ningb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ningbi

博文

名家博士论文14:“一门六院士”中的“大王先生”王守武博士论文1946年普渡大学 精选

已有 6545 次阅读 2023-11-27 08:31 |个人分类:名家博士论文|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名家博士论文13:心理学家潘菽博士论文1926年芝加哥大学》,提到潘菽(潘有年)和潘梓年是为数不多的兄弟院士。截至目前,我国有约20对兄弟院士,王守武和王守觉是其中的一对,同事们都亲切地称他们为“大王先生”和“小王先生”。更有意思的是:陆学善院士是兄弟俩的亲姐夫,何泽慧院士是兄弟俩的亲表姐,自然何泽慧的先生钱三强院士就是兄弟俩的亲表姐夫,葛庭燧院士也是兄弟俩的另一位亲表姐夫,一门六院士,璨若星河。其背后的苏州东山莫釐王氏家族,更是一个科技、教育群英荟萃、人才辈出的望族世家。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王守武院士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7739.html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1919315日生于江苏苏州。1941年毕业于同济大学。1946年获美国普渡大学硕士学位,1949年获博士学位。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微电子中心名誉主任。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14730日逝世。1958年筹建了我国第一个晶体管工厂。1963年起致力于砷化镓激光器的研究工作,创造了简易的光学定晶向的方法,促进了我国第一个砷化镓激光器的研制成功。1973年起,在领导研究砷化镓中高场畴的动力学以及PNPN负阻激光器的瞬态和光电特性的过程中,提出了一些很有创见的学术观点。1978年带领科技人员进行提高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成品率的研究,解决了一系列技术难题,使我国大规模集成电路芯片的成品率有显著提高,成本大为降低。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王守觉院士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7741.html半导体电子学家。原籍江苏苏州,1925627日生于上海。1949年毕业于上海同济大学。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研究员。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院士(学部委员)。201663日逝世。1958年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并在109工厂进行小批量生产,应用于我国研制的晶体管化高速计算机。19591963年负责研究成功全部硅平面工艺技术,并研制成功五种硅平面型晶体管。1974年成功地用自制的图形发生器自动制版技术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模版。1976年起从事新电路的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值与连续逻辑高速电路——多元逻辑电路,并试用于整机。1979年后主要从事多值与连续逻辑电路系统的研究及使之应用于生产实际中。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陆学善院士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9918.html,物理学家。1905921日生于浙江吴兴。1928年毕业于东南大学。1933年清华大学研究生院毕业。1936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物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81520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物理研究所研究员、代所长等。主要从事晶体物理学和X射线晶体学的研究,是中国晶体物理学研究的主要创始人之一和X射线晶体学研究队伍的主要创建人之一。早年首创的利用晶体点阵常数测定相图中固溶度线的方法,至今仍被广泛采用。1957年发表“铝、铜、镍三元合金系中t相的晶体结构变迁”论文,获国内外同行高度评价。在应用X射线多晶粉末法研究晶体结构和合金相图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陆先生1936年获英国曼彻斯特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X-ray investigation of chromium aluminium alloys(铬铝合金的X 射线研究),此文收录在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链接(文摘,没有全文)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2333900221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何泽慧院士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792060.html核物理学家。191435日生于江苏苏州,籍贯山西灵石,2011620日逝世。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德国柏林高等工业大学工程博士学位。1980年当选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 中国科学院高能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曾任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和高能物理研究所副所长。在德国海德堡皇家学院核物理研究所工作期间,首先发现并研究了正负电子几乎全部交换能量的弹性碰撞现象。在法国巴黎法兰西学院核化学实验室工作期间,与合作者一起首先发现并研究了铀的三分裂和四分裂现象。建国初期,与合作者一起自立更生研制成功对粒子灵敏的原子核乳胶探测器在领导建设中子物理实验室、高山宇宙线观察站,开展高空气球、高能天体物理等多领域研究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钱三强院士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09844.html,核物理学家。19131016日生于浙江绍兴,籍贯浙江湖州。1936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法国国家科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1992628日逝世。 曾任第二机械工业部副部长,中国科学院原子能研究所研究员、所长,中国科学院副秘书长、副院长、特邀顾问、数学物理学部主任,中国物理学会理事长,中国核学会名誉理事长,全国自然科学名词审定委员会主任等职。在核物理研究中获多项重要成果,特别是发现重原子核三分裂、四分裂现象并对三分裂机制作了科学的解释。为中国原子能科学事业的创立、发展和“两弹”研制作出了突出贡献。在组织推动中国科学院和国家的科学研究及国际合作等方面作出了重要贡献。 1985年获法国总统授予的法兰西军官级荣誉军团勋章。1999年被国家追授“两弹一星”功勋奖章。钱先生1940年获法国巴黎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Etude des collisions des particulares alpha avec les noyaux d'hydrogene(α粒子与氢原子核碰撞的研究),此文也收录在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链接(文摘,没有全文)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772985

中国科学院官网对葛庭燧院士的介绍如下:网址https://casad.cas.cn/ysxx2022/ygys/200906/t20090624_1810123.html金属物理学家。191353日生于山东蓬莱。1937年毕业于清华大学。1940年获燕京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43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物理学博士学位。1955年被选聘为中国科学院学部委员(院士)2000429日逝世。 曾任中国科学院金属研究所研究员、副所长,中国科学院固体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所长、名誉所长。主要从事固体内耗、晶体缺陷和金属力学性质研究,是国际上滞弹性内耗研究领域创始人之一。首创了“葛氏扭摆”,首次发现晶界内耗峰(葛氏峰),发现点缺陷与位错交互作用以及位错与晶界交互作用引起的非线性滞弹性内耗峰。 1956年获国家自然科学奖二等奖。1989年获国际固体内耗与超声衰减最高奖—甄纳奖(Zener Medal)。1996年获桥口隆吉材料科学奖。1999年获TMS学术最高奖—梅尔奖。葛先生1943年获美国加州大学伯克利分校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目为:Spectral analysis of special light sources(特殊光源的光谱分析),此文也收录在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链接(文摘,没有全文)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834164

梳理这一门六院士的故事,一般从王守武的祖父王颂蔚说起。王颂蔚(1848-1895),是明朝中期文学家王鏊第十三世孙。王鏊(1450-1524),字济之,号守溪,晚年又号拙叟,学者称震泽先生。王鏊在成化十年(1474)乡试和次年会试皆为第一、殿试一甲第三名,授翰林院编修。明正德年间官至少傅、户部尚书、文渊阁大学士、武英殿大学士,在朝居官三十年,廉洁奉公,两袖清风。归居苏州后,王鏊致力于地方文献著述,著有《姑苏志》、《震泽集》、《震泽编》、《震泽长语纪闻》和《宋溪文集》等。晚年为规劝明世宗朱厚熜(嘉靖),王鏊写了《亲政篇》,为《古文观止》中的名篇。王鏊病逝后葬东山梁家山,追赠太傅,谥号“文恪”,其墓前曾有弟子唐寅(就是那个狂放风流的唐伯虎)手书“海内文章第一、山中宰相无双”的牌坊(王鏊父丧丁忧期满后应召入京,唐寅专门作画,后被称为《王文恪公出山图》,名画,现藏于故宫博物院)。王颂蔚则是晚清著名历史学家、文学家,《清史稿》有撰(大人物才有的待遇,详见清史稿·卷四百八十六列传二百七十三),光绪六年(1880)进士,改庶吉士,散馆改户部主事,补军机章京。撰有《周礼义疏》及《明史考证捃逸》若干卷。在中日甲午之战初期,王颂蔚坚决主战,战败后,王颂蔚对清政府赔款割地、委屈求和异常悲愤,光绪二十一年在北京任上病逝。王颂蔚不仅有扎实的国学基础,而且崇尚实学,希望士人“学习测量、化学、光学……”并“咨商制造”。王颂蔚还不拘一格为国家选拔人才,光绪十八年(1892)任会试考官时曾力荐蔡元培为进士,因此被认为是蔡元培的恩师。王守武的祖母谢长达(1848-1934),祖籍安徽,祖上由安徽迁苏,出身官宦世家,嫁入王家后改夫姓,故又名王谢长达,是中国历史上著名的女权活动家和教育家。1905年,王谢长达在友人帮助下创办了苏州振华女子学校(今江苏省苏州第十中学校)振华女校是新式西学,理化课程都是采用国外原版教材,英文课是选读名著,很多商界和政界人士积极捐款帮助办学,振华女校逐渐成为当时苏州名校,为许多著名人物提供了启蒙教育,代表人物如费孝通、杨绛、冰心等,杨绛先生还任过校长;何泽慧6岁时进入振华女校,从小学到高中,在这里度过了12年时光。1934年,86岁高龄的王谢长达与世长辞。1935119日,振华女校举行了王谢长达先生的追悼会,蔡元培在追悼会上发表演说,称赞王谢长达先生为争取男女平权做出了伟大贡献,并对王季玉校长女承母业深表敬意。王颂蔚夫妇是王家后代在科技上取得重大成就的启蒙者,他们共育有五子五女,兄弟姊妹多在近代中国科学技术和教育史上留下足迹,备受瞩目。     

                                        Picture1.png

1:王颂蔚夫妇及其后代(标亮的为院士)

长子王季烈(1873-1952),清光绪甲辰(1904)科进士,任学部郎中、京师译学馆教习和监督等职,中国早期物理著作翻译家和教育家。1900年,王季烈对日本学者藤田丰八翻译的一套物理学著作进行了润词重编,将藤田丰八为physics选择的中文名称“格致”改为“物理”(沿用原日文书名),并将书名定为《物理学》(此前,用格物学较多)1901-1903年,该书由江南制造局分上中下三部陆续出版,是我国第一套具有大学水平的物理教科书。书中提到的很多物理学名词,例如“加速运动”、“减速运动”、“直线运动”、“曲线运动”、“物质”、“重力”、“向心力”、“实像”、“虚像”、“绝缘体”、“蓄电池”等物理学术语一直沿用至今。

三子王季鋆,早殇。

四子王季点(1879-1966)1902-1906年留学日本,毕业于东京工业学院应用化学科。归国后任京师大学堂格致科提调(教授)、农工商部主事、北平工业实验所技正兼代所长,中华化学工业会发起人之一。

五子王季绪(1881-1952),剑桥大学博士,机械工程专家,曾任北平大学代理校长、北洋大学代理校长。1935年,王季绪和刘仙洲等人联名发起成立中国机械工程学会,为该会创始人之一。

长女王季昭(1877-1948),留日、美后回振华女校教书,后回国后在苏州辅助母亲,在振华女校任教

次女王季茝(1894-1979),生物化学家,1915年获芝加哥大学硕士,硕士论文题目为:A Study of Chinese Preserved Eggs: Pidan(中国皮蛋研究),论文全文,王季茝硕士论文.pdf,此文也收录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2758765051918年获芝加哥大学博士,博士论文题目为:The Chemistry of Chinese Preserved Eggs and Chinese Edible Bird`s Nests(中国皮蛋和中国食用燕窝的化学研究),此文也收录在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链接(文摘,没有全文)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720452192112月此博士论文的部分内容发表在Journal of Biological Chemistry上,The Composition of Chinese Edible Birds Nests and the Nature of Their Proteins(中国食用燕窝的组成成分及其蛋白质性质)The Isolation and Nature of the Amino Sugar of Chinese Birds Nests(中国燕窝中氨基糖的分离及性质),现在期刊网站上开放获取了。王季茝获得芝加哥大学化学博士学位之后担任芝加哥大学教授,是清末民初已知最早的留洋女博士,坊间有皮蛋博士一说。

三女王季玉(1885-1967),教育家,曾留学日本、美国,攻读植物学,1917回国协助母亲管理校务,1925接任母亲任振华女校校长

四女王季山(1887-1949),同盟会早期成员何澄(何亚农)的妻子。何澄、王季山夫妇育有五子三女,这八个子女后来皆攻自然科学,且均有所成,其中,何泽慧、何泽瑛、何怡贞更以科苑“何氏三姐妹”著称。王季山是钱三强院士和葛庭燧院士的岳母,王季长子何泽明是金属学专家,曾任北方工业大学 (时为北京冶金机电学院或北京钢铁学校等,1985年更为现名) 副校长多年。

Picture2.png

21962年何怡贞()、何泽慧()和何泽瑛()姐妹三人

五女王季常,清华大学毕业,教育家,1933年创办“私立安定初级商科职业学校”,1949年后,该校上交政府。

王守武的父亲王季(1875-1948),又名季错,字孟晋,号小徐,为王颂蔚和谢长达夫妇的次子。王季同自幼聪慧过人,在数学上颇有天分。他不应科举,经自学而精通数理、电机、化学诸科。光绪十七年(1891)16岁时便有数学著作《泛倍数衍》和《勾股补解》问世。光绪二十一年(1895),王季同在同文馆毕业后留任算学教习,旋有《九容公式》出版。蔡元培称:“小徐先生有数学的天才;二十岁左右,即有关于数学的著作,为前辈所推许。”宣统元年(1909),王季同被派赴英国任清政府驻欧洲留学生监督署随员,他有机会到英吉利电器公司和德国西门子电机厂研究实习。19117月,王季同在Proceedings of the Royal Irish Academy. Section A: Mathematical and Physical Sciences上发表题为The Differentiation of Quaternion Function(四元函数的微分)的英文论文。四元函数理论由英国著名数学家哈密顿( W.R. Hamilton1805-1865)1843年建立,应用于描述物理现象,至今研究不断。在19世纪后期,英伦三岛对于四元函数的研究非常流行。王季同于191158日向爱尔兰皇家学会提交这篇论文,时隔两个月零五天便被发表,说明这是一篇具有独创性的论文,这也是迄今所知中国学者最早在国际学术刊物上发表的现代数学论文。1912年蔡元培任教育总长,邀请王季同、钟观光、蒋维乔等人为筹备员,从事教育部组织、学制改革以及学校登记等事。同年,王季同和章士钊展开有关行政系统与逻辑学方面的论战,论战的重点之一是新成立的政府应采取何种行政系统。1927年蔡元培就任中华民国大学院院长后,聘请王季同、胡刚复等数十人为中央研究院筹备委员,并指定王季同和宋梧生、周仁为理化实业研究所常务委员。19297月《国立中央研究院院务月报》刊登了王季同“螺旋形弹簧之新公式”的详细提要,10月,王季同在东京召开的国际学术会议上宣读了此文,从而成为中央研究院最早出席国际学术会议的代表。

Picture3.png

3:王季同(王守武和王守觉之父)1911年发表的英文论文

王季同先娶元和县贡生管申季长女管尚德为妻,管尚德于1906年生下女儿王明贞(老五)时得产后褥病亡,王季同后又迎娶了申季六女管尚孝,他与两任妻子共生育了12个子女,但其中有5尚未成年就夭折或因病早逝,成年的七个子女排行如下:

三女王淑贞,医学博士,上海妇产医院创始人

四子王守竞,物理学博士,麻省理工学院教授

五女王明贞,物理学家,清华大学教授

七女王守璨,留学英国,从事物理学文献翻译

九子王守融,精密机械专家,南开大学教授

十子王守武,微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十二子王守觉,半导体电子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

三女王淑贞(1899-1991),先后就读于巴尔的摩高等女子大学、芝加哥大学、霍普金斯大学医学院,1925年获医学博士学位,著名妇产科学家,曾任上海市红房子妇产科医院(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魔都人民一般都知道)院长,妇产科研究所所长,是我国妇产科学奠基人之一,有“南王北林(林巧稚) ”一说。

四子王守竞(1904-1984)1922年考入清华学校,1924 年赴美留学1926年获哈佛大学理学硕士学位,1928年获哥伦比亚大学博士学位,博士论文题为The Problem of the Normal Hydrogen Molecule in the New Quantum Mechanics(新量子力学中的普通氢分子问题),此文也收录在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链接(文摘,没有全文)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793974,此文的一部分也发表在Physics Review上,DOI号:https://doi.org/10.1103/PhysRev.31.579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引用329(截至20231118)。王守竞和周培源、吴大猷是中国最早的三位理论物理学博士。1928-1929年王守竞获得美国国家研究委员会的博士后资助。王守竞是中国第一位研究量子力学并卓有成就学者物理学界一位杰出的人才。王守竞1927-1928年发表的三篇量子力学论文,解决了新建立的量子力学的基本、繁难问题,得到国际学术界的公认。王守竞1929年归国,受聘浙江大学教授、物理系主任。1931北京大学物理系主任,为该系奠定了科研基础。1945年,王守竞出任国民政府驻美物资供应委员会主任委员。1951年,转入麻省理工学院林肯实验室工作20年,从事太空、军事系统研究。1969年退休,1984年在美去世。

五女王明贞(1906-2010)我国著名的物理学家也是最早的物理学女教授之一。王明贞1942密歇根大学博士毕业,博士论文题为A study of Various Solutions of the Boltzmann Equation(玻尔兹曼方程各种解的研究),此文也收录在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链接(文摘,没有全文)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3018900881943-1945年,王明贞在美国麻省理工学院雷达实验室任理论组研究员,研究噪声理论。王明贞1946年底回国,1947年应聘云南大学数理系教授。1948年王明贞与云南师范学院教授俞启忠(其是俞启威即黄敬的弟弟)结婚。19498月夫妇二人由滇赴美,王明贞在诺屈丹姆大学物理系工作。19556月回国,受聘于清华大学,在物理教研室任教授。1968年,王明贞、俞启忠遭陷害入狱。王明贞1973年出狱后返回清华大学工作,至1976年退休,2010年去世,享年104 岁。

Picture4.jpg

41974 年王明贞()、王淑贞()、王守璨() 姐妹三人

七女王守瓈(1912-1997)1935自清华大学物理系毕业后赴英国曼彻斯特大学留学,在英国与陆学善结婚。1937年七七事变前,他们夫妇一起归国。1950 年后,王守瓈随陆学善居住在北京,主要从事物理著作翻译,译有《实验晶体物理学》、《征服了的电子》、《物理实验室应用技术》(与陆学善合译)等。

九子王守融(1917-1966)16岁以优异成绩考入清华大学机械工程系攻读航空工程,1937年毕业后留校任教。随清华大学南迁昆明,曾发表多篇有关飞机性能及结构方面颇有价值的学术论文。1940年,在昆明中央机器厂任工程师,兼七分厂厂长。1945年后赴美国和加拿大等地考察,后在加拿大帝国机器厂仁年回国,任资源委员会下属的上海机器厂厂长兼总工程师被聘为南开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年仅32岁。1952年随天津大学机械工程系教授、教研室主任、系副主任等职,我国第一个精密机械仪器专业和后来的精密仪器工程系、仪表仪器学科开拓者之一,培养了一批高级专门人才

十二子王守觉(1925-2016)1949年同济大学机电系毕业后,进入当时设在上海的北平研究院镭学研究所,一年后,镭学研究所迁往北京并入中国科学院,王守觉辞职留在上海,在机械工业部的第二设计院工作。1956年王守觉调入中国科学院应用物理研究所半导体研究室,从事半导体器件和微电子学的研究。1958年在国内首次研制成功锗合金扩散高频晶体管,并在109厂进行小批量生产,解决了问过发展核工业急需的首台晶体管化高速计算机---109乙机的半导体器件的燃眉之急。1959-1963年负责硅平面工艺技术研究,研制成功5种硅平面型晶体管,为我国在“两弹一星”研究工作中做出重大贡献的计算机---109丙机提供了器件基础109丙机被誉为航天事业的“功勋机”,一直运行到198554日退役,陈列在中国科技馆。1965年开始成系列研制集成电路,为我国立足于集成电路的第三代计算机的研制提供器件。1974年成功地用自制的图形发生器自动制版技术制成了大规模集成电路掩模版。1976年起从事新电路的探讨,提出了一种新的多值与连续逻辑高速电路---多元逻辑电路,并试用于整机。1979年后主要从事多值与连续逻辑电路系统的研究及使之应用于生产实际中。1980年当选中国科学院院士(和胞兄王守武同年一起当选),曾任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所长、中国电子学会副理事长等职。201663日逝世。

回到王守武先生(1919315-2014730)中国半导体科学奠基人之一,半导体器件物理学家,中国科学院院士。他组织筹建了中国第一个半导体研究室和全国半导体测试中心,也是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的创建者。在研究与开拓中国半导体材料、半导体器件、光电子器件及大规模集成电路等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他领导研制了中国的第一台单晶炉、第一根锗单晶、第一只锗晶体管、第一只激光器,组建了第一条完全自主的中、大规模集成电路生产线。

王守武先生1949年普渡大学的博士论文题目为:A New Method of Calculating the Cohesive Energy and the Compressiblity of Metals, Applied to the Sodium Crystal(一种计算金属钠的结合能和压缩率的新方法) 。论文全文,王守武博士论文.pdf。此文收录也在科睿唯安的ProQuest Dissertations & Theses Global (ProQuest全球博硕论文数据库)中,链接为:https://www.proquest.com/docview/2323168809。先生也是19508月从美国乘船回国的,对,就是那个著名的“威尔逊总统号”第17次航程。

原国务委员张劲夫(安徽肥东人,1956年至1967年曾任中国科学院党组书记、副院长,主持中国科学院的日常工作)在其回忆录《请历史记住他们---关于中国科学院与“两弹一星”的回忆中谈到中国科学院半导体研究所对于“两弹一星”研究工作的贡献:“再过一段,第二代计算机出来了,晶体管的,科学院半导体所搞的。从美国回来搞半导体材料的林兰英,和科学家王守武、工程师王守觉两兄弟,是他们做的工作。第二代计算机,每秒数十万次,为氢弹的研制做了贡献。”

Picture5.png

51995 年王守武()、王守觉()和王明贞() 姐弟三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08109-1411309.html

上一篇:名家博士论文13:我国现代心理学奠基人之一潘菽博士论文1926年芝加哥大学
下一篇:名家博士论文15:一代科学宗师周培源博士论文1928年加州理工学院
收藏 IP: 113.29.58.*| 热度|

20 郑永军 许培扬 吴斌 崔锦华 叶明 王涛 史晓雷 冯圣中 王安良 夏香根 辛晓十 张照研 李毅伟 黄永义 张晓良 杨正瓴 王成玉 孙志鸿 谢钢 郁志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7 14: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