Doctor_D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d289390715

博文

《旅行安全与旅游文化》课程介绍

已有 4304 次阅读 2022-11-3 10:22 |个人分类:教学|系统分类:教学心得

由我独立讲授/分享的课程《旅行安全与旅游文化》已经在学堂在线平台上线,本学期的开课时间是2022-10-19 2023-01-09,如果您对本课程感兴趣,您可以通过以下链接访问并加入到学习中来(需注册账号或授权使用微信账号登录)。


https://www.xuetangx.com/course/git12091007983/14464786


QQ图片20221103101727.png


需要特别提醒的是:所有学习者仅需要选择“免费学习”即可查看所有学习资源,请勿花钱购买认证学习!重要的事情再说两遍:请勿花钱购买认证学习!请勿花钱购买认证学习!

特别推荐社会学习者学习第三章、第四章、第五章的内容。

 



课程介绍

当今之教育,专业教育俯拾即是。如果想学习专业的内容,您可以找到一个专业的培养方案,您也可以很容易的获取名校的教材目录,但这对于你是否就够了呢?在人才培养方面,强调“专”从不缺席,但认真对待“通”似乎并不够

本课程首先通过导学篇的解读,让你了解什么是通识教育,此部分希望引发你思考的是:什么是大学?什么是教育?你又该如何学习?

课程的第一章为绪论,本部分主要围绕课程的题目展开,带你认识旅行安全与旅游文化。这一章似乎还很扣主题,但不要想太多,“专业知识”大概就到这里了

课程的第二章为穷游攻略这一章几乎没有专业知识,在内容方面直接来了一个大转弯,主要是旅行常识及经验的普及。很多人说自己因为穷而不能去旅行,那么这一章的内容,就是希望可以帮助穷还想出去的你,了解一下穷游有哪些可以采取的策略。而本章的内容,也很可能是你在专业的教科书里找不到的。读万卷书,行万里路,对于旅行而言,更加有必要做到知行合一。

课程的第三章为旅行摄影。别说你出去玩不拍照,但如何拍照,话筒交给你,你又是否能说出门道?设计本章的主要目的在于提升你的旅行体验、丰富你的旅行过程。本章在内容上融合了摄影构图、人像摄影、风光摄影、美食摄影等内容,希望通过本章的学习,可以丰富你对摄影的理解。如果能提升你的摄影技术,那就更好啦!

课程的第四章为旅行建筑安全与建筑文化。建筑是旅游路上常见的内容,特别是古建筑,因此,本章在内容上偏重于对中国古建筑的解读,设计的目的在于建筑文化的普及以及对旅游资源深度探寻兴趣的引领。旅游路上看了那么多建筑,如果只是看了而没有走心,多少有点遗憾。因此,本章在内容解读方面更贴近普通旅游者,他们能看什么,看到的内容又有什么样的文化内涵,通过本章,也许可以丰富你对建筑的认识。

课程的第五章为佛教旅行安全与旅游文化。看到“佛教”二字,你是不是以为这是宗教学的翻版?不会的不会的不会的!人家那么深奥的内容,我怎么会不自量力。本章依然是站在普通旅游者的视角,来探寻旅行路上看到的佛寺建筑意蕴。只不过,为了避免这一章的内容完全是建筑学的翻版,本章在内容方面又进行了极大的综合。因此,这一章也是跨学科融合的一章。如果你觉得跨学科这个词太大了,就把这一章的内容理解为天马行空吧。另外,因为准备这一章的时间比较久,导致这一章的内容也要相对较多,而这么多的内容实际上还没有做完预期的内容。这也再次让我们感受到,所谓“知识”的无穷无尽。

课程的最后一部分是结尾篇。之所以还有这么一章,是因为课程经费不够,没法拍摄制作更多的内容了,所以用一个简单的结尾篇作为本课程“言有尽而意无穷”的终结。如果还有什么是想表达的,那就是:终身学习!!!

回首整个课程的制作,就像是在向大家展示我旅行的血泪史。因此,课程从开篇到结尾,于无声中向大家传递着旅行安全的理念,也在内容的讲解中分享着旅游文化的内容。如果你用特别较真的眼光来看待这门课,你也许会发现一个更高大自己;如果你能理解并认同主讲人的价值观,也许你我会成为知己!学习是一个很奇妙的事情,因为:师父领进门,修行在个人!

 

课程资源中为学习者提供了部分学术论文、学位论文、专著等资料,这部分资料仅用于教学目的且仅供本课程的学习者使用。请勿将本部分资源传播至第三方并用于其他不正当目的

在课程的建设中,引用、“”用了多方面的资料和素材,特别是部分网络资料。仅向这些资料、素材等的原作者及版权拥有者表示感谢,并就未能一一署名及获得授权而致歉!如有侵权,原作者或版权的拥有者可第一时间联系笔者Emailxuelingsiqing@qq.com),我将以最快的速度处理您的诉求,也真诚的期待您的谅解和支持!

因笔者能力有限,加之课程建设仓促,课程讲解中存在一些疏漏,计划未来有精力的时候把这部分疏漏以公告或博文的形式予以更正。也欢迎学习者在学习过程中把发现的疏漏反馈给我。对您的理解和支持表示衷心的感谢!

 

最后的声明:本课程内容仅代表课程主讲人杜学领的个人观点,不代表学校及课程上线平台立场。特此声明!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400925-1362119.html

上一篇:对全国高校教创赛评分标准的讨论和反思
下一篇:博士相亲,要看对方发表的论文吗
收藏 IP: 1.204.101.*| 热度|

5 孙颉 杨正瓴 王成玉 宁利中 刘跃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4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18:2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