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ycdut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ycdut

博文

碳酸盐岩的次生孔隙

已有 633 次阅读 2024-6-12 13:4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碳酸盐岩中的孔隙按成因分为2种类型:原生孔隙、次生孔隙。

1、次生孔隙

根据次生孔隙的大小、形状及其与颗粒之间的关系可分为3种常见类型:粒内溶孔、铸模孔、晶间孔和晶间溶孔。

粒内溶孔(图1):通常与碳酸盐岩中的颗粒选择性溶解作用有关,如被溶蚀形成空心的负鲕。

铸模孔:常见鲕粒铸模孔(图2)、砂屑铸模孔(图3)、生物铸模孔(图4)以及膏盐晶体铸模孔(图5)等类型。

晶间孔和晶间溶孔(图6-图10):方解石、白云石晶粒之间的孔隙,多见于晶粒白云岩。值得注意的是,在一些中新生界泥晶石灰岩中仍然可以见到大量晶间溶孔(图1112)。

图1  粒内溶孔

残余鲕粒内部被不完全交代溶蚀而形成粒内溶孔。红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2  鲕粒铸模孔(鲕模孔)

残余鲕粒内部被溶空而形成铸模孔,呈近规则圆形;可见未被溶蚀的残余鲕粒。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3  砂屑铸模孔

很多砂屑内部被溶空而形成铸模孔,多呈圆形、椭圆形;可见未被溶蚀的残余砂屑。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4  生物铸模孔

双壳类生物碎屑在早成岩期间被淡水选择性完全淋滤溶蚀而形成的铸模孔,孔隙形态受原始生物形态控制。蓝色铸体薄片,茜素红溶液染色,单偏光

 

 图5  膏盐铸模孔(膏模孔)

由板条状膏盐矿物被溶蚀而形成的铸模孔,孔隙形态受原始矿物形态控制。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6  晶间孔

白云石晶体之间的孔隙,多呈三角形、多边形。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7  晶间溶孔

白云石晶体之间的晶间溶孔非常发育,孔隙边缘溶蚀特征比较明显,孔隙往往比白云石晶体粒径要大。这些晶间溶孔相互沟通,形成海绵状孔隙。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8 晶间溶孔

白云石晶体之间的晶间溶孔非常发育,孔隙边缘溶蚀特征比较明显,孔隙往往比白云石晶体粒径要大。这些晶间溶孔相互沟通,形成海绵状孔隙。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9  超大溶孔(晶间溶孔)

局部可能因高强度溶蚀作用而形成大体积的超大溶孔。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10 超大溶孔(晶间溶孔)

局部可能因高强度溶蚀作用而形成大体积的超大溶孔。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11 晶间溶孔

泥晶基质被强烈溶蚀而形成大量晶间溶孔,局部成为连通性极好的绵状基质溶孔。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12  晶间溶孔

泥晶基质被强烈溶蚀而形成大量晶间溶孔,局部成为连通性极好的溶蚀沟道。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2、裂缝

裂缝往往是很多碳酸盐岩储层的主要储集空间类型。在岩石薄片中,裂缝主要以微裂缝的形式出现。根据不同的成因,微裂缝可分为2种类型:构造缝、溶蚀缝。

构造缝(图1314):由埋藏期间的构造破裂作用产生的开启空间。

溶蚀缝(图1518):由溶蚀作用蚀形成的微裂缝。

图13  微裂缝

发育多条近同一方向的张开微裂缝。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14  微裂缝

微裂缝切割作用使岩石形成角砾状。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15  溶蚀缝

发育多条不规则状的溶蚀缝。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16  溶蚀缝

发育不规则状的顺层溶蚀缝。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17  溶蚀缝

发育多条不规则状的顺层溶蚀缝。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图18  溶蚀缝

沿缝合线发育不规则状的溶蚀缝(黄色箭头所指)。蓝色铸体薄片,单偏光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88728-1437871.html

上一篇:碳酸盐岩的原生孔隙
下一篇:碳酸盐岩的早期成岩作用:泥晶化作用
收藏 IP: 117.176.185.*| 热度|

3 尤明庆 杨正瓴 杨卫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0 19: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