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细粒陆源碎屑岩的定义
细粒陆源碎屑岩是指主要由粒径0.0625mm以下(>4f)陆源沉积物(陆源泥)所构成的,其含量占50%以上的沉积岩(胡作维等,2021;图1)。这些细粒陆源沉积物主要是粉砂级-黏土级大小的石英、长石、白云母、黏土矿物、重矿物等陆源碎屑,辅以砂级大小的陆源碎屑或者粉砂级-黏土级大小的火山碎屑、盆内颗粒、生物碎屑、自生黏土矿物、灰泥、云泥、硅泥、有机质等次要组分。
一些与细粒陆源碎屑岩有关的术语在长期使用中经常存在分歧、争议和混淆,但欧美学者往往认同“粉砂岩、黏土岩统称为泥岩”这一观点。胡作维等(2021)考虑到有关术语的提出及使用历史,建议采用“泥岩”作为“细粒陆源碎屑岩”这一大类的概括性名称,并根据陆源沉积物的粒径大小,可将细粒陆源碎屑岩划分出两类:粉砂岩、黏土岩,其中粉砂岩是指粒径0.0625mm~0.0039mm(4~8f)陆源沉积物所构成的,其含量占50%以上的细粒陆源碎屑岩;黏土岩是指粒径<0.0039mm(>8f)陆源沉积物所构成的,其含量占50%以上的细粒陆源碎屑岩。
图1 参考教材
细粒陆源碎屑岩(泥岩)是沉积岩中分布最广的一类岩石,约占沉积岩总体积的50%(Ronov,1983)。由于粉砂岩在数量上远少于黏土岩,因而总的来说,在细粒陆源碎屑岩的所含矿物中,最重要的应该是黏土矿物,其次是非黏土矿物,以及在有些情况下还含有较多有机质。
二、主要类型1、粉砂岩
粉砂岩按碎屑颗粒大小可分为2种:粗粉砂岩(图2)、细粉砂岩(图3),前者粒级范围是0.0625—0.0313mm,后者是0.0313—0.0039mm。
粉砂岩中碎屑颗粒成分单一,以石英为主,长石次之,岩屑极少;碎屑颗粒呈棱角状,但分选好;胶结物常为黏土、钙质和铁质(图3-图5)。第四纪黄土是粉砂质沉积物的典型代表之一。它是一种浅黄色、棕黄色、褐色或红色的土,严格地讲还是一种半固结的多孔的黏土质粉砂,通常粉砂含量超过50%~60%,黏土含量可达30%~40%,还有少量砂粒(粒径一般小于0.25mm,含量约10%)。
2、黏土岩
黏土岩按是否具有纹层、页理构造可分为2大类:黏土岩(图6)、页岩(图7)。
黏土岩按混入的粉砂、砂的含量可分为3大类:黏土岩(图6)、含粉砂(粉砂质)黏土岩(图8)、含砂(砂质)黏土岩(图9)。
黏土岩按黏土矿物成分又可分为4大类:高岭石黏土岩(图10)、蒙脱石黏土岩(图11)、伊利石黏土岩(图12、图13)、绿泥石黏土岩(图14)。
黏土岩按混入物成分又可分为3大类:钙质黏土岩(页岩)(图15、图16)、铁质黏土岩(页岩)(图17)、硅质黏土岩(页岩)(图17、图18)、炭质页岩(图19)、黑色页岩(图20)、油页岩(图21、图22、图23)。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00: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