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fter50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fter50

博文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67:团体成员关系分析法

已有 552 次阅读 2024-5-23 08:32 |个人分类:安全科学理论|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67:团体成员关系分析法

团体成员关系分析法又称社交计量分析。是用图表的形式分析团体成员相互之间关系的一种方法。它是团体动力学理论的具体运用。20世纪40年代初,德国心理学家勒温提出了团体动力学理论,论述了作为非正式组织的团体管理要素,如目标、内聚力、规范、结构、领导方式、参与者、行为分类、规模、对变动的反应等,认为物理学中有电场、磁场,团体行为中也存在,一个人的行为是个体与环境中各种有关力量相互作用的结果;人们在团体中不断地活动,在活动中不断地相互作用,彼此间就会形成喜欢、厌恶或不关心等相对称稳定的相互关系。之后,在这一理论的基础上,便产生了两种测定团体内人际关系的方法。

1)社会测量法。1943年,美国社会心理学家莫雷诺认为,成员相互作用的关键在于彼此好恶的感情,相互吸引还是排斥。据此,他制定了一种由团体成员自行填表的调查表,填报的内容分为吸引排斥不关心三类相互交往的行为。问卷的题目是各种各样的,例如询问被试者首先愿意同谁在一起工作、休息、旅行、做邻居等,其次愿意跟谁,再其次愿意跟谁。然后将问卷的结果用数字加以整理统计,并用社会测量的矩阵和团体成员关系图表示出来。从成员关系分析图中,可以辨出谁是众望所归的人物,谁是孤立者以及其他的关系组合。运用这种方法能较快地提示出任何团体内部的情绪倾向,但是它只对松散团体较适合,而不能用于测量发展水平较高的团体。

2)相互影响分析图。美国心理学家贝尔斯认为,在小团体内,一个人对另一个孤立地说一句话,是不能反映两人之间的关系的。然而,只有考察人们相互作用的全过程,就能测出团体内人际关系的性质。根据这一思想,他于1950年提出了一种分析团体成员关系的方法。他通过对一个团体的决策过程进行实验性的研究,把团体内人们相互作用的行为分成两大类:1)以满足对方的交往需要、情感需要为目标;2)以提供信息、方向或指标为目标。前一类对人们相互间情感融洽发挥作用,后一类则能对协调一致完成工作中的共同目标发挥作用。他认为这两类行为都可设想为有正负方向的,并把所有相互作用的动作分为十二类:恭维;同意;帮助;给予指示;指明方向;给予资料;要求提供资料;要求指明方向;要求指示;要求帮助;11不同意;12有其敌意。其中是起整合的作用,12是起分离作用,都发挥协调的功能,可是是给予什么的动作,是要求什么的动作。

贝尔斯还制定一种谁对谁的表格,用来记录团体讨论的次数,以及谁发动这次讨论谁对全团成员讲话。经过调查,他发现每一次团体交往过程中都具有以上12类动作,而且不同性质的团体内,这12类动作的分布具有不同的特点。就团体内的个人而言,团体内起领导作用的人也分为两类,一类称之为工作任务专家,其交往动作倾向于提建议、给资料、定方向,起协调组织作用。另一类称为人际关系专家,他们注意情感,关心团体内成员的需要,给予团体成员帮助、鼓励等。

贝尔斯的交往关系测量表,具有一定的实际价值,可用于:测量一切小团体的特征;测定不同的文化背景下团体间的差异;研究家庭等小团体的变迁;预测小团体内人际关系建立的具体阶段及其特征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2981-1435239.html

上一篇:望梅生津更生美
下一篇:吴超:安全科学方法系列68:相互作用分析法
收藏 IP: 58.20.26.*| 热度|

0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0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