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永军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engyongjun

博文

攀墙健将爬山虎,活血通络祛风痛

已有 3345 次阅读 2023-12-18 08:14 |个人分类:好摄之图|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重九日是夜舟泊石门偶作呈三洲右溪》

【明】王渐逵

野寺相逢九日期,石门霜叶乱参差。

山魈尚识贪泉水,地锦重封学士碑。

豪杰不垂今古泪,登临犹忆晋唐诗。

凭君唤起通宵兴,明月芦花泛菊卮。

1702612839457.jpg 

近日,沿着古城墙散步,发现城墙根下有一抹红色叶子一闪而过。走近一瞧,原来是几株爬山虎。在寒冬的暖阳照耀下,枝叶经霜色愈浓,看起来美丽动人。路边无闲草,认识皆是宝。爬山虎学名地锦,是葡萄科(Vitaceae)地锦属(Pa rthenocissus Planch)多年生落叶木质藤本植物。地锦是一味中药材。据清代药学家赵学敏的《本草纲目拾遗》中记载:“地锦,生淮南林下。叶如鸭掌,藤蔓着地,节处有根,亦缘树石,冬月不死,山人产后用之。”地锦以植物根或藤茎入药,具有祛风止痛,活血通络的功效,被收录进《中药大辞典》、《中华本草》等中药权威工具书中。现代研究表明,地锦根茎叶中含有多酚类、黄酮类、酚酸类、脂肪酸类及糖苷类等多种类型化学成分,具有抗氧化、抑菌、抗炎、抗血栓、调节血脂及降血糖等多药理活性,该属植物在药品、保健品和化妆品等方面有一定的开发潜力。但是一些科普网文里,有时会把“地锦”与另一味中药材“地锦草”给搞混了。晒几张我拍的地锦攀墙图,科普一下。

 1702612839453.jpg

 《中药大辞典》:地锦

【拼音注音】Dì Jǐn

【别名】地噤(《本草拾遗》),常春藤(《植物名实图考》),爬墙虎、红葡萄藤、红葛(《中国树木分类学》),爬山虎(《苏南种子植物》),大风藤、过风藤(《江西中药》),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枫藤、日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藤、三叶茄(《浙江民间常用草药》),风藤(《江西草药》),石壁藤(苏医《中草药手册》)。

【出处】《本草拾遗》。

【来源】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根及茎。

【生境分布】多攀援墙壁及岩石上。分布河北、山东、河南、陕西、甘肃、山西、江苏、浙江、江西、湖南、湖北、广东等地。

原形态 落叶藤本。枝条粗壮,卷须短,多分枝,先端具粘性吸盘。叶阔卵形,长1020厘米,宽817厘米,中部以上较宽,先端通常3裂,基部呈心形;幼苗或下部枝上的叶较小,且分成3小叶,均有小叶柄,中间小叶倒卵形,两侧小形斜卵形;叶片边缘具粗锯齿,齿端尖锐,上面深绿色,有光泽,无毛,下面淡绿色,脉上有柔毛;叶柄长822厘米。聚伞花序通常着生于两叶间的短枝上,长48厘米;花萼小;花瓣5;雄蕊5,花盘与子房贴生;子房上位,2室。每室含胚珠2枚,花柱单一,甚短,柱头头状。浆果蓝黑色,球形,径约68毫米。花期6月。果期9月。

【化学成分】叶含矢车菊素。种子含油28%。其中含软脂酸、硬脂酸、油酸、棕榈油酸,亚油酸。地锦的冠瘿含羧乙基赖氨酸及羧乙基鸟氨酸。

【性味】甘,温。①《本草拾遗》:"味甘,温,无毒。"②《浙江民间常用草药》:"性温,味甘微涩。"

【功能主治】活血,祛风,止痛。治产后血瘀,腹中有块,赤白带下,风湿筋骨疼痛,偏头痛。①《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赤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②《江西中药》:"活血祛风。凡筋骨疼痛,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皆主治之。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适用于关节风湿,腰脚软弱等症。"③《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25钱;或浸酒。复方: ①治风湿性关节炎:爬山虎藤茎或根一两,石吊兰一两。炖猪脚爪连服三至四次。或(爬山虎)藤茎,卫矛,高粱根各一两。水煎。用黄酒冲服(《浙江民间常用草药》)。②治关节炎:爬山虎藤二两,山豆根二两,锦鸡儿根二两,茜草根一两。水煎服。③治半身不遂:爬山虎藤五钱,锦鸡儿根二两,大血藤根五钱,千斤拔根一两,冰糖少许。水煎服。④治偏头痛、筋骨痛:爬山虎藤一两,当归三钱,川芎二钱,大枣三枚。水煎服(②方以下出《江西草药》)。⑤治偏头痛:爬山虎根一两,防风三钱,川芎二钱。水煎服,连服三至四剂。⑥治便血:爬山虎藤茎,黄酒各一斤,加适量水煎,一天服四次,分两天服完。⑦治疖子,损伤:鲜爬山虎根捣烂,和酒酿拌匀敷患处:另取根五钱至一两,水煎服。⑧治带状疱疹:爬山虎根磨汁外搽。(⑤方以下出《浙江民间常用草药》)

——摘录 《中药大辞典》

 1702612839449.jpg

《中华本草》:地锦

【拼音注音】Dì Jǐn

【别名】地噤、常春藤、土鼓藤、红葡萄藤、红葛、大风藤、过风藤、三角枫藤、蝙蝠藤、爬岩虎、野枫藤、日光子、枫藤、爬龙藤、野葡萄、腹水藤、三叶茄、假葡萄藤、走游藤、飞天蜈蚣、大叶山天蓼、爬树龙、红风藤。

【英文名】Japanese Creeper, Boston Ivy, root or stem of Japanese Creeper, root or stem of Boston Ivy

【出处】出自《本草纲目拾遗》:地锦,生淮南林下。叶如鸭掌,藤蔓着地,节处有根,亦缘树石,冬月不死,山人产后用之。

【来源】药材基源:为葡萄科植物爬山虎的藤茎或根。

【拉丁植物动物矿物名】Parthenocissu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Planch.[Ampelopsis tricuspidata Sieb.et Zucc.]

【采收和储藏】藤茎部于秋季采收,去掉叶片,切段;根部于冬季挖取,洗净,切片。晒干,或鲜用。

【生境分布】生态环境:常攀援于疏林中、墙壁及岩石上,亦有栽培。

【资源分布】分布于华北、华东、中南、西南各地。

【原形态】粉叶爬山虎 落叶木质攀援大藤本。枝条粗壮;卷须短,多分枝,枝端有吸盘。单叶互生;叶柄长8-20cm;叶片宽卵形,长10-20cm,宽8-17cm,先端常3浅裂,基部心形,边缘有粗锯齿,上面无毛,下面脉上有柔毛,幼苗或下部枝上的叶较小,常分成3小叶或为3全裂,中间小叶倒卵形,两侧小叶斜卵形,有粗锯齿。花两性,聚伞花序通常生于短枝顶端的两叶之间;花绿色,5数;花萼小,全缘;花瓣先端反折;雄蕊与花瓣对生;花盘贴生于子房,不明显;子房2室。浆果,熟时蓝黑色,直径6-8mm。花期6-7月,果期9月。栽培: 生物学特性 喜温暖湿润的气候。在雨量充沛和土壤及空气湿度大的条件下植株生长健壮,冬季气温降至10℃时生长停滞。对土壤要求不严,一般土壤均能种植,忌积水。栽培技术: 用扦插繁殖。3月中旬至4月中旬,选择无病虫、健壮的植株,剪取12-15cm长的枝条,斜插手苗床上。约30d左右生根出叶时定植。按行株距100cm×100cm开穴种植,每穴栽2-3株。田间管理: 定植后每年中耕除草3-4次,春季追1次人粪尿或尿素等氮肥,秋、冬季施1次堆肥、厩肥等有机肥。每次施肥后结合培土。当藤蔓长到35-40cm长时,搭棚架,引藤蔓攀援。冬季末春初,修剪密枝、病枝。

【性状】 性状鉴别: 藤茎呈圆柱形。灰绿色,光滑。外表有细纵条纹,并有细圆点状突起的皮孔,呈棕褐色。节略膨大,节上常有叉状分枝的卷须,叶互生,常脱落。断面中央有类白色的髓,木部黄白色,皮部呈纤维片状剥离。气微,味淡。

【化学成分】叶含矢车菊素(cyanidin)。爬山虎的冠瘿(crown gall tissue)含羟乙基赖氨酸(lysopine),羟乙基鸟氨酸(octopinic acid)。

【归经】肝经。

【性味】味辛;微涩;性温。

【功能主治】祛风止痛;活血通络。主风湿痹痛;中风半身不遂;偏正头痛;产后血瘀;腹生结块;跌打损伤;痈肿疮毒;溃疡不敛。

【用法用量】内服:煎汤,15-30g;或浸酒。外用:适量,煎水洗;或磨汁涂;或捣烂敷。

【各家论述】(1)《本草拾遗》:主破老血、产后血结,妇人瘦损,不能饮食,腹中有块;淋沥不尽,亦白带下,天行心闷,并煎服之,亦浸酒。(2)《江西中药》:活血祛风。几筋骨疼痛,及妇人赤白带下等之由于血滞者,皆主治之。近时用作祛风止痛药,适用于关节风湿,腰脚软弱等症。(3)《浙江民间常用草药》:祛风湿,通经络,止血。

——摘录 《中华本草》

 

1702612839472.jpg

1702807313379.jpg

1702807313374.jpg

1702807313371.jpg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37607-1414265.html

上一篇:侧柏的耐寒生理及分子机制
下一篇:守城之狮
收藏 IP: 60.233.17.*| 热度|

22 王安良 高宏 宁利中 刘进平 杨正瓴 李学宽 胡泽春 汪凯 杨学祥 孙颉 崔锦华 汪育才 孔令国 何青 徐长庆 农绍庄 郭战胜 张晓良 王成玉 尤明庆 张忆文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1 07:0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