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堂按:这个目录,通常我会根据每年的新数据进行一次更新,如果有研究我的新的硕士学位论文发现的话。这次更新的数据来源有知网、国家图书馆官网、道客巴巴网、百度网等。本次更新前,发现本目录的老版本第6篇和第11篇是重复的,因此删去了其中一篇,又补充了新近刚发现的2篇,即第21、22篇。一共22篇】
我1992年底提前半年从华中师范大学教育系教育学原理专业全日制硕士研究生毕业,1993年清明节那天从武汉赴珠海教育学院工作。1999年8月,以教育学副教授的身份,报名参加深圳市教育局面向全国的中学语文教研员招聘考试(只有一个职位)。同年11月初,收到深圳市教育局人事处商调函。同年11月8日,我到深圳市教科院前身之一的深圳市教学研究室报到。
当时我已年过不惑,离退休还有20年。这个年龄不按部就班,在高校走从副教授到正教授的舒服路子,还要通过考试折腾到深圳,做一个“什么都不是”的小小教研员,深层动机有二。一是想给女儿找一个发展潜力更大的城市,二是想在自己工作的最后20年,做一件“人生大事”。
什么“人生大事”?说明白点,就是想以职业生涯的最后20年为一个单元,执著专注地,心无旁骛地,做一件在本领域能留名后世的事业。经历和阅历让我确信,用20年做一件事,能做出彩来,至少不会平庸。
我接到深圳市教育局人事处商调函后,就开始琢磨一件事情——学习革命领袖,考虑将自己学过的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相结合,尝试用一个词,或一句话,来作为自己这个深圳市中学语文教研员工作的总纲领。(参见谢湘南:《本土教育家程少堂 》,《南方都市报》2006年10月24日C28—C29版)因此我一来到深圳工作,就天天深度思考语文问题,不久就在《语文教学通讯(高中刊)》2001年第 17期上发表了《语文课要教学出语文味》一文。这篇文章篇幅不长,但是学术界第一篇以语文味为主题,并尝试把语文味学术化、概念化的文章。
此后,随着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日益深入和语文味教学理论、语文味教学流派的诞生,当年的星星之火终成燎原之势。语文味也从不是学问的一个普通词语,演变成一门新的学问,而且成为语文界的一门显学,研究热潮至今已然20年不衰。其标志是,不仅全国各地(包括北京、上海)的语文报刊曾举行多次关于语文味的大讨论,语文媒体、互联网上产生了海量的语文味研究论文,而且全国高校以语文味和我本人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层出不穷。本人也因为语文味理论与实践探索的深广影响,于2009年入选教育部《中国教师报》《基础教育课程》杂志社联合主办的“新中国成立以来从课堂里走出的100位教育家”,并于同年入选四川师范大学《当代十大名师研究》课程。
近些年,我积累了一个《全国高校以语文味和程少堂为研究对象的硕士学位论文目录》。每年年底,我都会在网上查一下,看看有没有新的发现。如有新的发现,我就会把这个目录进行更新。有一些朋友有新的相关发现时,也会告知我有关信息。
这些硕士学位论文的作者,有两位在确定选题后给我打过电话,希望我提供一些资料,在这个过程中互相认识了。绝大部分作者迄今我还不认识,也没有任何交往。他们写学位论文的整个过程、包括论文答辩过程,我都不知道。只是后来在网上查资料时我才偶然发现这些论文。
以下是这个目录的2023年底更新版,目录排列以论文产生的年代为序。
(01)尚莹:《语文教育的理想王国——语文味理论初探》。辽宁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2006 通过答辩获得硕士学位。这是目前发现的最早以语文味为研究主题的硕士学位论文。
(02)杨柳:《深圳初中语文课程与教学改革的行动的研究》,华中师范大学2005级教育硕士学位论文。2008年通过答辩获硕士学位。
(03)周玲春:《论语文课中语文味的回归与保真》,湖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2011 年通过答辩获硕士学位。
(04)邓岚:《论高中语文教学“语文味”之缺失与发掘》,湖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1 年通过答辩获硕士学位。
(05)张岩:《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东北师大硕士学位论文,近30万字。2012 年答辩获优秀硕士学位论文,2013 年在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出版。
(06)戴玲娣:《感悟程少堂老师教学理念与实践探索》,淮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年 6 月答辩获硕士学位。
(07)秦亚:《程少堂“语文味”的纵横研析》,湖南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2015 年通过答辩获硕士学位。
(08)顾奕:《“语文味儿”教学思想指导下的高中小说教学研究》,渤海大学文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年答辩获硕士学位。
(09)刘白雪:《让“语文味”回归语文课堂》,哈尔滨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2015 年答辩获硕士学位。
(10)郭敏:《初中文言文教学中的语文味》,华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5 年答辩获硕士学位。
(11)曾頔:《程少堂语文味与文化语文建构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原四川师范学院)文学院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2016 年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12)郭易彤:《程少堂语文味教学艺术研究》,西华师范大学(原四川师范 学院)文学院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2016 年答辩获得硕士学位。
(堂按:曾頔和郭易彤是同校、同年级、同专业的研究生同学,同一天答辩通过获硕士学位)
(13)许晗童:《“语文味”教学理念与高中古典诗词教学》,华中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2016 年答辩获硕士学位论文。
(14)张会艳:《黄厚江“本色语文”和程少堂“语文味”教学思想及实践应用比较研究》,西北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6 年答辩获硕士学位。
(15)宋丽丽:《程少堂“语文味儿”教学的建构策略探析:基于文化-活 动理论的视角》,首都师范大学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2016 年答辩获硕士学位。
(16)何江红:《程少堂语文味教学思想研究》,华中师大硕士学位论文,2017 年答辩获硕士学位。
(17)林鹏:《基于向名师借鉴的中学语文课堂导入方式设计与应用》,鲁东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年答辩获硕士学位。
(18)徐丽萍:《语文新课改本土经验的价值探究——以“语文味”为例》, 广西师范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17 年答辩获硕士学位。
(19)易和平:《中学语文名师“同课异构”课例分析研究》,西华师范大学 全日制硕士学位论文,2017 年答辩获硕士学位。本论文第二章《追寻本味、优化能力、创新教学的同课同求》第一节《把握学科特质,营造“语文味”的课堂 氛》,研究程少堂的语文味理论与实践。
(20)杜婷婷:《名师课堂中的“语文味”研究——以程少堂、黄厚江、王君教学实录为例》,信阳师范学院文学院硕士学位论文, 2020年答辩获硕士学位。
(21)江苏大学2022届研究生陈文静的硕士学位论文《语文课程“一语三文”综合教学法研究》。
(22)合肥师范学院2023届研究生徐真真的硕士学位论文《统编初中语文“革命文化”选文阅读教学研究》,其中有一部分研究了本人。
由于种种原因,我国高校的硕士学位论文,并未全部按规定进入知网和其他相关网络系统,因此以上目录为不完全统计。
在我心目中,以上硕士学位论文中最重要的,当数东北师范大学 2009 级研究生张岩撰写的优秀长篇硕士学位论文、评传性专著《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
说它最重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一是该书是一篇篇幅近30万字的长篇硕士学位论文。硕士学位论文从选题、开题,到答辩,有很多学术关卡要过。张岩的硕士学位论文开题会上,评委会主席、东北师大文学院院长、搞文艺理论研究的王确教授曾大声质问张岩:“张岩你怎么不研究死人而要研究活人?程少堂是个什么人?他配写成硕士学位论文吗?”王确教授的指责,让张岩感到很紧张,生怕开题通不过。最后由于五个评委中有两位说“程少堂这个人值得研究”,张岩的论文开题才过关。
二是张岩进行学位论文答辩时,答辩委员会主席、东北师大文学院院长王确教授说,张岩的这篇论文已达到博士学位论文水平。
三是该书2013年由北京现代教育出版社正式出版,有特殊意义。根据现代教育出版社写在该书封底的推广语,《荒原中的舞者——程少堂语文教育思想研究》为我国首部(第一部)系统研究在职语文教师之语文教育思想的评传性学术专著。“首部”“系统”“在职”三个词语,是指我国学术界研究中国古代、近现代语文教育家的专著自然出版了不少(我称之为研究“古人”或“作古之人”),也有几本研究当代语文名师的著作出版,均为研究年纪较大、已退休的名师(我称之为研究“老人”)。但这些研究当代语文名师的书,皆非由一人撰写成书,也不是系统性研究,而是数十位作者的文章合集,一般是在纪念该名师70大寿或80大寿时结集出版。而张岩的这部书出版的时候,我离退休还有好几年时间。
四是这部书的出版,标志着本人的学术人生从“读书— 教书—写书”,一跃嬗变为“被写成书”。
我自然不是什么大学者。因此“被写成书”这个事情,对我来说是一件很大甚至是天大的事情,它大大超出了我原来给自己确定的不算很小的学术理想预期。
从上初中想当农民作家、学写小说开始算起,迄今我已然奋斗了整整50年。半个世纪的沧桑砥砺、栉风沐雨,让这份目录,既凝固着生命中的雪泥鸿爪,也见证着一些情比金坚的约定——我来过,我做过,我被看见。
2023/12/09
相关阅读——————
(1)【少堂志林(1414)】欢迎误解:新发现2022年江苏大学诞生一篇研究本人的硕士学位论文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45975&do=blog&id=1413237
(2)【少堂志林(1413)】新发现合肥师院2023届研究生硕士学位论文研究了本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home.php?mod=space&uid=1245975&do=blog&id=1413235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22: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