图谋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bseeker 图谋,为图书馆学情报学谋,为图书情报事业谋。

博文

圕人堂话题:图书馆与图书馆专业的未来

已有 2015 次阅读 2023-4-17 10:21 |个人分类:圕人堂|系统分类:博客资讯

图谋按:2023年4月16日,圕人堂群成员就“图书馆与图书馆专业的未来”话题展开了热烈地交流与探讨,不乏真知灼见。图谋依据群消息梳理,仅供参考。

辽宁 小馨:藏书和利用,是图书馆图书采购的最终目的。随着知识服务(商用app很更好用)、智慧服务的社会化(OpenAI冲击)、友好化的发展,图书馆仅免费使用的功能不足以吸引更多的读者提高利用率。所以,极端一点,未来图书馆会不会又回到“藏经阁”的功能?如果这样,是不是馆藏的特色就显得额外重要。

图林逸事:我个人觉得倒退是不可能,如果真如您所说,那么图书馆极有可能会消失在大众面前。图书馆不仅仅是为了藏与用,将来决定图书馆的另一个重要因素可能是环境。

图谋:这段文字,获得了授权,分享进群。期待有助于引发更广泛关注与思考。“电子资源大数据联盟”微信群,数字平台 谢涛:“理科的学生,如楼上所说,确实对期刊、会议论文的利用的比例要比文科的多一些,有可能就不是通过图书馆的渠道了,比如院系的资料室,或者私下的渠道获取这些信息。图书馆的纸质图书对新东西的响应时间比期刊等载体慢很多,而理科的信息更新比较快。文科需要博览群书,先占有大量历史资料,这在图书里面最容易得到满足。我在大学的时候,我们班比较奇特,文科同学和理科同学各半。文科同学低年级跟着中文系上基础课;理科同学低年级跟着物理系上一些基础课。有一段时间文科的同学,每个星期要抱着十几部大部头小说看,看的昏天黑地,这是中文系要求的必读书目。每个文科同学的桌上都有一堆从图书馆借来的小说。这种阅读行为肯定是刷榜的了。理科的同学也看图书和期刊,但数量没有那么变态。据文科同学说,需要记忆的知识量很大很大。如果老师讲课你不知道老师提到的事情、人物,这课那不就是白上了。从文科同学角度,真切感受到图书馆就是“文献保障”职能。没有图书馆的藏书储备支持,课都没法上。现在还有一些朋友,晒书单的时候,一年看几百本图书,平均就是一天一本,那恐怕就是类似这种文科同学的泛读方式了。我还听他们武汉大学的校友回忆,说当年一个同学,说他看期刊文章的时候,几乎都不会“白看”。意思是,只要他看了一篇文章,(受到启发)他很快会写出同领域和话题的一篇自己的论文,然后投稿发表。当年我所在大学那个图书馆,有个期刊阅览室还不在图书馆建筑里面,而是在一个教学楼里面一间屋子。我现在还记得,我经常去这个阅览室看图书馆学的各种期刊,主要是核心期刊。老师的要求很简单,把这些期刊的最新文章全部看一遍。不用选择,就是全部泛读,了解一下行业动态和进展。老师说这是一个非常简单有效的方法。我觉得自己还是很适应这种方式,因为也没有什么硬性要求,只要看完就可以了。大学毕业分配到一个学校图书馆,学校的性质完全是文科的,计算机方面的书很少。有一次清理书架的时候,在一个角落里找到一本书,是科学出版社出版的,介绍 Intel 8080/8086 处理器架构的,薄薄一本书。我看后面的借阅记录,几乎没有人看过这本书。我就借了这本书长期自己研读。可能是当时计算机方面的书太少,那么腾出了从容的时间,我就一点一点抠这本书。反过来想,如果当时在一个偏理工科的图书馆,我可能不会如此仔细看这本书。有点类似那种外出时候,无聊了,手边只有一张报纸,连报纸中缝的广告都看完了那种感觉。

biochem:大实话,同感。理科搞前沿研究的只需看最新的文献。所以根本不用去图书馆。图书馆、老师都可以消失。

弯曲的直线:以前,书籍几乎是信息的唯一载体和来源,现在情况发生了很大变化。在高校馆学习的学生更喜欢通过互联网学习,丰富的海量的高质量的网络资源给了学生更多自主的选择,他们学习的那些资源比自己的老师讲的更清楚、更明白。最近上新了一部电视剧“青春之城”,取景地在珠海,我觉得它比很多励志书更值得看、更有现实意义。

扬抄:最近看了可汗学院与Open AI合作的几个案例,chatGPT有可能会对教育行业产生重大影响。

图林逸事:目前大多搞研究的,不是一般难题很难求到图书馆来,来图书馆多半是借小说消遣放松都多。

天天: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属于管理科学与工程类,信息资源管理属于图情吧。

叮咚:是,前几天才弄明白。

天天:我发的管理学学位,但有的学校发工学学位。

蝴蝶效应:可能是参考的这个“图书情报与档案类”本科专业。虽然不如“信息资源管理”是根正苗红,是一致专业,但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算是相近专业,应该能说的过去吧。

扬抄:我就是信息管理与信息系统专业,发管理学学士,主修课非常多,分三大类:经济类,管理类和计算机类,当年必修课加选修课将近50多门。单计算机语言就学了六七种。

图林逸事:我希望诸位大佬能够突破信息管理系统,突出图书馆学,发扬杜定友先生的遗志,把图书馆学发表到符合图书馆学遗志发扬。非要等到百年之后才想起找图书馆收你那些老掉牙,你是太看重你的书,还是太看轻图书馆。我希望图书馆学回复往日气象挤亚群雄。虽然社会在发展,但应该保留图书馆学的发展。只字片语,希望大家思考。

如花:拳拳之心。其他都还给计算机系,这个行业离计算机系专业水平十万八千里。又是信息、又是系统,还管理~ 这是八十年代末九十年代初从计算机行业抢食获得一点好处之后一直遗留下来的传统。

图情后学:一个学科出现、发展、消亡,自然而然。不太理解这种执着,社会有需要它就存在,没有需要它就式微。其他因素最多只能延缓趋势。煎饼生意不好,咱们就去卖油条。在可见的将来,图书馆应该还会存在,来图书馆借阅纸质书的读者现在似乎已经明显减少。

民工:哈哈。部分专家以一己私利去图书馆化。。要知道现在一个小众学科名字能作为一级学科是多么不易的事情。 出版、古籍情报为此花了几十年,咱们可好~将来。信息资源管理大概率被管理科学与工程合并掉。

品:去掉图书馆影响有多大?没有图书馆之前也是自己买和借。现实也是没有接受过图书馆服务的人很多。

如花:反正爱咋咋滴,咋样都是向前走。看书找全文要自己买了。其他没什么吧?消亡也很难。我们每个人都努力,才可能让它灭亡。

品:纸质文献作为保存信息的载体,现在还是很大优势的。

民工:灭这个灭那个的。你家里穷就要改姓吗?哈哈

随风:文字记录在纸张上可是能保存上千年,记录在硬盘里仅能保存几十年。

图情后学:图书馆业如果式微,和从业者没有多大关系,很少人会不重视自己的职业。个人观点,前面提到的专业改名,我也理解成图书馆业者的努力自救,社会可能不会因为改名或增加减少一些课程,就出现相应的行业。或者社会已经存在一个行业,我们改名就可以与之匹配。

麦子:@随风 是啊,你这个还是保守了一些,应该恢复用甲骨竹简的传统技术。把资源的重要程度,分成三类,刻在猪骨,合成塑料和金属等新型材料上,以便更长久地保留。这样,不仅可以促进新材料的发展,诞生更多自主的技术,而且可以带动猪肉等大型肉类的消费,提高全民体质,最终让中国队走出亚洲。这样图书馆专业肯定不会被淘汰了。

徐徐清风:美国的图书馆专业还没淘汰,专业的英文名称一直没改吧!我们国人反而过度担忧,好像不改名,明天就要死似的。

麦子:美国大概以后也不大会改。我觉得原因是这样:图书馆学是一个职业学位,目前仍然是入职门槛。而且这个门槛是ALA认证的,从1925年开始的学校,数字极其稳定,美国好像目前是66个,最近30年里很少变化。以前学校更多,很多牛校都有这个专业,但80年代这些学校觉得和图书馆这个职业学位有关不是太好,所以把自己的学校变成了信息学院,当然从此也就没有了ALA认证。我当年申请了大约10个学校,但有两个学校退回申请,原因也是因为学校没有图情了。为有这层原因,目前的这些留下的学校的项目很难改名,因为改了,牵涉面太大:ALA 的认证系统消失了,学校也没有学生了(很多人因为是有了图书馆这个门槛才去读的,否则没资格), 而图书馆需要有新的入职门槛。所以,这事涉及整个系统的存亡。总结:美国的ALA/MLS与其是一个门槛,不如说是一个产品的认证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就保护和整个产业的地位和合法性,而且把图书馆,图情教育,ALA都串在一个产业链上。如果改了,涉及到面太大。而学校目前是最不愿意改的,因为好不容易有这个赚钱的牌照,没这么傻的人。

    写这篇东西的时候,看了一下ALA的网页,发现UCL正在申请2024年的认证,我是有点吃惊,是不是世道轮回了?中国一直说,最高的境界就是自创标准,但在图情界,这个起码的最简单的标准都没有建立起来,连图书馆这个名字都岌岌可危。同时,有这么多牛逼哄哄的图情大牛在讲台上指点江山,真是可笑极了。当然,这段话是私活,乘机再贬一下这些人。不过,我说的是大实话,而且如果遇到这些人,我也会这么说的。

如花:不少都叫“图文信息中心”了。

麦子:唉,本来是名门出生,但自己不争气,觉得钱不如隔壁卖烧饼的赚的多,认为是自己的招牌不好,想换一个牌子,结果是两头都不讨好。

弯曲的直线: 很多大牛讲座,特别是技术类讲座听了也是无用,图书馆本身的技术能力完全不够,只能借助于图书馆之外的公司来做,本质上来说,图书馆走向何方,不是自己能决定的,是外力决定的。

麦子:改了一下,总结:美国的ALA/MLS与其是一个门槛,不如说是一个产品的认证标准,有了这个标准,就保护和整个产业的地位和合法性,而且把图书馆,图情教育,ALA都串在一个产业链上。而个人有了这个门槛,可以找到其他人,甚至学位更高的人也没法找到工作,保持了自己独特的位置,也就能赚更多的钱。如果改了,涉及到面太大。而学校目前是最不愿意改的,因为好不容易有这个赚钱的牌照,没这么傻的人。

木木贝:看看5年前的这期周讯(图书馆职业感悟.http://lib.nbt.edu.cn/tuan/server/detail.php?id=7262),似乎也能解答现在的一些问题。

麦子:@木木贝 是,但因为没有我说的这层产业利益链,持续性和合法性就差了。

麦子:很简单,我觉得就图情的技术含量,在现在实在不值得付这样的薪水和职业保障,关键就这个职业认证。

扬抄:不能说从事哪个职业,就说这个职业有多么重要,甚至去“捍卫”,这有点不太客观。

麦子:如果从业人员都不会捍卫自己的饭碗,那还有谁会去捍卫?

图谋:另补充一条,惠特曼学院图书馆馆长傅平先生前几天提供的一条信息:“美国和加拿大的ischool一直在研究图书馆学,没有美国图书馆学会认证的硕士学位课程这个ischool连生源都会没有。中国有时候很多虚假信息。librarianship在美国的定义也许和中国不一样。”

品:国内更多的是身份,而不是职业。

申扎县宋朋:以前总认为图书馆应该这样弄,或者那样弄,后来发现毫无意义,现在就顺其自然了。

杨抄:这是明白人。

麦子:我也同意。不过就是死,也要死个明白。

杨抄:放心,死不了。图书馆消亡论也不是一年两年了。起码我等有生之年看不到它消亡了。当前最该做的是丰富图书馆学的内核,经济的,管理的知识都应该充实进去,这是“捍卫“图书馆的一种方式,馆员也得多懂点东西,“不能只会图书馆的东西,一说别的都不懂”,我们馆长这句话我是赞同的。

图谋:有关讨论很精彩。冷的热得都是“良药”,有道是“良药苦口利于病“。换一个角度,姑妄言之,姑妄听之。有个说法,把图书馆比作“衣服”,说衣服是不会消亡的,不仅如此,衣服过去有、现在有、将来还会有,似乎有一定道理。有的图书馆彻底关门了(或者被兼并了),对于这一部分,说她已经消亡了,似乎也“没毛病”。举一个反例,说某某图书馆好着呢,甚至好得很呢……当前的图书馆“脱实向虚“,虚得很,这是需要正视的问题。比如图书馆人力资源队伍持续萎缩,“业务空心化““资源在外““服务在外“等等,伤痕累累,确实应该有所反思有所行动。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13646-1384525.html

上一篇:圕人堂周讯(总第466期 20230414)
下一篇:圕人堂的今天与明天对话录
收藏 IP: 61.132.1.*| 热度|

4 郑永军 宁利中 尤明庆 许培扬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4 09: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