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球变化- 杨学祥工作室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杨学祥 吉林大学地球探测科学与技术学院退休教授,从事全球变化研究。

博文

全球高温纪录一周破三次,十万年来最热:太阳黑子惹的祸

已有 1402 次阅读 2023-7-27 15:46 |个人分类:全球变化|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全球高温纪录一周破三次,十万年来最热:太阳黑子惹的祸

                                                             杨学祥

关键提示

       新华社北京2023年7月6日电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数据显示,地球表面平均气温4日再创新高,达到17.18摄氏度。

       自197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本月3日和4日地球表面气温接连刷新最高纪录。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监测,地球表面平均气温3日刷新先前纪录,达到17.01摄氏度。在此之前,2016年8月14日和2022年7月24日均创下16.92摄氏度的全球最高温纪录。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5日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说,3日全球平均气温创下最高纪录。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307/06/WS64a68a11a310ba94c56152b1.html

       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数据,本周四(7月6日)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打破了本周二(4日)的纪录。而此前全球最热的一天,只需追溯到本周一(3日)。

       虽然“天气越来越热”成为很多人普遍的共识,但一周之内三次打破高温纪录的现实还是让人感到难以相信。专家认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全球预计还将多次打破高温纪录。

       全球平均气温一周三次创新高

       根据美国缅因大学提供的气候分析器显示的数据,本周四(6日)地球的平均温度达到了17.23摄氏度,创下历史新高。此前的历史纪录是本周二(4日)的17.18摄氏度。而在本周一之前,全球平均气温纪录出现在2016年8月。

       缅因大学的气候分析工具使用的是卫星数据和计算机模拟来测量全球气候的整体情况,并被美国政府机构认可,但没有得到联合国等全球权威机构的承认。美国伍德威尔气候研究所资深专家佛朗西斯表示,虽然目前科学家们掌握的精确气温记录仅仅始于上世纪中叶,但他推算认为,本周很可能是“十万年以来最热的一周”。

https://new.qq.com/rain/a/20230709A02U4200


潮汐组合和太阳风增强叠加导致厄尔尼诺增强和高温新纪录

      潮汐不仅有13.6天周期,而且存在7.1天和9.1天周期。1921年杜德生对月亮和太阳引潮力位进行了严格的调和级数展开,在展开中约有90项长周期成分。其中振幅超过这90项长周期振幅之和的0.5%的共有20个,在这20个中就有9天项和7天项(见图1)。

       NASASABER卫星首次观测到因周期性的高速太阳风而产生的地球上层大气层的呼吸”——一种膨胀和收缩的活动。根据美国最新的卫星观测结果,地球大气层正在有序地扩大和收缩,平均每九天就有一个周期!地球似乎在缓慢地呼吸,地球每天都在波动,在0.50.8米的范围内波动。

   随着太阳的27天的自转周期,这些太阳风通常以9天为周期冲击地球。高速太阳风有时候显示出的是七天的周期性。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879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9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对厄尔尼诺和拉尼娜有影响的因素有南极半岛海冰、强潮汐南北震荡、环太平洋地震带强震、强潮汐组合。

nino34 (2)2023-07-03-18.png

图1 2023年07月03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32,比2023年07月03日12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22,增速0.010,增速变快,进入快速上升区间和+0.5以上的厄尔尼诺区间(-0.5以下为拉尼娜,+0.5以上为厄尔尼诺),与南极半岛海冰夏至增加对应(秋分达到极大值),与6月23-26日弱潮汐组合转换为7月3-5日强潮汐组合对应,与7-9天下降期转换为上升期对应,与强震频发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应下降区间(已被证实),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对应上升区间,与南极半岛海冰异常有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9月南极半岛的海冰面积变小,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9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nino34 (2)2023-07-04-00.png

图2 2023年07月04日00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39,比2023年07月03日18时厄尔尼诺指数为+0.832,增速0.007,增速变慢,进入快速上升区间和+0.5以上的厄尔尼诺区间(-0.5以下为拉尼娜,+0.5以上为厄尔尼诺),与南极半岛海冰夏至增加对应(秋分达到极大值),与6月23-26日弱潮汐组合转换为7月3-5日强潮汐组合对应,与7-9天下降期转换为上升期对应,与强震频发对应。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对应下降区间(已被证实),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对应上升区间,与南极半岛海冰异常有关。全球变暖可能导致9月南极半岛的海冰面积变小,减弱秘鲁寒流,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948.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58222.html


2023年7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已有 1719 次阅读 2021-6-29 12:23 |个人分类:潮汐预警|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237月潮汐组合预报:强潮汐时期

                                   吉林大学:杨学祥,杨冬红 

                               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韩延本,马利华

       2023年1-3月,7-10月为强潮汐时期,4-6月,11-12月为弱潮汐时期。  

      潮汐组合A 202373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南纬27.86度,73日为日月大潮,75日为月亮近地潮,三者强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最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最强)。

      潮汐组合B79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南纬0.13度,710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潮汐组合C2023716日月亮赤纬角最大值北纬27.86度,717日为日月大潮,720日为月亮远地潮,三者弱叠加,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大,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有利于厄尔尼诺发展(强),潮汐使赤道空气向两极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暖空气活动,有利于低层偏南风的发展,带来较多水汽,造成部分地方出现大雾天气(强)。

     潮汐组合D723日为月亮赤纬角最小值北纬0.01度,725日为日月小潮,两者强叠加,潮汐强度小,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变慢,有利于拉尼娜发展(弱),潮汐使两极空气向赤道流动,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弱)。

本月天文奇点相对较集中,相互作用最强,可激发极端事件发生,地震火山活动进入活跃期。

       计算表明,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小值相遇(日、月、地在赤道面成一线)使地球扁率变大,地球自转减慢,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扩张,径向收缩,有利于南北挤压东西张裂的地震和火山喷发;日月大潮与月亮赤纬角最大值相遇使地球扁率变小,地球自转变快,低纬度地区地球表面地壳纬向收缩,径向扩张,有利于东西挤压南北扩张的地震和火山喷发。这是不同地区不同类型的地震在不同的潮汐组合发生的原因。

http://blog.sciencenet.cn/blog-2277-717618.html

       2023-2025年为月亮赤纬角最大值时期,与强潮汐叠加,可激发地震火山活动和冷空气活动(最强)。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93301.html

       2023年7月2-14日为太阳黑子持续时间最长、强度最大的峰值时期     

:Product: Daily Solar Data            DSD.txt

:Issued: 2025 UT 25 Jul 2023

#

#  Prepared by the U.S. Dept. of Commerce, NOAA, Space Weather Prediction Center

#  Please send comments and suggestions to SWPC.Webmaster@noaa.gov

#

#                Last 30 Days Daily Solar Data

#

#                         Sunspot       Stanford GOES15

#           Radio  SESC     Area          Solar  X-Ray  ------ Flares ------

#           Flux  Sunspot  10E-6   New     Mean  Bkgd    X-Ray      Optical

#  Date     10.7cm Number  Hemis. Regions Field  Flux   C  M  X  S  1  2  3

#--------------------------------------------------------------------------- 

2023 06 25  155    180      850      0    -999      *  15  0  0 15  1  0  0

2023 06 26  158    158      720      1    -999      *  13  1  0 14  3  0  0

2023 06 27  151    141      900      1    -999      *  15  1  0 21  1  1  0

2023 06 28  155    141     1160      0    -999      *   9  1  0 14  0  1  0

2023 06 29  162    112     1060      0    -999      *   8  1  0  6  0  1  0

2023 06 30  159     87      930      1    -999      *   8  0  0  5  1  0  0

2023 07 01  166    119     1290      3    -999      *   9  1  0 14  0  0  0

2023 07 02  170    126     1350      1    -999      *   8  1  1 17  0  0  0

2023 07 03  173    117     1400      0    -999      *  14  1  0 29  2  0  0

2023 07 04  167    121     1310      1    -999      *   9  1  0  8  0  0  0

2023 07 05  154    101      270      1    -999      *  10  1  0  6  1  0  0

2023 07 06  158    149      980      2    -999      *   7  1  0 14  1  0  0

2023 07 07  161    147      910      2    -999      *   4  1  0 24  0  1  0

2023 07 08  161    167      830      1    -999      *   9  0  0  6  1  0  0

2023 07 09  179    183      950      2    -999      *   8  0  0 22  0  0  0

2023 07 10  191    181     1290      1    -999      *  12  2  0 40  4  1  0

2023 07 11  214    227     1860      2    -999      *   8  6  0 45  0  0  0

2023 07 12  193    219     2140      0    -999      *  10  4  0 24  4  0  0

2023 07 13  203    146     1870      0    -999      *  13  1  0 13  3  1  0

2023 07 14  181    141     1960      2    -999      *  10  1  0 17  1  0  0

2023 07 15  179     96     1690      0    -999      *   7  3  0 17  1  1  0

2023 07 16  184     99     1700      0    -999      *  15  3  0 15  2  1  0

2023 07 17  180    149     1980      3    -999      *  18  2  0 19  0  0  0

2023 07 18  219    142     1850      0    -999      *   9  5  0 14  0  0  0

2023 07 19  189    141     1660      2    -999      *  15  2  0  8  0  0  0

2023 07 20  184    131     1570      0    -999      *   5  0  0  8  0  0  0

2023 07 21  173    121     1500      0    -999      *   2  0  0 11  0  0  0

2023 07 22  174    103     1320      0    -999      *   3  2  0  8  2  1  0

2023 07 23  173    117     1300      1    -999      *   5  0  0 15  2  1  0

2023 07 24  165    141     1145      3    -999      *   8  0  0 28  0  1  0


相关报道

研究:全球高温纪录连续两天刷新

来源:新华社客户端

2023-07-06 18:02 

 

 

 

分享

新华社北京7月6日电 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数据显示,地球表面平均气温4日再创新高,达到17.18摄氏度。

自1979年开始相关统计以来,本月3日和4日地球表面气温接连刷新最高纪录。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报中心监测,地球表面平均气温3日刷新先前纪录,达到17.01摄氏度。在此之前,2016年8月14日和2022年7月24日均创下16.92摄氏度的全球最高温纪录。

另据美国有线电视新闻网报道,欧盟气候监测机构哥白尼气候变化服务局5日在社交媒体发布消息说,3日全球平均气温创下最高纪录。

6月29日,一名行人撑伞走在日本东京涩谷街头。新华社记者张笑宇摄

一些专家认为,全球高温纪录今年可能还将多次刷新。美国独立气温监测组织“伯克利地球”的科学家罗伯特·罗德4日在社交媒体发文说,今后6周可能多次刷新“全球最热的一天”纪录。

美国国家海洋和大气管理局研究人员萨拉·卡普尼克说,当前全球高温天气是厄尔尼诺现象和全球变暖共同作用的结果。

一些以往相对凉快的地区今年也出现高温天气。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城镇北格伦维尔,由于天气炎热,当地的冰球场作为避暑场所向公众开放。据美联社报道,北格伦维尔5日气温达到32摄氏度,但由于湿度较大,体感温度为38摄氏度。该镇发言人吉尔·斯特迪说:“我感觉现在好像生活在热带国家。”(袁原)

http://cn.chinadaily.com.cn/a/202307/06/WS64a68a11a310ba94c56152b1.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96734.html

全球高温纪录一周破三次,十万年来最热!热死人啦,当心!

李欢龙


2023-07-09 12:23:48发布于浙江杭州市富阳区疾控中心主任医师

关注

据美国国家环境预测中心数据,本周四(7月6日)全球平均气温创下了历史新高,打破了本周二(4日)的纪录。而此前全球最热的一天,只需追溯到本周一(3日)。

虽然“天气越来越热”成为很多人普遍的共识,但一周之内三次打破高温纪录的现实还是让人感到难以相信。专家认为,受厄尔尼诺现象影响,今年全球预计还将多次打破高温纪录。

↑印度北方邦一名男孩冲凉降温

在本周最后一个交易日(7日),国内A股市场电力股开盘冲高,在夏季极端高温可能来袭之际,投资者纷纷看好电网升级改造带来的机会。

全球平均气温一周三次创新高

根据美国缅因大学提供的气候分析器显示的数据,本周四(6日)地球的平均温度达到了17.23摄氏度,创下历史新高。此前的历史纪录是本周二(4日)的17.18摄氏度。而在本周一之前,全球平均气温纪录出现在2016年8月。

缅因大学的气候分析工具使用的是卫星数据和计算机模拟来测量全球气候的整体情况,并被美国政府机构认可,但没有得到联合国等全球权威机构的承认。美国伍德威尔气候研究所资深专家佛朗西斯表示,虽然目前科学家们掌握的精确气温记录仅仅始于上世纪中叶,但他推算认为,本周很可能是“十万年以来最热的一周”。

↑美国得克萨斯州面临高温天气

据报道,近两个月来,欧洲、拉美、东南亚等多个区域遭遇了创纪录高温,全球整体气温升高的趋势十分明显。欧盟哥白尼气候变化研究中心6日表示,今年6月是有史以来最热的月份,大幅打破了欧洲地区在2019年6月的高温纪录。

在墨西哥,近日的一场热浪造成100多人死亡。墨西哥国家气象局数据显示,索诺拉州的阿孔奇镇最高温度甚至达49摄氏度。即使北美大陆的高寒地带也未避免热浪的袭击,在加拿大安大略省城镇北格伦维尔,由于天气炎热,当地的冰球场作为避暑场所向公众开放。一位该镇居民对媒体表示:“我生平第一次感觉自己活在一个热带国家。”

在地球另一端的南极洲,本周整个南极大陆的气温比正常水平高出4.5摄氏度。

专家警告:今年还将创纪录

科学家们普遍预测,今年还会出现更热的日子。孟加拉国国际气候变化与发展中心主任萨利穆尔·胡克在一份声明中表示:“预计在今年内还会多次突破高温纪录。”

非营利组织“伯克利地球”的首席科学家罗伯特·罗德解释说:“全球气温不断创新高是短期内厄尔尼诺现象带来的可预见后果,叠加上人类温室气体排放导致的长期的全球变暖趋势。”

我国平均高温日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今年,高温一波接着一波,据国家气候中心消息,截至6月30日,我国平均高温(日最高气温≥35℃)日数为4.1天,比常年同期(2.2天),偏多1.9天,为1961年以来历史同期最多。

https://new.qq.com/rain/a/20230709A02U4200

卫星发现地球正在重新启动?研究人员说这不是件好事,而且人类的警报已经响

发布时间:2021-02-02 21:32:30

 来源:89信息网-招商加盟

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仍然很有限,人类生活在地球上,每天都很忙,很难感觉到地球正在发生微妙的变化,但是环绕地球轨道的卫星可以清楚地记录地球的变化!这可能是一个微小的变化,或者它可能扭转地球和人类的命运,根据美国最新的卫星观测结果,地球大气层正在有序地扩大和收缩,平均每九天就有一个周期!地球似乎在缓慢地呼吸,地球每天都在波动,在0.50.8米的范围内波动。

根据地球大气的密度,科学家测量,当大气膨胀或收缩时,其密度也会相应变化!此外,科学家在地球内部也会不时有一些运动,发出一些奇怪的震颤声,但这些声音是肉耳听不到的,科学家把这些声音理解为地球睡觉的鼾声!或者脉搏!地球内部也会有一些奇怪的振动,频率更一致!更有规律的循环!

http://www.861828.com/buy/20210202/19280607.html

 

NASA卫星揭示在太阳活动规律影响下的上层大气呼吸模式

文章来源:    发布时间:2009-01-02

    近日,NASASABER卫星首次观测到因周期性的高速太阳风而产生的地球上层大气层的呼吸”——一种膨胀和收缩的活动。

    科罗拉多大学大气和空间技术研究协会的Jeff ThayerNASA兰利研究中心的Marty Mlynczak1215日下午2时在美国地球物理会议上发布了他们这一最新的研究进展和发现。SABER卫星携带的大气排放宽带辐射测定仪器是由NASA兰利研究中心开发的。

    SABER观测到了一次为期9天的太阳耀斑爆发与快速的地球冷却反应过程。这一现象的诱因似乎是太阳冕洞( coronal holes)造成的,其喷发出与太阳表面呈120度角的强烈的太阳风(solar winds)。随着太阳的27天的自转周期,这些太阳风通常以9天为周期冲击地球。高速太阳风有时候显示出的是七天的周期性,这表明有一个四阶冕洞( a fourth hole)正在开启。

    太阳黑子释放的太阳耀斑所产生的连锁反应其尺度规模远远超出地球。而当这一能量流抵达地球时,地球大气的反应表现为通过释放辐射来形成冷却效应,以保持地球的能量平衡。也因为这种冷却反应导致了高层大气的膨胀和收缩。

    (资料提供:中国科学院对地观测与数字地球科学中心 中国科学院成都文献情报中心)
    如需获取更多信息请浏览http://www.nasa.gov/topics/earth/features/AGU-SABER.html

http://ceode.cas.cn/qysm/qydt/200901/t20090102_2370439.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288792.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96656.html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77-1396867.html

上一篇:2023年7月27日午报:太阳风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下一篇:2023年7月27日晚报:太阳风使厄尔尼诺指数进入上升区间
收藏 IP: 103.57.12.*| 热度|

3 许培扬 郑永军 周少祥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