世间唯变化永恒...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lhua 世间唯变化永恒,以开朗的心简洁地生活...

博文

【智能大数据统计案例】播种幸福

已有 1354 次阅读 2023-7-16 16:42 |个人分类:智能大数据统计|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偶然翻朋友圈,发现小利发的一条朋友圈~

说是老师给她寄的东西,寄了两份,所以想分享一份出来~

看图片,是一个带福字的书签~

我点了一个赞~

然后给她建议,送给此条朋友圈消息点赞的第一人~

过了一会,小利让我把地址发给她~

这意味着,我就是那个给她朋友圈消息点赞的第一人~

今天收到了小利给我邮寄的包裹~

发现里面有两本书,还有一个福字“书签”(其实是U盘)及说明书~

两本书,一本叫《播种幸福》,另一本书叫《笑对人生》

午休后,闲来无事,翻开《播种幸福》

其实,我面前摆了大概七八本书,为什么会选择翻开《播种幸福》呢?

因为,曾经有一位学生给我推荐过一门哈佛公开课,名字就叫《幸福课》

虽然,我找到了那门课的链接,但奇怪的是至今,我都没有打开听~

为什么呢?

可能,当时我已经找到了属于自己的幸福,所以更愿意花时间去播种更多幸福的种子~

关于幸福,还有一个印象深刻的记忆~

大概在2016年左右,老约翰绘本馆成都的婷婷妈妈给我推荐过一本书,书名就叫《幸福的种子》

是日本图画书大师松直居著的~

后来,我不知不觉看了很多遍那本书,还把一些重要的部分朗读出来,录音分享到了喜马拉雅~

相比于让自己获得幸福,我更喜欢播种幸福的种子~

让周围的人都幸福起来~

如果你周围的人都感到幸福~

那你一定是一个幸福的人~


其实,早上在科学网写完第一篇博文的时候~

我就在思考一个问题~

我们为什么写论文呢?

写论文的目的是什么?

分享自己的科研成果?

那你的研究成果是什么?

如果你没有自己感兴趣的研究,也没有具体花时间去做研究,那还有必要写论文吗?

另一方面,如果你花了很多时间做了自己感兴趣的研究,才发现你想分享的人其实是老弱妇孺~

他们几乎很难看到你写的论文的期刊,那这时你还会写论文吗?


可能之前受第一位创业导师的影响,所以我选择了老弱妇孺作为我的研究对象~

我会很刻意把自己所学的专业知识和自己的“研究成果”,尽可能以他们能够理解的方式分享给他们~

就像今天,毕业了好几年的学生寄给我了一箱李子,这是今年他寄给我的第二箱李子,我发给他红包,他没有收,所以,我想着,应该送给他一些什么~

我想起了他的女儿,一个还没满三岁的小女孩,正在乡村由他父母帮他养育~

我决定先送给他女儿几本图画书~

送不满三岁的女孩图画书,送哪几本启蒙比较好呢?

虽然已经在爱阅公益培训了一年多了,但遇到需要实践的时候,我还是会不由自主地想起了老约翰绘本馆~

于是,我给婷婷妈妈留言~

很快,她给了我一些建议,我认真记下来,分析了下,突然有些为难~

8本书只有一本中国原著,大多是日本、美国和英国作者著的~

原本想到去当当网买了直接先送过去~

没想到连续搜了三本都没有......

到底哪里出了问题?

情急之中,突然想起,学生的女儿生活在乡村~

想起了之前在农场做公益阅读推广活动时用到的一套书~

《我家门外的自然课》

写地址时,发现学生留的地址不全......

正在给学生留言,突然收到晓霞教练的电话~

她帮我找到了前几天我托她找的包裹,看包裹上的留言,我意识到,这又是一份来自毕业班学生的惊喜小礼物~

因为收件人写的是“最最好的张老师”,这个称呼让我立马联想到那一个最最可爱的学生~

看到这个包裹,我意识到了这可能就是自己曾经播种过的幸福的种子~

现在种子生根发芽了~


难道这就是我的教改试验成果?

说实在的,偶尔收到这些意外惊喜,感觉比自己发一篇核心论文还开心~

我也不知道是不是自己还没有理解到底什么是科研,该怎么做科研,该怎么用论文来表达?


可能,面对老弱妇孺,写博客、写美篇,甚至九宫格朋友圈,更容易更表达我的幸福吧~

但接下来,我突然很想好好做做科研~

一个可以播种更多幸福种子的科研~

利用智能大数据技术去采集更多关于爱、健康、幸福、希望的种子信息,然后整理、分析、再播种出去~

具体怎么做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20919-1395573.html

上一篇:【智能大数据统计案例】从智能、到健康、再到智慧的跃升
下一篇:【智能大数据统计】晚自习日志
收藏 IP: 183.220.76.*| 热度|

2 许培扬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2:4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