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安年的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黄安年 我的博客宗旨:学术为公、资源共享、实事求是、与时俱进。

博文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第四讲

已有 1876 次阅读 2023-11-7 09:29 |个人分类:个人所藏资料|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第四讲

【北京师大历史系本科 1995年级1997417日、25日】

 

黄安年文 黄安年的博客/2023117日发布(第33674篇)

【信件手稿纪实资料】(GRZL编号第GRZL4-本科生229)

 

这里发布的是我保存的在北京师范大学历史系为本科生开设的马列主义著作选读课时讲授《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第四讲(北京师大历史系本科 1995年级,1997417日、4月25日)

照片15张拍自该讲稿(打印稿)

1

 DSCN0577.JPG

2

 DSCN0578.JPG

3

 DSCN0579.JPG

4

 DSCN0580.JPG

5

 DSCN0581.JPG

6

 DSCN0582.JPG

7

 DSCN0583.JPG

8

 DSCN0584.JPG

9

 DSCN0585.JPG

10

 DSCN0586.JPG

11

 DSCN0587.JPG

12

DSCN0588.JPG 

13

 DSCN0589.JPG

 14

DSCN0590.JPG

15

 DSCN0591.JPG

 

 

*************************

第四讲  现代资本资本主义的发展和列宁<<帝国主义论>>再评价

                             北京师大历史系1995级 黄安年讲授

                                        1996年4月17、24日

 

    第一节    几种发展趋势观的评论

一.    双重趋势以发展为主说

    当代资本主义是否在发展, 是否发展是主要趋势, 这在实践上回答是肯定的。然而在理论上存在着明显的滞后现象。

    一方面, 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虽然对近代资本主义和世纪初现代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给予高度重视和积极评价, 但是并没有也不可能对当代资本主义有具体的论述。1878年马克思说过:“现在经济学研究者最感兴趣的对象当然是美国”“在英国需要数百年才能实现的那些变化, 在这里只有几年就发生了。”[1]1882年恩格斯预言20年后美国将成为世界上“最富有和最强大的国家”[2]1915年, 列宁在研究了美国的最新发展后说: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速度和高度方面以及使用最新技术方面“美国都是举世无匹的。这个国家在很多方面都是我们资产阶级文明的榜样和理想。”[3]列宁谈到资本主义的腐朽趋势时说:“如果以为这一腐朽趋势排除了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 那就错误了。不, 在帝国主义时代, 个别工业部门, 个别资产阶级阶层, 个别国家, 不同程度地时而表现出这种趋势, 时而又表现出那种趋势。整个说来, 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4] 不过列宁在这里虽然说“整个说来, 资本主义的发展比从前要快得多” 但强调的是“个别工业部门, 个别资产阶级阶层, 个别国家”。1916年10月,列宁在一篇文章中又说: 在帝国主义时期, “决不排除资本主义在个别工业部门, 在个别国家或在个别时期内的惊人迅速的发展。”[5]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突破了发展趋势仅表现在个别国家、个别部门的论断。由于斯大林“总危机论”的影响, 使得列宁的上述论点未能得到发展。在当代世界两大体系的竞争中, 社会主义制度已经显示无比优越论又干扰了对当代资本主义发展趋势的实事求是地研究。林彪对时代特征的错误论述更给理论界带来了极大的混乱。

    我国的实事求是、改革开放、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大业也为端正理论研究的航向创造了条件。80年代以来, 邓小平的一系列讲话带来了春风。他说: “这个问题在目前十分突出”,“现在在世界上北方发达、富裕, 南方不发达、贫困, 而且相对地说, 富的愈来愈富, 穷的愈来愈穷。”“要建设对资本主义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 首先必须摆脱贫穷。现在虽说我们也在搞社会主义, 但事实上不够格。只有到了下世纪中叶, 达到了中等发达国家的水平, 才能说真的搞了社会主义, 才能理直气壮地说社会主义优于资本主义。”他还说: “有些理论家、政治家, 拿大帽子吓唬人, 不是右, 而是‘左’。‘左’带有革命的色彩, 好像越‘左’越革命。”“现在, 一些周边国家和地区经济发展比我们快, 如果我们不发展或发展得太慢, 老百性一比较就有问题了。”“我国的经济发展, 总要力争隔几年上一个台阶。......比如广东,要上几个台阶, 力争用二十年的时间赶上亚洲‘四小龙’。”“从国际经验来看,一些国际在发展过程中, 都曾经有过高速发展时期, 或者若干高速发展阶段。日本、南朝鲜、东南亚一些国家和地区就是如此。”[6]

    问题的关键在于坚持实事求是, 我们不能把理想的、未来的具有优越性的社会主义当作是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不能把为来的、必然灭亡的资本主义当作现实的还在发展的资本主义, 更不能以社会制度姓“资”姓“无”来判断经济和社会是否发展。

二.    资本主义永恒发展说

    邓小平说得好:“社会主义经历一个长过程发展后必然代替资本主义。这是社会历史发展不可逆转的总趋势。但道路是曲折的。资本主义代替封建主义的几百年间, 发生过多少次王朝复辟? 所以, 从一定义上说, 某种暂时复辟也是难以完全避免的规律性现象。一些国家出现严重曲折, 社会主义好象被削弱了, 但人民经受锻炼, 从中吸取教训, 将促使社会主义向着更加健康的方向发展。”[7]长期的战后和平发展环境和90年代初苏联东欧社会主义国家的解体及转轨, 使资本主义持续发展的永衡论又声噪一时。具有代表性的见解是, 美国前国务卿布热津斯基1989年所著<<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书中说: “共产主义在苏联发生了动摇, 在东欧已被否定, 在中国越来越商业化, 它在全世界已成为一种声名郎籍的意识形态。”“共产主义理论正在崩溃, 而共产主义的实践则被广泛地认为已经失败。”“今天的共产主义在意识形态和体制两个方面陷入了一场总危机。以下五个主要的变化充分展现了这场危机的规模和范围: 1. 对于全世界的共产主义者来说, 苏联的经验再也不是崇拜的偶像, 再也不应仿效而应避免。......2.在苏联, 共产主义面临无法摆脱的困境,......3. 在东欧, 共产主义的致命弱点是共产党独揽大权, 其根源是苏联的控制。......4. 在中国, 取得经济成功所付出的代价是共产主义意识形态的淡化。......5. 以一个共同的理论为基础的世界范围的共产主义运动的时代已成为历史。”他宣称: “支配21世纪的将可能是民主政体, 而不是共产主义。”[8]布热津斯基高兴得太早了, 随者苏东解体、雅尔塔体制的结束,西方世界弹冠相庆, 言犹未尽之际, 却迎来了令人沮丧的战后最严重的1990~1992年大危机, 迄今不少国家尚未中伤痛中摆脱出来。而同时, 社会主义的中国却蒸蒸日上, 引世人注目。善良的人们对布热津斯基的狂言是否可信已大表怀疑了。

    还要提到美国华盛顿兰德公司研究中心顾问弗朗西斯·福山, 这位前国务院的政策官员在1989年著文<<历史的终结>>(The End of HIstory?), 认为, 我们正目睹西方的自由民主作为人类政体的最终形式在全球普及。1992年他又出版<<历史的终结和最后的人>>(The End of History and the Last Man)一书, 进一步阐发了他的见解。1994年第1期的<<交流>>杂志发表了他在1992年7月的一篇文章, 该文称

: “半个世纪以来的事态发展, 与经济学家熊彼特在<<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民主

>>一书中所作的预测截然相反。资本主义并没有象他预料的那样, 不可避免地导致社会主义, 倒是社会主义无可奈何地让位于资本主义。”“熊彼特显然低估了资本主义的生命力, 和适应这些新情况的能力。而且, 熊彼特认为资本主义发展会产生许多恶果, 有的根本不曾出现, 有的并不象他所说的那么关系重大。例如, 熊彼特对资本主义的批判, 其主要根据是他认为竞争日益具有垄断化性质。该假设又是基于这样一种想法, 即科技的发展要求公司的规模越大越好。然而, 科技并不总是和大公司联结在一起的。......最后可能也是最重要的一点是, 资本主义虽然造就了一个总是与他作对的知识阶层, 却没有因此而自掘坟墓。”他还进一步分析说: “与此同时, 熊彼特未曾料到在后工业化的新环境下, 社会主义制度暴露出来的若干重大弊端。第一, 熊彼特断言, 未来的中央计划政府可以指导企业, ‘尽可能节约地进行生产’......但是, 他未能说明哪些激励因素会使企业主管节约使用资源。第二, 熊彼特反对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们的观点, 即计划委员会将面临‘无法解决的复杂’任务。实际上, 自由市场经济学家们是对的。......第三, 熊彼特错误地断言, 由于社会主义降低了经济决策的多变性, 因而社会主义工业的效率高于资本主义工业。......熊彼特所勾画的未来社会主义经济的许多方面, 现在看来的确十分可笑。”, 福山得出结论: “可见, 资本主义业已证明它在适应二十世纪后半叶技术变革所制造的新经济环境和后工业化社会方面, 远比社会主义更灵活, 更能随机应变。由于纯粹的经济原因, 资本主义发展成现金的资本主义, 社会主义让位于资本主义, 将是大势所趋。共产主义经济制度可以出色地完成从农业经济跨入城市工业化社会的任务, 但无法满足后工业化现代社会的要求,  因而只能被淘汰或者废弃。”[9]

    笔者认为: 把熊彼特的观点等同于马克思主义至少是无知。把苏联模式等同于社会主义也是一种误解。把成熟的资本主义来与处于初级阶段的尚未真正展现优越性的社会主义相比, 起码也是不公平的。回顾在17~18世纪, 处于鼎盛时期的封建主义卫道士们是如何嘲讽和害怕刚刚兴起的资本主义的, 历史却有惊人的相似之处呵! 如同西方资本主义面临三十年代大危机一样, 八九十年代之交的一些社会主义国家也面临一场大危机, 调整得当会发生新的转机。如同躺在自由资本主义制度优越性上睡大觉一样, 现在资本制度永恒论鼓吹者躺在垄断资本制度优越性上睡大觉, 照样会很不妙的。列宁曾告诫人们:“我们一分钟也没有忘记, 我们过去和现在确实有很多的失利和错误。在缔造前所未有的新的事业上, 难道能没有失利和错误吗?”马克思说过: “无论哪一个社会形态, 在它们所能容纳的全部生产力发挥出来以前,是决不会灭亡的”。[10]列宁说: “劳动生产率, 归根到底是保证新社会制度胜利的最重要最主要的东西。”[11]现在断言资本主义必胜只是一厢情愿的事。社会主义国家在曲折中前进和壮大, 社会主义运动的起伏, 资本主义危机缠身, 资本社会危机的困扰, 已经宣告了资本制度永恒论神话的破灭, 苏联模式的覆灭帮不了资本主义逃避最终要被更新、更高的社会制度替代的厄运。

三.    双重趋势以腐朽为主说

    当代资本主义腐朽说是斯大林系统提出的。1952年他在<<社会主义经济问题>>一书中系统地发挥了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他说: “统一的无所不包的世界市场的瓦解。这种情况决定了世界资本主义体系总危机的进一步加深。”[12]“由于这种情况, 在经济学家面前便出现了两个问题: (一)可以不可以断言, 斯大林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前所提出的大家所知道的论点, 即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时期市场相对稳定的论点, 仍旧有效呢? (二)可以不可以断言, 列宁在1916年春天所提出的大家知道的论点, 即资本主义虽然腐朽, 但整个说来, 资本主义比以前发展得更迅速无比的论点, 仍旧有效呢?”“我认为, 不可以这样断言, 由于第二次世界大战所产生的新条件, 这两个论点都应该认为是已经失效了。”他还说: “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 是在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 特别是在苏联脱离资本主义体系之后开始的。这是总危机的第一阶段。在第二次世界大战时期, 特别是在欧洲和亚洲的各人民民主国家脱离资本主义体系之后, 展开的总危机的第二阶段。”“世界资本主义体系的总危机, 是既包括经济、也包括政治的全面危机。”[13]斯大林的论述在相当一个时期里成为社会主义国家思想理论界的经典依据。然而, 近50年来的历史发展表明, 斯大林的两个平行的市场进一步发展, 世界市场已经瓦解, 以及各主要资本主义国家面临总危机的理论是站不住的。人们不怀疑资本主义社会危机不断, 但它没有排除现代资本主义的发展。只说资本主义的危机表现, 而回避资本主义的发展趋势不能反映当代资本主义的全貌。用一个国家、一个时期、一些部门、一些地区的相对衰落来概括全部国家、全部时期、全部部门和全部地区是不符合实际的。苏联科学院世界经济和世界政治研究所所长叶·萨·瓦尔加(1879~1964)在1961年所著的<<二十世纪的资本主义>>一书中, 宣称二十世纪是资本主义灭亡的世纪, 对此, 现在大概没有人表示赞同。但是有关斯大林的总危机理论的评论, 仍是仁者见仁, 智者见智。

    有些学者认为问题在于对总危机理论的理解。事实上, 斯大林关于资本主义总危机的解释是和社会主义革命很快的成功和迅速的发展密切相联的, 并非是相当长的由资本主义向社会主义的过渡的同义词。有的学者解释说: 总危机是指资本主义的逐步崩溃和社会主义的胜利时期, 然而, 这个时期究竟有多长, 并无明确界定, 即以包括21世纪在内, 则从1917年起算, 总危机至少有180多年时间。另一些学者解释为经济、政治和社会、意识形态的全面危机, 这种危机还是一个“深化过程”

, 这样说来危机该是越来越严重, 没有谈化或缓解的阶段, 始终和革命相联, 从而出现了“老百性一比较就有问题了”的疑问。有的学者认为: “今后10~20年, 整个世界资本主义的经济体系可以说正在遇到其有史以来最深刻、最严重的总体性危机。”[14]有的学者认为, “斯大林的分析是有价值的”, “符合马克思、恩格斯和列宁的一贯思想。”“起了积极的作用”。[15]

    在评论中, 有的学者提出疑义, 认为总危机理论在理论体系上出现矛盾: 总危机的表述同时反映政治、经济概念, 越出了经济范畴的规定性; 政治危机与现实状况不符; 两大体系的冷战局面以有利于资本主义的发展而结束; 殖民体系的瓦解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两重性影响; 资本主义国家间的某些矛盾, 在相当程度上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世界市场的竞争, 而不全表现为危机的深化; 导致世界大战的因素在减弱而不是增加。争论还可能继续下去, 然而, 历史将是最好的见证人。

    此外, 有关当代资本主义的发展, 还有发展与腐朽趋势交替说、不平衡加剧说和一体化, 区域化发展说等。发展与腐朽趋势交替说只是涉及不同时期的表现形式和主流, 并没有回答总趋势。至于不平衡加剧说和一体化, 区域化发展说, 这里不再涉及。

 

第二节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组织的发展

一. 当代美国、西欧及日本的主要垄断组织及其特点 

    当代美国垄断组织的新发展, 突出表现在垄断财团的重新组合和超大型的混合联合公司的出现。在美国历史上十大财团的单一格局实际上已不存在, 各财团间相互交错和渗透趋向日益明显。十大财团按实力大小及对美国的经济和政治控制程度又可分为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财团和影响较小的地方性财团、家族财团两大类。

1.  美国的主要垄断组织

A.  具有全国性影响的财团

    主要指洛克菲勒财团、摩根财团和新兴的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①  洛克菲勒财团 (Rockefeller Financial Group)

②  摩根财团 (Morgan Financial Group)

③  第一花旗银行财团 (First National City Bank Financial Group)

B.  影响较小的地方性财团和家族财团

①  中西部的芝加哥财团 (Chicago Financial Group) ②  中西部的克利夫兰财团(Cleveland Financial Groiup)

③  西部的加利福尼亚财团(California Financial Group)

④  南部的得克萨斯财团 (Texas Financial Group)

⑤  东北部的波士顿财团 (Boston Financial Group)

⑥  以家族为中心的梅隆财团 (Mellon Financial Group)

⑦  以家族为中心的杜邦财团 (Du Pont Financial Group)

    以上财团的发展特点: ①以洛克菲勒财团和摩根财团为主体的各类财团的相互交叉; ②都是大型和超大型的跨国公司; ③都有大银行的支持, 组成大公司; ④都在战后激烈的竞争中, 通过兼并重新组合; ⑤通过混合兼并产生了超大型的多种经营混合大垄断企业公司。

    ⑥80年代中期在全国25个主要经济部门中占据统治地位。在信息领域有: 图书出版; 广播电缆; 电影电视; 报纸杂志; 电信。在消费品和服务业有: 饮料; 卷烟; 药物保健; 食物农业; 餐馆旅馆娱乐场; 零售; 纺织服装。在电子业有: 主件计算机和微型计算机; 微型电子计算机和软件;半导体。在能源领域有: 煤和替代燃料; 核能与公用电力事业; 石油与天然气。在金融领域有: 商业银行与储蓄; 股票经纪业与投资银行业; 风险资本与优先公开销售债券。在重工业与交通运输领域有:宇航与国防承包; 航空运输; 汽车; 炼钢。

2.  德国的主要垄断组织及其特点

    在联邦德国形成和发展了以大银行为中心的财团和以工业垄断组织为主的财团两大类。前者, 有德意志银行财团、德累斯顿银行财团和商业银行财团等; 后者有蒂森财团和法本继承公司财团。弗利克财团

    当代德国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

①  从战后初期的衰退到60年代中期以来的大发展, 初期衰退和战争的破坏和战后初期的限制有关, 也和德国的社会市场经济有关。

②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混合交错发展, 不少大银行和大企业带有公私合营性质。私人垄断资本得到政府的多方面支持。

③  垄断企业以大银行集团为支柱, 垄断财团向综合性经营方向发展。

④  大垄断企业多为大跨国公司。

3.  英国的主要垄断组织及其特点

    在英国有十几个财团处于领先地位。其中有大银行和大银行家为中心的劳埃德银行—威斯敏斯特银行—弗莱明财团、密德兰—希尔·希金生—鹰星财团、洛希尔—萨缪尔—奥本海默财团、摩根—格兰费尔财团、拉萨尔财团。还有以帝国化学公司为中心的财团及以尤尼佛斯为中心的财团。

    英国国家垄断资本控制的大企业和跨国公司 重要的有: 英国石油公司(British Petroleum Company Ltd.); 英美烟草工业公司(British AmericanTobacco Industries Ltd.)。

4.  法国的主要垄断组织及其特点

    在法国1975年五大财团及其相关的20多家工业集团和金融集团控制了法国的经济命脉。这五家财团是:巴黎荷兰财团、苏伊士财团、昂班—施耐德财团、罗特希尔德财团和温台尔财团。

    法国几家大工业垄断组织有①国营埃尔夫—阿基碳石油公司; ②法国石油公司;③法国国营雷诺汽车公司;④珀若—雪铁龙公司; ⑤法国通用电气公司; ⑥圣戈班公司 ; ⑦汤姆逊公司; ⑧罗拿—普朗克公司;⑨米许林公司。

    法国战后垄断资本发展的特点:①  70年五大垄断财团100控制着国民经济各部门; ②  80年代以来国家垄断资本加强了直接的控制,国家垄断组织和私人垄断组织相交替, 共同控制国民经济。

5.  意大利的主要垄断组织

在意大利主要有蒙特—爱迪生公司集团、菲亚特汽车公司集团和皮雷利公司集团等。

    此外, 有国家垄断资本企业, 最大的石油业与工业公司国家碳化氢公司(EnteNAzionale Tdeocarburi—ENI), 简称埃尼公司, 。工业复兴公司(IRI), 简称伊利公司, 为法国第二大公司。

6.  日本主要垄断组织及其特点

    在日本左右经济命脉的是六大企业财团。它们是三菱、三井、住友、芙蓉、三和以及第一劝业银行财团。到1988年, 这六家财团所属的直系企业共163家, 资产总额和营业总额分别占全国的13.29%和14.68%。如果加上它们的子公司及相关企业, 则共11998家, 占26.95%和25.20%。它们在国民经济中居于控制地位。 

    独立性大垄断公司有松下电器产业公司(Matsushita Electric Industrial Co, Ltd.); 本田技研工业公司(Honda Motor Company Limted); 松田汽车公司(Mazda Motor Co. Ltd.);三洋电机公司(Sanyo Electric Company Limited);夏普公司(Sharp Corporation); 五十铃汽车公司(Isuzu Motors Limited);佳能贩卖公司(Canon Incorporated); 铃木汽车工业公司(Suzuki Motor Company Limited)。

     当代日本主要垄断组织的特点:

    ①家族式财团为法人财团所取代, 财团间相互持股, 相互交叉; 组成以垄断公司为基础的经理会; ②银行成为财团的核心,金融资本和金融寡头控制财团;〖11〗③以重、化、新工业为龙头, 发展混和型多样性大垄断公司; ④经营管理者和资产所有者的分离, 提高了经营管理的效率和质量; ⑤垄断程度增强, 1983年统计, 六大财团各经理会核心成员企业160家, 占全国法人企业的万分之一还不到,从业人员只占4.8%, 占总资产的15.2%, 总资本的14.4%。

二.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和特点

     一般认为,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政权和垄断资本相结合的垄断资本主义列宁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国家同拥有莫大势力的资本家同盟日益密切地溶合在一起”。70年代以来,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进一步完善。经济学界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性质有不同看法: ①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种生产关系, 属于经济基础范畴, 只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资产阶级国家对经济的调节, 作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经济基础上的一种机制,则属于上层建筑。[16]②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属于上层建筑范畴, 它们不是一种生产关系, 而是资产阶级国家的一种政策措施。认为说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具有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两重作用是不能令人信服的。[17]

1.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对于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形式, 一般认为有国私共有的垄断资本、与国家有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独立存在的国有垄断资本三种形式。[18]与国家有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得到了进一步的扩大, 70年代以来出现了私有化的新浪潮, 强化了这一基本的形式。独立存在的国有垄断资本, 即国家通过经济手段的再分配财富的手段, 直接掌握垄断资本, 形成为国有资本。这在英国、法国较为典型, 在美国、日本、德国也不同程度地存在着。国家垄断资本的一种重要手段是实行国家的干预和调节政策。即国家通过金融(银行等)、生产(企业等)、流通(贸易等)、财政(税收、贷款、拨款等)和分配(社会福利保障等)等领域加强政府的宏观干预和调节, 它表现为经济政策、经济立法、经济计划和其它行政手段。

    近年来, 一些学者倾向于把国家对社会经济调节政策看作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形式之一。[19]。但有的学者不同意把与国家有密切联系的私人垄断资本看成基本形式,反对把不属于国家所有的私人垄断看成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20]

2.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特点:

     在当代世界,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起了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所不具备的经济基础组成部分的新作用。这是由于: 它使一般私人金融资本转化为与国家关系密切的金融资本; 它通过扩大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使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影响扩大到全世界;它由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国际化相结合, 出现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联合调节的新形式, 如欧洲共同体、西方七国首脑会议、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它也出现了垄断资本主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国际垄断相结合的新形式;如跨国公司和多国公司等; 它还推动了以经济扩张为特点的新式殖民主义和霸权主义的发展。

三.  当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职能及其影响

1.    在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下的国家, 不仅作为上层建筑发挥其对经济作用的职能, 而且它本身具有作为经济基础组成部分的作用。

    ①这种上层建筑和经济基础相结合的双重作用, 是于作为自由资本主义时期的国家有重要区别的。这使它和主要依靠自身或集团经济手段来发展私人垄断资本主义不同, 他同时利用行政和经济手段谋取有利润, 从而比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具有更优越的条件。②它要主导整个国家利益, 势必注重协调各个利益集团的利益, 同时更要确保垄断资本的根本利益, 从而扮演了总资本家的角色。

2.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三十年代大危机和第二次世界大战中得到了充分的发展; 从本质上说它是现代社会生产力和现代科学技术发展的产物, 是资本主义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产物, 也是资本主义社会生产关系矛盾进一步发展的产物。

3.    对于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来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部分质变, 这种生产关系的部分调整具有双重作用。

    一方面:它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了高科技的发展;它通过国家政权作为上层建筑的职能采取各种反危机和保障经济稳定和发展的政策来缓解危机的严重影响和推动经济复苏和发展; 它的某些干预和调节措施限制了私人垄断资本的某些极端要求, 并在一定程度上照顾了非垄断资本及中下层的利益, 从而调整了垄断资本和中小资产阶级的关系; 它利用私人资本所没有的优越条件, 参与和扩大对外经济活动, 有利于资本、商品、科技、劳务、金融和货币的国际化。因此, 武断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历史的反动, 说它已完全阻碍了社会生产力发展, 是没有根据的。

    另一方面:同样明显的是, 这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也加深了资本社会的基本矛盾, 表现为:追求垄断利润和生产高度社会化的矛盾; 高度工业化的丰裕社会和存在相对贫困化的底层社会的对立; 强化军事工业和民用工业相对落后现象 ;高度商品化社会和精神文化危机并存的现象; 发达资本国家间、发达国家和发展中国家间差距括大的现象; 滞胀为中心的结构性经济危机、周期性经济危机的一再出现使干预和调节的余地和效果相对缩小; 准备了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和垄断主体统治的强化。

4.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主义,既相互依存和转化又反映了不同的发展阶段。①两者没有根本的利害冲突, 并不相互排斥; ②两者相互依存而以私人垄断为基础; ③两者可以根据资本发展的需要相互转化; ④两者反映了不同的发展阶段和不同的主导地位, 但垄断的性质不变。

四.  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的发展及特点

1.    跨国公司主要是垄断财团所属或控制的企业在国外的分支或子公司组成的跨国性的垄断组织。就企业的性质来说, 并不是所有跨公司都是垄断组织和国际垄断组织, 但是从西方发达国家的现实来看, 主要的跨国公司几乎都是垄断组织, 许多重要的垄断集团都在不同程度上采取了跨国公司的形式。[21]<< 经济学百科全书>>条目作者认为: “某种比较一致的意见认为, 跨国公司就是对于一个以上国家的市场中进行的经营活动实施着管理控制的企业。”[22]

     跨国公司(Transanational Corporations),多国公司(Multinational Corpo-rations),国际公司(International Crop.)、超国家公司(Supranational Corp.)、全球公司(Global Corp.)、宇宙公司(Cosmocorp), 均指跨国公司。据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1978年<<再论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的报告,跨国公司的所有权形式有一般和众所有、家族私人拥有、完全国家所有、公司混和拥有四类。一般理解, 跨国指一国在国外设立分支机构和子公司的国际性垄断 组织; 多国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国家从事上述活动的公司。1974年联合国通过决议, 将多国公司改称跨国公司。[23]

     70年后期, 资本主义国家的跨国公司, 共有一万多家, 子公司八万多家。据联合国的统计, 1976年, 跨国工业公司国外子公司的总销售额为6700亿美元, 相当于同年世界出口总额的73%。多年来, 以美国为基地的跨国公司在国外的直接投资, 要比其他国家在美国的投资多得多, 但1981年外国对美直接投资资本流入额首次超过了美国的对外直接投资额。世界上最大的跨国公司有美国的埃克森公司、通用汽车公司、德士古公司、福特公司、国际电话电报公司、国际商业机器公司、通用电气公司等, 有英国的英荷壳牌石油公司、尤尼佛斯公司、帝国化学工业公司等, 还有德国的西门子股份公司、巴夫斯公司、大众汽车公司,法国的国营雷诺汽车公司, 意大利的国家碳化氢公司等; 以及日本的丰田汽车公司、新日铁制铁公司等。[24]

2.    跨国银行大都是以跨国经营货币信贷业务为主的垄断财团。

    在1982年西方最大的500家商业银行中, 绝大多数都有其跨国经营的代理机构。如美国的美国花旗公司、美洲银行公司、大通曼哈顿公司, 日本的第一劝也业银行、富士银行, 法国的农业信贷银行、巴黎国民银行、里昂信贷银行、法国兴业银'行, 英国的巴克莱银行、国民威斯敏斯特银行等。

3.    跨国公司的特点:

    主要有①谋求全球战略, 以世界市场为目标; ②实行公司内部体制一体化; ③由跨国经营销售发展为跨国投资。

4.    跨国公司和跨国银行是当代世界西方发达国家的普遍发展趋势

    主要表现为: ①它是资本输出国际化的产物, 反映了世界经济发展一体化的趋势, 如私人垄断资本、国家垄断资本向国际化方向发展。②它的资本输出和商品输出不仅在第三世界而且在发达国家, 因而出现了发达国家经济势力相互渗透和加剧竞争的势头, 从而改变了战前资本输出主要输往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流向。③它推动了垄断资本的国家调节, 推动了商品、资本、市场、货币的世界化趋势, 从这个意义上说, 跨国公司的发展的经济史上的一大进步。

5.    跨国公司与东道国的矛盾

    表现为: ①在投资方向、就业政策、资本有机构成、技术政策和企业分布等方面发生摩擦; ②跨国公司控制关键部门, 妨碍经济自主; ③资金短期流动影响金融的稳定; ④影响东道国外贸管制; ⑤在税收和利润方面冬道国利益受损; ⑥为干涉内政开了方便之门。跨国公司在某些国家成了“国中之国”, 是发达国家控制发展中国家的新形式; 也是发达国家之间争斗的重要场所。

五.  国际垄断组织的兴起及其特点

     国际垄断组织是私人垄断 资本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国际联合。它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国际化的高级形态。这种国际同盟是部分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组成的地区性经济集团, 也是国际调节程度很高的一体化集团。欧洲共同体的发展和扩大, 是它的典型表现。西方七国政府首脑会议, 则是联合国际协调和干预的新形式。

     最后, 需要说明的是70年代以来西方发达国家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 并不排除私人垄断资本和自由竞争的发展。事实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和私人垄断资本结合得更紧密, 在它发展的同时, 出现更多的中、小自由竞争企业。在当前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具有发展和腐朽的两重趋势。它在不同国家、不同时期和不同经济部门的发展是不平衡的。在美国集中表现为通过国家立法、行政的政策干预, 和私人垄断资本保持密切联系。在西欧一些国家表现为计划化、福利保障社会化和发展国私公有企业的形式。在日本则有强化主导型垄断资本模式。

 

第三节    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各种见解

    当代资本主义处于什么发展阶段? 是发展经济和发展理论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有萨缪尔森的混合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说, 有罗斯托的高额群众消费阶段论, 一批未来学派的科技统治论或信息统治论也都是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见解之一。有斯大林的总危机阶段论, [25]一批资产阶级学者的永恒发展论也是对于当代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不同见解。这里主要评述对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说、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趋同说等见解。

一.    对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评论

    在学术界对于当代西方世界是否处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 以及怎样理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还有很多不同的看法。

    ①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否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新阶段? 在经济学界有两阶段论、三阶段论、四阶段论之说。两阶段论者主张仍然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自由资本主义和垄断资本主义两个发展阶段,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发展, 没有根本改变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 不能成为一个新的发展阶段, 只是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新阶段。[26]三阶段论这主张把资本主义划分为自由竞争阶段、私人垄断阶段、和国家垄断阶段三个阶段。[27]争论的焦点在如何准确估计国家和私人垄断在当代资本主义经济生活中的地位和作用, 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四阶段论者把资本主义的发展划分为自由竞争、私人垄断、国家垄断、国际垄断四个阶段, 持这一观点的实际上也认为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一个 新阶段。

    ②当代资本主义是否处于资本主义发展的高级阶段或成熟阶段? 如果说, 上面论及的是从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来考察, 那么这里讨论的主要是从生产力发展的角度。一般认为资本主义有其幼年、成年、壮年和晚年发展过程, 资本主义已走过了它的幼年和成年期, 当代资本主义也还未进入暮年或晚期的发展阶段。李综把当代资本主义称为国家调节资本主义, 他认为资本主义有它的萌芽阶段、初级阶段, 垄断阶段是中级阶段, 二战后资本主义是它的高级阶段, 其基本特征是国家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调节。[28]有人认为当代资本主义“成熟论”是站不住脚的。认为这一见解否定了垄断资本主义是资本主义发展的最高阶段的命题, 把成熟阶段和垂死阶段相对立。[29]

    ③当代资本主义是否处在社会资本主义阶段? 持这一见解的认为; 从本世纪50年代开始, 世界资本主义发展到第三阶段即社会资本主义阶段。“既然当代发达的资本主义在生产社会化、资本社会化、社会生活社会化等方面发展到一个更高的阶段, 从而开始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自然历史过程, 那么, 用‘社会资本主义’这个词来概括当代的资本主义——资本主义的第三阶段是适宜的。”[30]有人对这种见解提出质疑, 认为社会资本产生于资本主义的第一阶段, 发展于第二阶段, 到了第三阶段才称社会资本主义阶段, 使人费解, 而且社会化的内涵也很模糊。[31]

    与此相联, 有的学者主张以社会垄断资本主义阶段来取代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说当代资本主义是国家私人垄断资本‘结合’或者‘服从’私人垄断资本不仅不符合当代现实, 从逻辑上也很难成立”, “我们主张把描述当代资本主义的理论概念定义为: 国家超越私人垄断资本的直接控制, 形成了凌驾于私人垄断资本之上的社会机制的资本主义。”[32]

    ④当代资本主义是否处于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肯定论者认为: “垄断资本从国内垄断发展为国际垄断, 使当代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发生了部分变化, 这是经济国际化把垄断资本主义推向一个新阶段的基本标志, 是国际垄断资本主义的根本特点。” 因而“在20世纪下半叶把垄断资本主义推进到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33]否定论者认为: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的国际联合, 并没有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生产关系再一次发展变化。[34]

二.  对资本主义制度和社会主义制度趋同说的评论

1.    趋同论(Convergence Thesis)的概念

    “一种认为社会主义经济和资本主义经济正在离开它们各自的‘理想’形式, 并正在日益向相似的行为方式和思想方式、相似的机构个方法演进的观点。这种认为两种制度正趋向同一的假说, 是由扬·丁伯根最先提出的, 这一假说是根据技术发展型式相似的必然性已发展成为两者趋向同一是不可避免的理论。”[35]

2.    趋同论的代表人物及其主要观点:

    ①丁伯根 (Tinbergen, Jan)

     1903年生于荷兰海牙, 1929年莱登大学博士, 获20项经济学和社会科学荣誉学位, 1969年获诺贝尔经济学奖学金。主要贡献在周期运动经济计量学模型, 社会经济增长模型。著有:<<1921~1933年美国的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 in theUSA, 1921~1933), 1939; <<19870~1914年英国的经济周期>>(Business Cyclesin the UK, 1870~1914), 1956; <<经济增长数字模型>>(Mathematical Models ofEconomic Growth), 1962; <<经济政策:原理与设计>>(Economic Policy:Prini-ciples and Design),1967;<<收入分配:分析和政策>>(Income Distribution: Analysis and Policies), 1975.

    ②加尔布雷思, 肯尼斯的<<新工业国>>, 1988年出版<<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和平共处——从痛苦的过去到较好的未来>>中说:“资本主义与共产主义将继续存在, 但是, 我们是否真正到了这样一个时侯:只有那些深患妄想症的人,才真正以为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将接管美国或西方国家呢? 而且, 不管目前苏联发生什么变化, 如果以为它将变成一个资本主义国家, 同样是愚蠢的呢?” 在讨论到资本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国家的官僚主义都在增长时, 他说:“正是在这里,发达资本主义与发达社会主义有趋同之势——我们两人都谈到官僚主义及其他问题。”, 他还说:“明确地说, 我们双方应该认识到, 在这个星球上可以有两种经济制度。”[36]   ③美籍俄人索罗金, 皮梯利姆·亚罗山大洛维奇(Sorekin P.A.)的The BasicTrends of Our Times, New Haven, 1964. 法国经济学家雷蒙德·阿隆; 英国经济学家约翰·斯特雷奇; 西里尔·A·泽泡特1964年的<<竞争共处经济学>>, 认为:“世界上的经济制度的基本趋同现象是朝着某种共同的特征前进的”, “这是我们这个时代正在发生的极其重要的事情。”

3.    对趋同论的评价

    首先, 区别趋同现象和趋同理论

    当代世界的确出现了两个不同社会制度的趋同现象。其主要表现在: 发达资本主义国家实行了某些社会性以至被认为是社会主义因素或萌芽的措施, 如推行国有化、福利保障社会化、计划化、限制垄断等。其目的并非要走上社会主义道路, 实行社会主义,而是为了巩固和完善资本主义制度。同样, 社会主义国家也借鉴资本主义的某些经验, 局部推行以公有制为主体的民营化、股份制、承包制和租赁制等; 实行社会主义的市场经济体制; 发展市场经济, 限制垄断和反对不正当竞争; 提倡效率优先, 兼顾平等等。其目的是为了完善和巩固社会主义制度, 而不是变成资本主义国家。

    其次,趋同理论不附合当代世界的实际。与趋同现象同时存在的还有趋异现象,不能夸大趋同现象, 忽视本质上的趋异性, 把本质和现象、主流和支流、经济和制度混为一谈。按照趋同理论, 现代资本主义和现代社会主义的发展不过是殊途同归, 当代资本主义不必走社会主义的道路, 而可以通过高度发达的工业现代化、政治民主化与社会主义国家的经济现代化和政治民主化趋于同一。从而否定了资本主义制度必然被共产主义制度所取代的马克思主义论断, 肯定了资本主义发展的永世长存。认为两个不同社会制度可以最终趋同是一厢情愿的事。中国的现实, 苏联的解体, 东欧的剧变, 和两种不同制度的共存和竞争都表明了这一点。

    第三, 区别学术理论观点和政治观点。学术理论观点导致错误的政治结论, 但不应和资产阶级自由化混为一谈。[37]

三.    西方其它几种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说

1.    资本主义社会最后阶段论

    英国工党理论 家约翰·斯特拉彻(John Strtchey)在1956年出版了<<现代资本主义>>(Contemporary Capitalism)一书, 把20世纪中期的资本主义称为资本主义最后阶段, “这种资本主义的最后阶段也就是资本主义的终极阶段, 接替它的将不再是资本主义制度的什么第三种形式, 而将是显然无法滥套上资本主义名称的一种东西了。” 他认为最近阶段的资本主义是更稳定些的, 并且出现民主化趋势。[38]

2.    晚期资本主义阶段论

    比利时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厄尔奈斯特·曼德尔在1970年出版了<<晚期资本主义>>一书, 提出晚期资本主义是继自由资本主义、古典帝国主义之后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新阶段。这一时期的社会发展趋势是生产关系部分合理和全面不合理的对立; 晚期资本主义经济在发展, 同时社会矛盾也在发展, 因而不可避免地会导致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最终废除。[39]

3.    集体资本主义阶段说

    波兰经济学家布罗尼斯瓦夫·明兹在1970年出版了<<现代资本主义>>一书, 提出了“第二次世界大战后,资本主义进入了应称为集体垄断资本主义的新阶段。”明兹的集体包括公家所有和各个资本集团所有, 这种发展是经济上的进步。[40]

4.    法国的计划化和国有化国家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论

    1971年法共中央经济部和<<经济与政治>>杂志, 出版了<<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一书, 该书序言说: “从本质上说,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由于根本的剥削关系继续存在, 仍然是资本主义, 同时由于垄断结构得到扩大, 又处于帝国主义阶段; 而在这个阶段, 当前正是国家干预得到发展、垄断组织与国家之间的相互依存日益加深的时期。”它把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称之为帝国主义的现阶段, “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的年代, 标志着大垄断集团和资本主义国家之间的关系进入了一个新时期。从此,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主要特征就完全具备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一个有机的整体, 不仅包括经济因素和社会因素, 而且包括政治、意识形态、军事等方面。国家投资、国营部门、国家消费以及垄断性的计划化, 固然都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明显特征, 但是, 经济的军事化、意识形态和政治上的强制化、反动势力的集结、政治专制主义的趋势, 也都同样是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特征。”[41]

    此外, 要附带提到教皇约翰·保罗二世对当代资本主义的评论, 他说: “今天的资本主义不同以往, 在社会主义思想发生影响下发生了变化, 通过工会行动引进了一些社会减震器。资本主义由国家和工会控制。”[42]



[1] 马克思: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4卷, 第333~334页。

[2] 恩格斯: <<马克思恩格斯全集>>, 第35卷, 第334页。

[3] 列宁: <<列宁全集>>, 第22卷, 第1页。

[4] 列宁: <<列宁选集>>, 第2卷, 第842页。

[5] 列宁: <<帝国主义和社会主义运动中的分裂>>, <<列宁选集>>, 第2卷,第884页。

[6] 邓小平著: <<邓小平文选>>, 第3卷, 第56、96、225、375、377页, 人民出版社, 1993年。

[7] 邓小平著: <<邓小平文选>>, 第3卷, 第383页,人民出版社, 1993年。

[8] [美]兹·布热津斯基著: <<大失败——二十世纪共产主义的兴亡>>, 军事科学出版社, 1989年, 第223、226、273~274、305页。

[9] [美]弗朗西斯·福山著: <<资本主义与民主有必然联系吗?>>, <<交流>>,1994年第1期。

[10] 马克思著: <<马克思恩格斯选集>>, 第2卷, 第82页。

[11] 列宁著: <<伟大的创举>>, <<列宁选集>>, 第3卷

[12] 斯大林著: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人民出版社, 1961年, 第23页。

[13] 斯大林著: <<社会主义经济问题>>, 第24~25页, 人民出版社, 1961年。

[14] 何新与日本经经济学家的对话, <<人民日报>>, 1990年12月11日。

[15] 蔡中兴著: <<当代丢帝国主义理论>>, 第114页, 上海三联书店, 1992年。

[16] 祁华、黄苏、解德源著: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部分质变>>,<< 南开学报>>, 1980年第1期。仇启华主编: <<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 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 1982年。

[17] 褚葆一、张幼文著: <<当代帝国主义经济>>, 安徽人民出版社, 1985年。

[18] 仇启华主编: <<现代垄断资本主义经济>>,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82年, 第60页。黄苏: <<重新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的历时地位>>, <<世界经济>>, 1988年。

[19] 傅骊元著: <<现代资本主义经济与政治>>,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8年。宋涛主编: <<当代帝国主义>>, 经济科学出版社, 1988年。

[20] 张赤震: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在战后的发展>>,<< 世界经济>>, 1981年第6期。

[21] 叶刚著: <<遍及全球的跨国公司>>, 复旦大学出版社, 1989年。

[22] [美]道格拉斯·格林沃尔德主编: <<经济学百科全书>>, 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 1990年。

[23] 联合国跨国公司中心编: <<再论世界发展中的跨国公司>>,商务印书馆,1982年。联合国秘书处经济社会事务部编: <<世界发展中的多国公司>>, 商务印书馆, 1975年。

[24] 参见吉林大学经济系: <<美国跨国公司>>, 吉林人民出版社, 1975年。南开大学经济研究所: <<跨国公司剖析>>, 人民出版社, 1978年。唐维霞、陈钺: <<跨国公司>>, 经济科学研究所, 1985年。王念祖编著: <<发展经济与跨国公司>>, 中国对外经济贸易出版社, 1983年。[苏]查尔科夫著: <<二百家俱乐部——垄断跨国公司--结构和演变>>, 商务印书馆, 1977年。

[25] 有关总危机理论和垂死性阶段论的评论参见: 胡绍琼: <<如何看待战后帝国主义经济的停滞与发展>>, <<经济研究>>, 1981年第3期; 尹伯成: <<对帝国主义的腐朽性的几点认识>>, <<复旦学报>>, 1981年第5期; 龚维敬: <<怎样认识帝国主义的腐朽性>>, <<复旦学报>>, 1982年第2期; 李综: <<怎样理解帝国主义是垂死的资本主义>>, <<北京大学学报>>, 1980年第2期; 伍柏麟: <<也谈帝国主义的垂死性问题>>,<< 复旦学学报>>, 1982年第5期; 洪文达: <<帝国主义腐朽性和垂死性的若干理论问题>>, <<中国社会科学>>, 1984年第2期; 荆南翔: <<试论帝国主义垂死性的辨证法>>, <<学习与思考>>,1983年第3期; 武桂馥: <<怎样认识决定帝国主义垂死性的内在矛盾>>, <<学习与思考>>, 1984年第6期; 毛树礼:<<帝国主义垂死性问题之我见>>,<< 吉林财贸学院学报>>, 1986年第2期; 陶大镛: <<资本主义总危机的理论和现实>>, <<世界经济导报>>, 1983年9月13日; 程人乾: <<略论当代资本主义总危机问题>>, <<山西大学学报>>, 1980年第3期; 仇启华: <<列宁的"帝国主义论"没有过时--为纪念列宁诞辰120周年而作>>,<<当代思潮>>,1990年1期; 文暖根: <<论帝国主义的发展阶段及其垂死性和腐朽性>>, <<西北大学学报>>, 1985年第1期。

[26] 陶大镛: <<战后资本主义经济特征>>, 湖南人民出版社, 1981年, 第23页。陈俊欧: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不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 <<世界经济>>, 1978年第2期。

[27] 李琮: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发展的新阶段>>,<<世界经济>>,1978年第1期。祁华、黄苏、解德元: <<国家垄断 资本主义是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初步质变>>, <<南开学报>>,1980年第1期。储玉坤: <<第三阶段论初探>>, <<世界经济导报>>, 1980年9月15日。

[28] 李琮: <<当代资本主义处于资本主义高级阶段>>, <<理论信息报>>, 1989年3月6日; <<对资本主义基本矛盾问题的再认识>>,<< 中国社会科学>>, 1989年第1期。解德元: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划分>>, <<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参>>, 1987年第6期。郑寅: <<也论当代发达资本主义社会所处的阶段>>, <<世界经济与政治>>,1988年第1期。熊映悟: <<对商品经济的再认识, 对资本主义的再认识, 对社会主义的再认识>>,<<求是学刊>>, 1988年第5期。黄苏: <<资本主义发展阶段的再划分及当代资本主义的历史地位>>,<<世界经济与政治内参>>, 1987年第6期。谢曜: <<关于现代现代资本主义历史阶段的划分问题>>,<< 世界经济>>,1988年第11期。黄安年: <<试论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发展趋势>>,<<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1988年第5期; 坚持马克思主义为指导, 正确认识当代资本主义社会>>, <<世界历史>>, 1989年第6期。

[29] 张帆: <<对于“成熟论”的几点意见>>, <<世界经济与政治>>, 1988年第1期。

[30] 鲁从明: <<论现代资本主义处于社会资本主义阶段>>, 光明日报, 1988年11月21日。<<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还是社会资本主义>>,<< 经济研究>>, 1989年第4期。

[31] <<中央党校部分学者论现代资本主义>>, <<光明日报>>, 1989年2月13日。

[32] 谭君久、何宏非: <<论社会垄断资本主义>>,<< 湖北社会科学>>, 1987年第5期。刘国平: <<关于资本主义发展问题的再认识>>, <<经济学文摘>>, 1988年第12期。

[33] 李述仁: <<垄断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际垄断资本主义新阶段>>, <<经济学周报>>, 1982年第10期; <<再谈国际垄断资本主义>>, <<经济学周报>>, 1983年5月2日。凌星光: <<关于现代资本主义的若干问题>>,<<世界经济与政治>>,1988年第1期。

[34] 王光华等: <<‘国际垄断资本主义阶段论’质疑>>,<< 经济学周报>>, 1982年第26期。

[35] [英]戴维·W·皮尔斯主编: <<现代经济词典>>, 上海译文出版社, 1988年, 第113页。

[36] 美]加尔布雷思, 肯尼斯、[苏]缅希科夫著: <<资本主义、社会主义与和平共处——从痛苦的过去到较好的未来>>,武汉大学出版社,1988年, 第2、108、156页。

[37] 傅政德: <<评“趋同论”>>,<< 求知>>, 1989年第12期; 萧涛: <<经济趋同理论剖析>>, <<当代财经>>, 1989年第11期; 马德爽: <<驳两种社会制度的经济趋同论>>, <<社会科学>>, 1989年第6期; 李明: <<两种经济制度“趋同论”剖析>>, <<求实>>, 1990年第3期; 傅殷才: <<现代资产阶级“趋同”理论>>, 1989年第12期; 李茂梓: <<评两种社会经济`趋同论'>>,<< 湖南大学学报>>, 1991年第5期; 陈耀庭: <<评西方`经济制度趋同'理论>>, <<世界经济文汇>>, 1991年第3期。

[38] [英]约翰·斯特拉彻著: <<现代资本主义>>,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60年, 第35、217、266页。

[39] [比]厄尔奈斯特·曼德尔著: <<晚期资本主义>>, 黑龙江人民出版社, 1983年。顾海良: <<曼得尔晚期资本主义理论评析>>,<< 江淮论坛>>, 1989.5.14; 曼德尔著: <<论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商务印书馆, 上、下册, 1979年。蔡中兴著: <<当代帝国主义理论>>, 上海人民出版社, 1992年, 第245~256页。

[40] 波]明兹著: <<现代资本主义>>, 东方出版社, 1987年, 第11页。

[41] 法]法共中央经济部等著: <<国家垄断资本主义>>, 上册, 商务印书馆,1982年, 第15、22、25~26页。

[42] 法]教皇约翰·保罗二世: <<约翰·保罗二世谈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 <<解放日报>>, 1993年11月2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415-1408733.html

上一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第三讲
下一篇:《帝国主义是资本主义的最高阶段》考查成绩
收藏 IP: 1.89.181.*|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3:1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