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inzhang1117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inzhang1117

博文

撤稿论文的十年跟踪研究——撤稿论文依然“活”在引用里

已有 2844 次阅读 2022-9-26 15:41 |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2009年,美国著名麻醉学家Scott Reuben因大规模捏造数据而被判处6个月监禁和40多万美元罚款,他曾发表的25篇文章也被随之撤回。“撤稿”是学术界更正科研错误并维护科学可信度的重要方式,可是,这一操作真的能够“息事宁人”吗?事实上,撤稿10年后,Reuben的论文总计被引用了420次,而其中360次引用竟然来自已被撤回的论文!更加令人不寒而栗的是,曾有研究对12000余篇撤稿论文分析发现,超过一半的撤稿论文至少被引用一次,错误的或捏造的研究结论仍在科学生态系统中病毒式传播!


      撤稿论文为何阴魂不散?究竟如何才能守护学术的纯洁性?来自奥地利的Istvan-Szilard Szilagyi等学者聚焦于被撤稿文章的引用情况展开研究,揭示了学术造假为后续研究提供错误或扭曲的证据这一重大科学问题,并提出了可能的解决方案。下面,让我们一起从这篇最近发表在Scientometrics的文章——对撤稿论文的十年跟踪研究中寻找答案吧!


研究方法

      作者研究了2009-2019年所有引用Scott Reuben的科学出版物,通过WOS,PubMed和谷歌学术获取相关数据。同时,该研究使用四种途径来确认Scott S.Reuben被引用的论文是否带有正式的撤稿标记。作者首先验证被引用的论文是否被其发表的期刊列为撤稿文章。此外,作者还在WOS、PubMed和谷歌学术中搜索被引用的论文。如果Scott Reuben的论文在至少一个来源中被标记为撤稿,则认定该论文是“正式的”撤稿文章。


      为了进行个案对照分析,本文将Reuben的撤稿文章与它们所在期刊中同类别、发表时间相近的文章进行比较,为此,只有类似类别的文章被选作相邻的文章。如果前一篇或后一篇文章有不同的类别,则使用与Reuben出版物同一类别的下一篇文章。为了控制不同的研究设计(随机对照试验,回顾性分析) ,选择了最接近的具有可比设计的文章。


      最后,基于影响因子百分位的定义,该研究计算了高影响力期刊与低影响力期刊的比例,以深入了解期刊排名的作用。


图片

图1. 数据采集、处理流程图


研究结果

      Scott S. Reuben的文章在2009年至2019年共被引用420次。其中,被撤稿文章被引用360次。在引用Scott S. Reuben被撤稿文章的论文中,60%的论文都没有指出Scott S. Reuben论文已被撤稿。对这10年间文章的被引频次进行比较发现,Scott S. Reuben文章的总被引频次呈下降趋势,但在引用论文中没有指明其“撤稿”的被撤稿文章被引频次却有显著上升趋势。


图片

图2.  Scott S. Reuben在10年内被撤稿和未被撤稿的出版物的引用频率


      当比较过去十年里对照组文章被引用的百分比时,可以发现Reuben被撤稿的10篇文章被引用的频率要高于对照组文章。平均而言,Reuben的所有文章都比对照组文章多被引用92%


      为了检验期刊的影响力是否对期刊论文的非指示性引用产生影响(非指示性引用指引用被撤稿文章但在论文中未指明其已被撤稿),作者将期刊影响因子(JIF)百分位数位于前50%的期刊与JIF位于后50%的期刊进行比较,发现JIF排名靠前期刊的论文在引用Reuben的被撤稿文章时更多选择指明其已被撤稿。使用期刊影响因子的四分位数进行排名划分会得到相似结果。


      研究结果表明,即使在文章被撤稿的10年后其引用却仍在继续。这带来了许多负面影响:系统性综述的结论可能会被扭曲;一些研究的论点是基于无效数据;并且尽管一部分研究没有以这种形式进行,但他们的方法仍被认为是成立的。而这些负面影响仍在继续扩散。在Reuben的案例中,一项对综述文章的分析表明,大多数引用他被撤稿文章的定性类综述都被他欺诈性的数据所扭曲。因此,要提高科学的可靠性,就必须提高对引用被撤稿论文问题的认识。


      在解释该研究的分析结果时,必须考虑到与特定研究领域相关的学术出版物“生命周期”背景。在医学领域,出版物大约35%的被引发生在出版后的前5年,此后每年的被引率下降。在Reuben病例中,撤稿文章的平均撤稿时间点发生在出版后的5.4±3.3年。这意味着对于Reuben的大部分出版物来说,大部分的引用都发生在出版物还没有被撤回的时候。然而,由于这些引用在撤稿之前是作为常见的科学引用情况,因此并没有将其纳入分析范围。


讨论

  • 问题一:被撤稿文章被引用的长期趋势如何以及这些引用论文是否指明文章已经被撤稿?

      数据显示,只有少数引用Reuben文章的论文指明该文章已被撤稿:只有大约四分之一的参考文献包含这样的声明。学者引用被撤稿文献的确切原因尚未得到充分调查。这可能是因为这些学者使用了过时的文献来源(例如,纸质文件、在线资料库),从而没有意识到这一篇文章已经被撤稿;或者是这些学者认为被撤稿文章所描述的方法或结论仍然有用。


      为了改进撤稿程序,保证科学出版物的质量,出版伦理委员会(CPOE Council)制定了撤稿准则,为撤稿声明制定了一套明确的标准。2019年的一项分析显示, Reuben的一些撤稿论文声明并不符合COPE标准,因此,引用Reuben文章的学者们可能并不知道这些文章已被撤稿。同时,使用印刷本或未更新的在线资料库等也可能误导学者继续引用已被撤稿的文章。


  • 问题二:在不同影响力的期刊之间,被撤稿文章的引用情况是否有差异?

       数据表明,期刊的排名会影响不恰当引用的发生率。发表在JIF排名靠前的期刊上的论文更可能指明其引用的被撤稿文章已被 “撤稿”。这些发现可能意味着排名靠前的期刊拥有有效的机制,比如更有力的同行评议或更警惕的编辑,以减少此类撤稿文章在撤稿后继续错误引用的发生。当然,这也可能意味着在顶级期刊上的发表论文的学者不太可能使用这些有问题的文章。尽管如此,在没有指明引用的Reuben文章已被“撤稿”的论文中,超过1/3的引用论文发表在排名靠前的期刊上,这表明即使是顶级期刊也仍然有改进的空间和需要。


  • 问题三:与匹配的对照组相比,被撤稿的文章的引用情况表现如何?

      研究表明,Reuben的大量被撤稿文章比未被撤稿的对照文章被引用的频率更高,这可能会产生不良影响,从而导致伪造数据继续广泛传播。这可能是因为Reuben的伪造数据非常有吸引力,他的结论适用于一系列后续论文。在被研究的28篇论文中,被引用次数最多的前5篇是Scott S.Reuben的被撤稿论文,而这些引用论文大部分都未指明所引论文已被“撤稿”。


结语

     学术造假导致整个行业倒退十年并非危言耸听,医学领域的不端行为对生命的潜在危害更是令人细思极恐。本文提出通过在参考文献管理软件以及提交或评审论文过程中融入“撤稿检查”来避免已撤回文章在学术圈的持续传播,但归根结底,仍需要读者、作者、编辑、审稿人等每一个个体的科学精神与自觉遵守。


高山仰止,景行行止

虽不能至,然心向往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166809-1356922.html

上一篇:促进开放获取,各国学者究竟付了多少钱?
下一篇:成为结构洞:让研究成果更具新颖性和颠覆性
收藏 IP: 43.227.137.*| 热度|

2 武夷山 刘立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2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8:5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