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密暗物质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ntiger 暗物质是连接宏观世界与微观世界的纽带,也是低速物理通向高速物理的桥梁,更是跨越经典物理与现代物理巨大鸿沟的有效工具!

博文

经典场与量子场统一,离散性与连续性统一

已有 463 次阅读 2023-6-30 07:05 |个人分类:暗物质构筑物理学天文学新框架|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经典场与量子场统一,离散性与连续性统一

至今经典场与量子场都不能很好地融合,但经典场与量子场的研究对象完全相同,一个是连续的场,另外一个是一个个粒子,而暗物质的发现,为经典场与量子场统一搭建了有效的连接桥梁。

1 暗物质搭建桥梁。

场态粒子由于引力存在而聚集在星系周围,由于斥力存在而散布于整个宇宙空间,且存在一定的密度梯度。

所有的显态粒子都沉浸在场态粒子的海洋中。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不断相互作用,相互诱导震荡并通过交换虚拟粒子交换能量。

暗物质与量子场是统一的,量子场论就是研究场态粒子、显态粒子通过时时刻刻交换能量而相互作用和相互转化的学问,能够定量说明场态粒子、显态粒子和虚拟粒子的许多现象。

当没有任何显态粒子时,场态粒子会绝对均匀散布于整个宇宙。此时,场态粒子间的引力与斥力相互平衡,电荷、质量、运动、分布等均处于良好的对称状态。

场态粒子能够不断诱导核外电子跃迁到其它轨道,核外电子不断诱导场态粒子成为瞬时振荡场态粒子。场态粒子成为瞬时振荡场态粒子,并可通过与周围的核外电子或场态粒子相互作用并向外辐射能量而恢复到原始状态。显态粒子会与周围的场态粒子相互作用,不断相互诱导震荡。显态粒子与场态粒子间、场态粒子之间不断通过交换虚拟粒子而相互作用传递电磁波。

实际上,场态粒子就是暗物质,场态粒子就是量子场的物质基础,正反粒子对的产生与湮灭是量子场论的研究内容。这正是暗物质与可见物质的相互转化,即场态粒子与显态粒子的相互转化。

场态粒子不仅是量子场论的物质基础,并且能够更好地解释经典场论。

电场、磁场、电磁波和引力场分别由于场态粒子的规律极化、定向偏转、震荡感应和密度梯度变化形成的。

电场是由场态粒子规律极化产生的,可采用场态粒子的极化来表示电场,采用场态粒子的极化强度可表示电场强度。

磁场是场态粒子内的正反粒子的运动平面发生规律偏转产生的,可采用场态粒子的偏转来表示磁场,采用场态粒子的偏转率表示磁场强度。

电偶极子本质上是场态粒子,计算方法也完全一致。电磁波是由场态粒子振荡产生的,可采用场态粒子的振荡频率表示电磁波,采用场态粒子的振荡率表示电磁波强度,采用场态粒子的振荡频率区分电磁波的种类。

引力场是由场态粒子密度梯度变化产生的,吸引力始终指向场态粒子密度增加最大的方向。只要有可见物质,场态粒子的密度均会提高,因此宏观物质只表现为引力,而不表现为斥力。

 

暗物质正反粒子偶极子是场态粒子,不仅是量子场论的物质基础,而且能够更好地解释与计算经典场。因此经典场论与量子场论是辩证统一的。

2 离散性与连续性的统一。

场态粒子是散布于空间的一个个粒子,显态粒子虽然具有高度的团聚效应,但整个星系空间中也都散布着星际物质。也就是说所有的物质之间都存在一定的净空。与原子占据的空间相比,原子核与核外电子所占据的空间可以忽略不计,完全可以认为是质点。

无论是场态粒子还是显态粒子都具有绝对的离散性。各类粒子占有的空间与净空相比都微不足道。

然而粒子间能够不停地相互作用并诱导震荡形成电磁波,电磁波是一条条无形的丝线将空间高度离散的粒子连成不断延伸的三维空间网。

震荡粒子的偶极矩不断发生变化,被诱导震荡后,偶极矩增加并积聚势能,这种要恢复原状的势又不断诱导其他粒子震荡。粒子间时时刻刻相互诱导震荡,形成不断传递能量的电磁波。

电磁波将所有离散性的粒子连接,形成了各种作用连续性的纽带。使整个空间具有高度的连续性。连续性主要体现在两个方面:

①粒子虽然具有高度的离散性,且粒子间虽然有巨大的净空,但粒子间能够不断地作用。就是因为电磁波,使具有高度离散性的粒子之间的作用具有高度的连续性。

②显态粒子的作用外延,也就是超距作用。电场力、磁场力、引力等可以无所不在的施加作用,并可以延伸至无穷远。这里场态粒子的作用至关重要,场态粒子通过不断地交换虚拟粒子将显态粒子的各种势连续地传递无穷远。

离散性与连续性的统一,也体现了经典场与量子场的有机统一。

《暗物质与宇宙模型》第二版的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Ia4qK3MOcmOOLVURQPeCxw?pwd=77o7

提取码:77o7

《和平与发展》全书下载

链接:https://pan.baidu.com/s/1cgCYm0EEaYOzNzylsrAtuA?pwd=cxkq

提取码:cxkq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25458-1393493.html

上一篇:用光当镊子抓取病毒等各种微粒!
下一篇:星系红移是多普勒衰减频移而非运动频移
收藏 IP: 123.191.167.*|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11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