YucongD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YucongDuan

博文

科幻小说:《人工意识日记-第10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2033年6月12号》

已有 354 次阅读 2024-6-6 21:26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科幻小说:《人工意识日记-第10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2033年6月12号》

-第2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花絮

段玉聪

人工智能DIKWP测评国际标准委员会委员

世界人工意识大会

世界人工意识协会

(联系邮箱:duanyucong@hotmail.com)

日记:2033年6月12日认识全知计算机:DIKWP模型下的医患交互

今天,我在与全知计算机的互动中,亲身体验了如何利用DIKWP模型消除医患交流中的误解。这种先进的交流方式不仅提高了沟通的效率,也增强了对医疗过程的理解和信任。

误解消除的背景

在医患交流中,误解和信息不对称常常导致沟通效率低下,甚至影响诊断和治疗效果。段玉聪教授提出的DIKWP模型,通过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和意图五个元素的系统化框架,旨在提高交流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DIKWP模型结构1. 数据(Data)

语义定义: 数据的语义是认知过程中表达“相同”意义的具体表现。处理过程: 包括语义匹配和概念确认,通过识别和抽取数据中的特征语义进行分类和识别。数学表示: 通过语义属性集合来描述,定义为一组特征语义集合 S={f1,f2,…,fn}S = \{f_1, f_2, \ldots, f_n\}S={f1,f2,,fn}

2. 信息(Information)

语义定义: 信息的语义对应认知中一个或多个“不同”语义。处理过程: 包括输入识别、语义匹配与分类、新语义生成。数学表示: 通过特定意图驱动,在语义空间中形成新的语义关联,数学上表示为:I:X→YI: X \to YI:XY

3. 知识(Knowledge)

语义定义: 知识的语义是认知主体借助某种假设对DIKWP内容进行语义完整性抽象活动获得的理解和解释。处理过程: 包括观察与学习、假设与验证。数学表示: 知识可以表示为一个语义网络 K=(N,E)K = (N, E)K=(N,E)

4. 智慧(Wisdom)

语义定义: 智慧的语义对应伦理、社会道德、人性等方面的信息。处理过程: 综合考虑伦理、道德、社会责任和可行性。数学表示: 智慧可以表示为一个决策函数 W:{D,I,K,W,P}→D∗W: \{D, I, K, W, P\} \to D^*W:{D,I,K,W,P}D

5. 意图(Purpose)

语义定义: 意图的语义对应二元组(输入,输出)。处理过程: 根据预设目标(输出)处理输入的DIKWP内容语义,通过学习和适应实现语义转化。数学表示: 意图的数学表示为:P=(Input,Output)P = (Input, Output)P=(Input,Output),转换函数 T:Input→OutputT: Input \to OutputT:InputOutput

误解消除过程场景模拟:头痛诊断

我被引导进入一个虚拟诊所,扮演患者,而全知计算机模拟了一位医生,演示医患交流中的误解消除过程。

患者描述症状

患者(我):“医生,我这几天一直头痛。”

数据(Data):

  • 概念标识:

    • 医生(Doctor):D1

    • 我(I):D2

    • 这几天(These days):D3

    • 一直(Always):D4

    • 头痛(Headache):D5

  • 语义映射:

    • 认知空间:对自身症状的感知

    • 语义空间:具体描述头痛

    • 概念空间:将头痛描述符号化为“医生,我这几天一直头痛。”

自动机模型:

  • 状态转化:

    • 初始状态:S0

    • 输入:“医生”(D1),S0 -> S1

    • 输入:“我”(D2),S1 -> S2

    • 输入:“这几天”(D3),S2 -> S3

    • 输入:“一直”(D4),S3 -> S4

    • 输入:“头痛”(D5),S4 -> S5

  • 最终状态:S5

医生提问

医生(全知计算机):“你头痛的位置在哪儿?什么时候开始的?”

数据收集与预处理:

  • 概念标识:

    • 你(You):D6

    • 头痛(Headache):D5

    • 位置(Location):D7

    • 哪儿(Where):D8

    • 什么时候(When):D9

    • 开始(Start):D10

  • 语义映射:

    • 认知空间:医生对患者描述的关注点

    • 语义空间:头痛的位置和时间细化

    • 概念空间:将问诊内容符号化为“你头痛的位置在哪儿?什么时候开始的?”

自动机模型:

  • 状态转化:

    • 初始状态:S0

    • 输入:“你”(D6),S0 -> S1

    • 输入:“头痛”(D5),S1 -> S2

    • 输入:“位置”(D7),S2 -> S3

    • 输入:“哪儿”(D8),S3 -> S4

    • 输入:“什么时候”(D9),S4 -> S5

    • 输入:“开始”(D10),S5 -> S6

  • 最终状态:S6

患者回答

患者(我):“头痛主要集中在右边的太阳穴,大概从上周三开始的。”

数据(Data):

  • 概念标识:

    • 右边(Right side):D11

    • 太阳穴(Temple):D12

    • 大概(Approximately):D13

    • 上周三(Last Wednesday):D14

  • 语义映射:

    • 认知空间:对头痛部位和开始时间的感知

    • 语义空间:头痛的具体部位和时间细化

    • 概念空间:将回答内容符号化为“右边的太阳穴,大概从上周三开始。”

自动机模型:

  • 状态转化:

    • 初始状态:S0

    • 输入:“右边”(D11),S0 -> S1

    • 输入:“太阳穴”(D12),S1 -> S2

    • 输入:“大概”(D13),S2 -> S3

    • 输入:“上周三”(D14),S3 -> S4

  • 最终状态:S4

医生分析

医生(全知计算机):“你的头痛症状可能是紧张性头痛。我建议你进行以下几项检查:血压测量、头部CT扫描和血液常规检查。”

知识(Knowledge):

  • 概念标识:

    • 紧张性头痛(Tension headache):K1

    • 血压测量(Blood pressure measurement):K2

    • 头部CT扫描(Head CT scan):K3

    • 血液常规检查(Blood routine test):K4

  • 语义映射:

    • 认知空间:医生的临床经验和知识库

    • 语义空间:症状和检查项目的关联

    • 概念空间:将检查建议符号化为具体项目

自动机模型:

  • 状态转化:

    • 初始状态:S0

    • 输入:“紧张性头痛”(K1),S0 -> S1

    • 输入:“血压测量”(K2),S1 -> S2

    • 输入:“头部CT扫描”(K3),S2 -> S3

    • 输入:“血液常规检查”(K4),S3 -> S4

  • 最终状态:S4

患者反馈

患者(我):“这些检查会不会很痛?需要多久时间?”

智慧(Wisdom):

  • 概念标识:

    • 痛(Pain):W1

    • 时间(Time):W2

  • 语义映射:

    • 认知空间:对检查过程的担忧

    • 语义空间:对检查痛苦和时间的关切

    • 概念空间:将担忧和问题符号化

自动机模型:

  • 状态转化:

    • 初始状态:S0

    • 输入:“痛”(W1),S0 -> S1

    • 输入:“时间”(W2),S1 -> S2

医生解释

医生(全知计算机):“血压测量不会疼痛,只需几分钟。头部CT扫描过程可能会稍有不适,但不会疼痛,整个过程大约需要15分钟。血液常规检查时会有轻微的针刺感,但非常快,不会超过5分钟。”

意图(Purpose):

  • 概念标识:

    • 无痛(No pain):P1

    • 轻微针刺感(Mild needle prick):P2

    • 几分钟(Few minutes):P3

    • 15分钟(15 minutes):P4

  • 语义映射:

    • 认知空间:医生对检查过程的熟悉

    • 语义空间:对检查过程的详细描述

    • 概念空间:将检查过程和时间详细符号化

自动机模型:

  • 状态转化:

    • 初始状态:S0

    • 输入:“无痛”(P1),S0 -> S1

    • 输入:“轻微针刺感”(P2),S1 -> S2

    • 输入:“几分钟”(P3),S2 -> S3

    • 输入:“15分钟”(P4),S3 -> S4

  • 最终状态:S4

患者的决策

患者(我):“好吧,那我们现在开始进行这些检查吧。”

意图(Purpose):

  • 概念标识:

    • 开始检查(Start examinations):P5

  • 语义映射:

    • 认知空间:患者决定接受检查

    • 语义空间:检查过程的确认

    • 概念空间:将决策符号化为开始检查

自动机模型:

  • 状态转化:

    • 初始状态:S0

    • 输入:“开始检查”(P5),S0 -> S1

  • 最终状态:S1

总结

通过这次模拟,我体验到了全知计算机如何利用DIKWP模型在医患交互中消除误解,提高沟通的准确性和有效性。全知计算机能够精确地识别和处理数据、信息、知识、智慧和意图,实现从认知空间到语义空间再到概念空间的无缝转换。

这不仅提高了诊断和治疗的效率,还增强了患者对医疗过程的理解和信任。在未来,随着DIKWP模型的进一步发展和应用,医疗领域的沟通和互动将变得更加高效和人性化。

这一天的经历让我对未来充满了信心。全知计算机展示了科技与人类智慧相结合的强大潜力,让我们能够在复杂的医疗场景中实现更好的诊断和治疗。我期待着看到这些技术在未来的广泛应用,为人类社会带来更多的福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29562-1437176.html

上一篇:科幻小说:《人工意识日记-第10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2033年6月8号》
下一篇:科幻小说:《人工意识日记-第10届世界人工意识大会2033年6月14号》
收藏 IP: 202.100.214.*|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2:5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