气体●同位素地球化学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zp630 致力于传播和普及气体地球化学和同位素地球化学知识,提高公众的科学素养,让公众了解和关注地球科学领域的发展和挑战!

博文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

已有 987 次阅读 2024-2-21 18:52 |个人分类:自然科学|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史可以追溯到18世纪末至19世纪,经历了多位科学家的贡献和理论的逐步完善:

  1. 安托万-洛朗·拉瓦锡 (Antoine-Laurent de Lavoisier)

    • 1789年,拉瓦锡发布了包含33种化学元素的列表,并首次系统地将元素分为气体、金属、非金属和土质四类。

  2. 约翰·沃拉斯顿·德贝莱纳 (Johann Wolfgang Döbereiner)

    • 1829年,德贝莱纳提出了“三元素组”(triads),他发现某些成组的三个元素在性质上有相似性,并且中间元素的原子量大约是另外两个元素原子量的平均值。这是对元素之间存在某种规律性的初步观察。

  3. 约翰·纽兰兹 (John Newlands)

    • 在1864年,纽兰兹提出“八音律”(Law of Octaves),他注意到如果按原子量顺序排列元素,每第八个元素会与第一个元素有相似的性质,这在某种程度上预示了周期性规律。

  4. 亚历山大·门捷列夫 (Dmitri Mendeleev)

    • 1869年,俄罗斯化学家门捷列夫创建了第一张现代意义上的周期表。他按照相对原子质量排列元素,并预测了一些当时尚未发现的元素的特性。他的周期表不仅考虑了元素的原子量,还考虑到它们的化学性质,将具有相似性质的元素放在同一纵列中,并留下空白位置以待未来新元素的填充。

  5. 让-巴蒂斯特·杜马 (Jean-Baptiste Dumas) 和 吉奥万尼·阿基米德·森多利亚 (Giovanni Amedeo Antonio Avogadro)

    • 这两位科学家的工作对于理解分子组成和原子量的重要性也有重要贡献,这些工作为后来周期表的建立提供了基础。

  6. 亨利·莫塞莱 (Henry Moseley)

    • 1913年,莫塞莱通过X射线光谱学研究发现了原子序数的概念,并证明原子序数而非相对原子质量决定了元素在周期表中的位置,这一发现极大地推动了周期表的现代化进程。

随着科学技术的进步,尤其是原子结构理论的发展以及放射性现象的发现,元素周期表的形式不断完善,最终形成了我们现在所熟知的基于原子序数排列的长方形表格,并进一步细分为周期和族,反映了元素的电子排布规律及其化学性质的周期性变化。

image.pn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49522-1422510.html

上一篇:铀同位素的自然变迁:一种地球时间尺度上的微妙平衡
下一篇:化学科技史上的里程碑:元素周期表的发展历程与人类对自然法则的不懈追求
收藏 IP: 122.192.11.*| 热度|

7 张学文 刁承泰 崔锦华 郑永军 尤明庆 汪运山 郭战胜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6 19: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