吧,随便拍一朵小小的全缘叶绿绒蒿(Meconopsis integrifolia)花瓣,上面就停着好几只蚊子。

 

中午我们到达山顶,海拔将近4000米,但由于横断山地区植被茂盛,所以氧气充足,并没有什么高山反应的感觉。现在的野外食品也非常多样化,我们好些队员都要了自助加热的方便米饭,与在饭馆里用餐并没有太大的差异。雨也逐渐停下来,似有似无,我们都坐在高山草甸上,四周有盛开的杜鹃,其实比“堂食”更惬意啊!

 

版纳园的队员对现代植物也非常关注,这些资料不仅对古植物化石的分类鉴定有重要的对比价值,其垂直分布带谱更是重建青藏高原隆升历程的关键参考。我们也对相关的植物学知识向版纳园的同行进行认真的学习,而古脊椎所的倪喜军研究员虽然现在主要研究哺乳动物,尤其是灵长类化石,但他在大学期间就是学习的生物学,所以对植物也相当熟悉,今天最漂亮的一丛珍稀的黄花杓兰(Cypripedium flavum)就是他发现的,那壶、盖搭配的花朵令人印象深刻

 

空山不见鸟,但闻鸟语响。我们工作期间不断听见频繁的鸟鸣,可惜树丛太茂密了,很难看见它们的身影。地处青藏高原地横断山地区确实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为丰富的地区之一,今天真切感受到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43751-1437971.html

上一篇:南行记(一)
下一篇:南行记(三)
收藏 IP: 39.144.148.*| 热度|

9 杨卫东 周浙昆 崔锦华 朱朝东 张晓良 简小庆 尤明庆 孙颉 木士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8 20:5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