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欢迎来到泰利斯科普!
导读:
为人类和平利用南极做出贡献。
——邓小平 1984年10月15
邓小平题词
雪龙日8-2023.11.22《西风带》
“雪龙”再次起航的第6天,终于迎来了“魔鬼”西风带,船体摇晃幅度明显增加。夜里似乎能听到狂风嘶吼浪打船舷,以及椅子不情愿地与地板的摩擦声。倘若谁的杯子不幸倒地,那伴随睡眠的将是它一整夜滚来滚去的声音,但却没有人下来扶它一把。
伴随着科技进步以及后勤保障的完善,实时的气象预报已经能够指引“雪龙”如何寻找窗口期以更加平稳的方式穿越西风带,但也并非每次都有这么好的“窗口”运气。
或许是已经适应了许多,更或许是大脑还没反应过来,身体并没有出现较为严重的反应,只是无心专注做任何事情,看资料更是奢求。通往甲板的舱门已经封死,掼蛋成了多数人转移注意力的最佳方式。
风暴来临前的印度洋
老船员说,当看到海面有白色浪花儿时,就说明浪高约为1-1.5米。但其实最可怕的并非是浪,而是一波未平一波又起的涌。它像是一股股来自海底深处的神秘力量一样,对经过它的任何东西都要给它点儿颜色瞧瞧。
拍打在船尾的浪涌
雪龙日9-2023.11.23《帮厨》
整夜里在摇摇晃晃中半睡半醒,好多次抓着床护栏惊醒,以为床要把自己扔出去,可想而知幅度有多大。今天是风浪最大的一天,不依靠任何扶手的行走显然是困难的,晕船带来的大脑昏沉加之胃里翻江倒海,早饭又只在胃里片刻停留便原路出去了。
上午八点到餐厅厨房帮厨,能起得来吃早餐的人寥寥无几,简单打扫卫生后就钻到厨房开始午餐的准备工作。在4-5米浪的折腾下,走起路来重一脚轻一脚的,刷盘子、择菜、洗菜、切菜都伴随着无规则的起伏,大厨们早已适应这样的节奏,起锅打勺两不误。
择菜的队友们
熬了一上午,也终于熬过了一上午,午饭没吃就躺下了,睡着还能让晃荡的脑仁儿和胃平静一些。醒来已是晚饭点儿,胃里实在是空荡,爬起来去食堂吃了些水果继续回去躺板板。
雪龙日10-2023.11.24《初遇冰山》
昨日的饥肠辘辘迫使自己早早起床吃早餐,今天风浪小了很多,状态也基本恢复。下午就听说第一块冰山出现了,接着雪龙APP里就看到了照片,约南纬57°,比去年来的稍早了一些,猜冰山比赛的游戏也就此分出了胜负。
第一块冰山(队友供图)
不能想象它是飘了多久才来到这里,层层浪花接力推着它一路向北,最终融入大海。
最近梦多了起来,也许是“雪龙”这个大摇篮激发了沉睡中大脑的想象力,天马行空,肆无忌惮。第一次南极之行注定成为人生中最难忘的经历,这是海上漂泊的第八天。
初看海,美若蓝色宝石,晶莹剔透;再看海,静若空天一体,无边无际;三看海,动若浪如滔天,恐惧袭来。大自然最神奇的地方也许就在于既可以让你觉得它弱如蝼蚁般任人欺凌,又可以让你觉得它强如猛兽般将你吞没。
雪龙日11-2023.11.25《渐近南极圈》
冰山的出现意味着我们离南极圈(南纬66°34′)越来越近,今日的海面风平浪静,浮冰也越来越多,似乎大家对此也失去了新鲜感,变得习以为常。天气晴朗了许多,“雪龙”依旧不慌不忙地向南推进。恰巧此时天空的云突然像夹层一样被抽走,短短几分钟蓝天乍现,这神奇的一幕有幸被我拍下。
被抽走的云层
甲板上的温度也已经降到了零度以下,寒风偶尔夹杂着雪花,可依旧美丽“冻”人。一周多的时间让人跨越了四季,也看遍了从弗里曼特尔的阳光沙滩到西风带的浪涌阵阵,再到南纬六十多度的浮冰伴船。
海面浮冰
出发的第十二天,人在船上,心早已飞向那片充满未知的白色沙漠。
雪龙日12-2023.11.26《推冰前行》
今日雪龙已经进入南纬62.5度,企鹅和海豹也逐渐进入雪龙的视野,尽管为数不多,但依然让人心情愉悦。似乎看到“雪龙”的他们一点也不害怕,企鹅依旧在慢悠悠地摇摆,海豹抬起头瞄一眼然后继续晒太阳。
浮冰上悠然的海豹(队友供图)
浮冰上孤独的企鹅(队友供图)
队内召开卸货安排会议,碍于中山站海域海冰情况,今年没有海冰卸货,所有人员及物资均由直升机完成。真正的南极科考从雪龙卸货开始。
今天张博生日,晚上队友简单的为他庆生,你一包瓜子我一包坚果的凑出了一顿简单的下酒小菜,在这个特殊的阶段成就了大家福难与共的兄弟情。
“雪龙”推冰前行
雪龙日13-2023.11.27《一路向南》
最近几日海面风平浪静,在船上的日子也舒服了许多,从外面对浮冰和温度的判断也能感知我们离南极大陆越来越近了。大块的冰山也开始出现。
大块的冰山
晚饭后闲来无事听室友老毕(也是我们内陆队的机械师)讲他在国外工作的故事,跟被AK抵着脑门抢劫和夜里伴着枪声入睡相比,似乎来南极是一件幸福的事情。生活在他脸上留下抹不去的痕迹,尽管有所抱怨,但依旧热爱生活,或许是无奈,也或许是尝尽生活万般滋味后的从容。
雪龙日14-2023.11.28《继续向南》
船上生活的第14天,来到南纬65、东经76度,马上进入南极圈,船上已经调时东五区。也意味着我们将逐渐进入极昼,夜里12点(北京时间凌晨3点)窗外依然亮堂,天际留有一抹红,说它是日落余晖,亦或是日出朝阳似乎都是合理的。
今天收到通知预计后天下船,我们也将乘坐“海豹”直升机第一批前往中山站。下了船,南极科考才算正式开始,人生苦短,总要先经历过才懂。船上给每个人拍了定妆照,也意味着在船的日子即将结束。船上该吃的饭也吃了,该见的景也都见了,南极大学公开课也上了。总之,这一趟不能白来,竭尽全力把工作做好,圆满完成科考任务,不虚此行。
珍惜船上的最后时光
这一次,认识南极,体验南极,感受南极。
雪龙日15-2023.11.29《雪龙最后一夜》
今天已进入南纬68度,距离中山站仅一百多公里,预计晚上就能到达卸货地点。晚上餐厅进行了聚餐,照样提供了酒水,领队、站长、各队长为大家召开了动员会,像极了上战场前的践行。卸货是对整个科考队进行的第一次考验,也直接关乎此次科考能否顺利完成,称之为上“战场”其实一点都不为过。
“雪龙”的最后一晚
晚饭后再次来到甲板,珍惜这雪龙上的最后一晚。在船头看到结伴而行的小企鹅或在浮冰上摇摆,或在水中潜游,不禁感叹万物的各有所栖。看到南极鹄贴着海面飞翔等待哪只不幸的小鱼跃出水面成为它的晚餐,想必它得飞好久才能等到吧,似乎为了饱餐一顿已付出不知多远距离的等待和寻觅。
临近南极大陆,海面越发平静,平静到没有一丝波纹,安静到让人害怕,似乎随时都有可能一只庞然大物跃然而起。
没有一丝波纹的海面
万事俱备,就等大干一场。
“雪龙”生活一览
李正阳研究员给大家展示天文望远镜
曲南老师在南极大学授课
本期就分享到这里,下期见!
更多精彩视频内容欢迎关注公众号/视频号/知乎/抖音:泰利斯科普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1: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