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对本科毕业答辩的一些建议 精选

已有 4972 次阅读 2024-6-4 20:29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今天上午观摩了四组本科生毕业答辩,有一些建议和感想:

1、做好答辩的准备工作

对于主办单位,主要包括:①申请场地;②调测现场设备,如有黑板或白板等特殊需求,还需提前准备相应物品;③张挂答辩横幅,可以直接打印“XX学院毕业答辩”字样,这样子只要学院的名字不改,年年都可以使用。现场观摩发现,一些专业的毕业答辩没有张挂横幅,仪式感缺失。

对于答辩秘书或教学秘书:①要提前做好答辩资格审查工作、准备好答辩名单、打印好答辩评分表、答辩记录表、答辩记录用纸笔、饮用水等;②如需电脑录入答辩记录,需提前做好调试(场地有可能电源插口位置不符合预期,避免现场手忙脚乱);③提前通知答辩老师,以免日程冲突;④组织学生按顺序答辩,并维护答辩秩序。现场观摩发现,一是资格审查做没做、谁做不知道,责任不清;二是答辩秘书有“人微言轻”之感,有些答辩小组成员在答辩时说的话并不适宜,但答辩秘书却难以维护答辩秩序,以至于有的同学答辩15分钟,有的可能因为和老师“争辩”、听答辩成员“指导”,答辩N分钟;因为没有提前联系答辩成员,导致有课、出差、漏看了通知等原因,答辩成员数量大幅缩水,甚至答辩秘书要临时担任答辩主评的角色。

对于答辩的学生,要在答辩之前熟悉答辩内容、做好答辩模拟(预答辩)、提前拷贝好答辩PPT、准备好答辩材料(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文本、相应的图纸、模型、答辩时需运行的程序及其所需要的软件环境等)。为了顺利回答问题,可以多准备一份毕业论文文本自用,以免答辩成员指出具体多少页有问题的时候,自己不知道说的是哪里。

此外,请所有参加答辩、观摩答辩的同志提前洗脚,以免当天答辩现场弥散着脚臭味;有严重狐臭的,提前做技术处理;有吸烟习惯的,当天酌情减少吸烟……今天的现场观摩让我明白了,为啥古人做重要的事情要提前焚香沐浴。

2、做好做实交叉评阅

一方面,答辩前应组织交叉评阅。有条件的应组织线下集中交叉评阅,对纸质版的材料进行预评,敦促学生在答辩前继续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另一方面,在安排答辩组别时,对于同一专业的答辩,尽可能实行回避制度以利于交叉评阅。对于指导教师而言,最有效的回避方式是自己指导的组别与自己参加答辩的组别不同,从而实现答辩环节的回避,这样做在答辩环节也不会不干扰其他答辩老师的评价;退而求其次的回避是,答辩现场指导教师不提问、不帮助学生解释。对于大部分本科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而言,如果选题、内容还需要指导教师帮忙解释,要么请了外行的答辩专家,要么是学生做的没那么好或选题本身有问题……指导教师帮忙解释还有一个弊端,是所有同学都解释,还是只解释个别的?如果不是普遍性的,会有碍答辩公平。

从今天的观摩来看,交叉评阅做的不实也不好,以至于答辩现场,还在讨论一些不该在答辩现场讨论的问题。比如,到了答辩的时候,学生对于自己完成的究竟是设计还是研究,还分不清(这一问题,在某些答辩组还比较普遍);一些基本的格式性问题,还需要在答辩时逐页指出;到了答辩的时候,质疑学生的工作量太少(实际上如果工作量太少,就不应该参加答辩或不通过答辩,而不应该耗费时间去讨论)。

3、答辩时践行即时独立且公正的多主体评价

从评价结论而言,定性的结论是“通过”或“不通过”,定量的结论是具体打多少分。

个别答辩组,学生答辩的时候不评分,答辩完了又去小组讨论。实际上,本科生的答辩要进行半天或者一天的时间,回过头再去讨论,很可能与答辩当时的记忆并不完全吻合,由此造成评价失真。

为了避免这一问题,同时也为了避免答辩组长、位高权重者搞“一言堂”,应践行即时、独立且公正的多主体评价。即时,是答辩时或答辩结束后马上给出评价,避免事后补评;独立评价,是让评价人真正有话语权,独立评价是多主体评价的前提;公正评价,是就事论事的评价,而不要把个人私情、同事关系等与答辩不相关的情绪带入答辩中,甚至是伤及无辜。

4、邀请第二导师、工程导师或第三方参加答辩

一些学生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里,指导教师有第二导师或工程导师,而一些院校的第二导师选的就是企业导师。

很可能会出现一个神奇的现象:企业导师指导毕业设计覆盖率40%,企业导师参加毕业答辩0%

那么问题就来了:企业导师究竟指导学生了吗?

如果实在请不来企业导师,请一下兄弟院校的代表参加也是好的,加强交流、相互学习、共同进步嘛!

5、答辩组成员侧重于三个直接:直接提问题、直接提建议、直接做评价

由于本科生相对较多,如果和一个学生讨论太久,会影响答辩效率。

为此,我建议答辩现场,答辩组成员侧重于直接提问题、直接提建议、直接做评价三个方面的内容。

直接提问题,主要是对于学生完成的内容,提出技术性的、学科性的问题,这些问题应可以被记录到答辩记录里。通过回答这些问题,应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是不是本人完成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直接提建议,是不加讨论的告诉学生,你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哪里存在什么问题,下去应继续完善。直接提建议,是要避免一些基本的问题,还要和学生讨论很久,最终还没法计入答辩记录,影响答辩效率。

直接做评价,是针对学生的文本、答辩表现等,综合做出评价,评价结论对应是否达到毕业要求、是否需要参加二辩等。

一些指导教师平时指导学生不勤奋,到了答辩现场摆出一副很认真、很较真的态度,拿着放大镜、显微镜在现场指导,不仅浪费其他人的时间,而且让答辩这一环节变得滑稽可笑。

6、给参加本科毕业答辩学生的一些建议

①答辩前去充实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发现有些学生的毕业设计就30页左右,其中正文的字号还是小四号字,正文里还有很多图、表。再加上双面打印,工作量会显得非常少。充实的毕业设计,至少在篇幅上要达到一定要求。

一些简单的技巧可以让你充实自己的毕业设计,比如:把设计的图放入正文当中;正文当中增加一些示意图;正文当中增加自己阅读文献后形成的调研表;对正文中的图、表进行分析,这一项内容实际上目前很多本科生做的并不深入,甚至是对图、表的表面分析都不够,导致工作量显得很少。实际上,对于一张图、一张表,正说说、反说说、结合别人的研究或设计再说说、用统计学的方法再说说(最大值、最小值、平均值、中位数、极差、差值等),写出五百字是不成问题的。而我们的学生,有些连“如图1.1所示是……”这样的话都说不出来,写作的规范性、内容的充实度方面,尚有较大改进空间。

②答辩时侧重介绍自己完成的工作

一些同学答辩时,研究背景念了5分钟甚至是10分钟,答辩时间都快到了,还没讲到自己的工作。

答辩主要是考察学生完成了哪些工作、是不是自己做的、做了以后符不符合要求。设计背景或研究背景可寥寥数语带过,用较多的时间来介绍自己做了什么、做成了什么、发现了什么、设计的时候有哪些想法并实践了哪些想法等等。如果有可运行的程序、模型、动画等成果,要通过一定途径展示出来,让答辩老师看到自己的“成果”。而不是明明做了很多工作,答辩的时候却像是啥也没干一样。

还有个别同学,背景介绍了半天,自己完成的内容几句话说完,就直接进入“谢谢”页,也是不合理的。

③善于记录问题、回答问题

通常而言,答辩之后会允许学生记录问题,思考一下再回答。一些学生在答辩时喜欢直接“回嘴”,这本不是啥大问题。但是“回嘴”了以后,下来以后答辩秘书问刚才提问了啥问题,脑袋空空,导致答辩秘书难以记录。

学生要首先听清问题,在纸上记下问题的大概,再思考如何回答问题。甚至,如果没听清问题或不明白问题的指向,再详细的问一下提出问题的老师都是可以的。

回答问题的时候,要有礼貌、有条理、有内涵。有礼貌,是尊重提出问题的人,也是要稳住自己的阵脚。不管对方提的对不对,首先要冷静沉着,做出有礼貌的反应。有条理,是一般答辩会提出不少于3个问题,要逐个回答,而不是蒙混过关。你蒙混过关,答辩秘书就无法记录相应问题的答案。有内涵,是主要回答与问题相关的内容,这个内涵应该可以反映出学生的学科专业素养、是否真实完成了毕业设计。

不要认为有礼貌的说“不知道”是上策,实际上,对于答案你可能确实不知道,但对于这个问题的解决过程,你应该有自己的想法。说出你的想法,要比说“不知道”更好。学校培养的不是礼貌的说“不知道”的人,而是要培养可以解决问题的人。

④答辩后继续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

临近毕业,很多学生对老师、对母校、对大学生活恋恋不舍,甚至充满了感激之情。有同学跟我说,等自己以后怎么怎么样了,要回馈老师、回馈母校。我笑笑:你真想回馈,就把你现在该做的事情做好!

不仅是因为现在的学校面临着各种评估、毕业论文抽检等,而且从道义而言,从来不是学校、老师不放过学生,而是合格的就通过,不合格的就不通过!

提交一份合格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既是毕业生应有的责任,也是学生对母校、对老师真诚的告白。在答辩以后,要继续完善自己的毕业设计或毕业论文,为自己的大学生活提交一份合格的答卷!

⑤真诚的撰写致谢

致谢之前,以客观的内容为主;致谢当中,应是真情流露。

在人生当中,2个月也许不算长。但这2个多月的毕业设计,特别是当此之时,怎么会没有感情、感想在其中呢?

致谢,既要客观可信,又要以真情动人。

我评审学位论文的时候,一般都会看致谢部分,以下是一些我认为写的不太好或值得商榷的表达:

在我们的毕业设计中……”。

点评:学位论文一般是自己独立完成的,所以不说“我们”。

这项研究……”。

点评:有些学生做的是毕业设计,不是“研究”。类似的表达还包括“导师的指导让我的学术能力有了较大提升”,也许,本科生的毕业设计勉强算是“学术训练”吧,但可能与“学术”还有距离。慎用与自己完成内容不相符的词语。

白驹过隙、仿佛昨日、四年弹指一挥间、星光不问赶路人,时光不负有心人、凡是过往,皆为序章、目之所及皆是回忆,心之所向皆是过往……”。

点评:这些词或表达主要是看的太多了,没有新鲜感,反而让人感觉致谢是抄袭的。

 

真诚的希望:老师用心的指导,可以帮助你们更好的成长!

备注:本文为原创文章,未经授权,谢绝自媒体转载!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0925-1436881.html

上一篇:本科毕业设计答辩前的2次指导建议
收藏 IP: 117.189.31.*| 热度|

8 黄永义 王从彦 郑永军 崔锦华 褚海亮 宁利中 guest99533906 guest01520528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23:1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