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陈安博士 御风而行,把酒邀月,穷极宇宙,留意身边

博文

看看小家伙们怎么评价科学网名博武夷山老师

已有 3816 次阅读 2024-6-3 13:21 |个人分类:人论|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江山代有人才出

——国内情报学智库人物

陈璐

情报学(Intelligence Science)背景介绍

我国当代情报的发展起源于新中国建立初期的科技情报工作,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工业、军事、科技基础薄弱,国际局势紧张,以美国为首的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对我国采取封锁政策。应时代需求,我国从中央到地方相继成立了科技情报机构从事科技情报工作,搜集国外最新的科技情报信息,以支持国家科技研发和工业应用。我国的情报学研究与国外情报学研究脱胎于不同的历史实践,国外情报学研究更侧重于军事情报的研究。从我国的角度,情报工作的主要是发挥“耳目”“尖兵”“参谋”的功能为决策者提供有效的情报内容,帮助决策者做出有用的决策。

我国情报学的研究内容主要分为理论方面、应用方面和方法方面,理论方面主要是对情报底层理论和规律进行研究,经典的理论以布鲁克斯的情报学思想为代表。应用方面主要是将情报的理论与方法应用到各个领域的实践当中,包括竞争情报、军事情报等。方法领域主要是对情报研究中运用的方法进行研究,最具代表性是本领域提出的信息计量方法、科学计量方法,当下大模型与人工智能的发展对情报学方法领域的研究提出了新的工具与思路。

本文从推动我国情报学进展的角度选取三位代表人物进行介绍:钱学森(略)、包昌火(略)、武夷山。

我国科技情报领军人物——武夷山(1958-)

主动出击是非常重要的,机会往往是需要争取的。中国有句老话:没有金刚钻,不要揽瓷器活。意思是人要正确估计自己的能力和实力。从另一方面说:即使你有金刚钻,就一定能揽到瓷器活吗?有金刚钻的也不是只有你一个人。所以,还是要主动出击,争取机会,不怕挫折。——武夷山对年轻朋友的忠告

武夷山,1958年生,1982年毕业于东南大学电子工程系,获工学学士学位,1985年毕业于中国科技情报研究所“情报学”专业,获理学硕士学位。在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工作多年,现为中国科学技术发展战略研究院研究员,南京大学信息管理系博导。

与前面两位学者不同,武夷山先生属于情报学的科班出生,由于情报学本身就天然具有的智库色彩,武夷山的多项工作都具有鲜明的智库色彩。

1.评价研究与建言献策

武先生在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从事科技信息研究工作多年,熟悉科技信息工作的完整流程,拥有科技信息深层次加工和软科学研究的资深经验。曾参与的“中国科技论文统计与分析”项目1992年获全国优秀科技情报成果二等奖(国家科委颁发证书)。曾担任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办公室综合组副组长,获得国家中长期科学技术发展规划领导小组颁发的荣誉证书。2015年被中央统战部聘为“党外知识分子建言献策信息员”。

2.科技外交官

1987-1989年和1994-1996年,曾两次受科技部委派去中国驻美使馆工作,担任科技外交官。1988年间,驻美使馆科技处集体讨论、武夷山执笔撰写的“美国在国际合作中的利益考虑及其给我们的启示”一文受到当时国家科委主任宋健同志和驻美使馆韩叙大使的好评,在当年国家科委驻外科技处(组)优秀调研报告中列名第一。这两年共写了60篇调研报告,在所有驻外科技干部中是最高产的作者。由于业绩突出,1989年被评为驻美使馆先进个人(科技处10名外交官中只有1个先进个人名额)

第二次长驻期间,担负的工作范围比第一次更广,同时仍完成了大量调研报告。1995年在驻美使馆科技处撰写的“美国各界如何防止与处理科研中的欺诈行为”一文获得宋健主任批示,在当年国家科委驻外科技处(组)优秀调研报告中列名第一。1995年写的另一篇调研报告“共和党得势对美国科技政策的可能影响”也获得宋健主任批示。该年他共写了22篇报告,其中8篇受国家科委合作司发文表扬。1996年间,武夷山同志主动写的对改进驻美使馆工作的建议受到李道豫大使的批示表扬

3.活跃的论坛博主

武夷山先生是科学网上活跃博主之一,在科学网上发布过9496条博文,分为163各主题,截止2024年5月8日,已有41907647人访问过。 

写在最后的话:

在上这门课程的过程中对老师对邹承鲁先生的介绍印象深刻,我感到老一辈科学家不仅才华横溢,还有非常强烈的责任意识和爱国意识,我也要对自己的人生负责,不浪费青春韶华,过好有趣有意义的一辈子。在课堂听讲和资料查找中生出一些感想,千言万语化作以下几行拙诗:

尔见千山入云霄,沐风浴雨寒雪袄。

尔见古树参天绿,秋叶冬零春芽育。

圣言大道于川谷,若水之善润万物。

何曾行,何所思,华夏万顷前人步。

生也有时不可废,苦耕不怠当吾辈。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483-1436699.html

上一篇:第十七次“现代应急管理”课程班将于7月6-7日举行
收藏 IP: 159.226.34.*| 热度|

28 刘进平 王安良 崔锦华 张学文 王德华 郑永军 王涛 朱林 周忠浩 刘全慧 胡泽春 杨正瓴 史晓雷 徐长庆 王启云 张红光 聂广 叶明 牛凤岐 葛及 张晓良 邝宏达 褚海亮 苏德辰 张珑 赵凤光 徐芳 冯兆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1 13: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