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uiying03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guiying03

博文

[转载]德国小蠊的Br–C复合体和翅膀发育研究

已有 1280 次阅读 2022-6-21 13:41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文章来源:转载

图片


德国小蠊的Br–C复合体和翅膀发育研究


在半变态昆虫中,转录因子广泛复合物(Br–C)促进若虫期的翅膀生长和发育。该研究以德国小蠊为模型,探讨Br–C是否能启动翅膀的发育。


结果表明,一龄若虫在这三个胸段中有其独特的身份。在胚胎发生过程中,Br–C和一些翅膀相关基因的表达呈现两个匹配波。第一次发生在胚芽带形成之前,这可能涉及建立各种发育领域,包括潜在的翅膀领域,第二次发生在器官发生周围,可能涉及翅膀发育的启动。

图片


图 1. Broad复合物(Br–C)和翅膀相关基因的表达


然而,Br–C在早期胚胎发育中的表达集中在发育中的中枢神经系统,因此与典型的翅膀相关基因残余基因的表达不共定位,该基因表达在胸段和腹段的边缘。这表明Br–C在早期胚胎发生中并不特别参与潜在“翼场”的建立。

图片


图 2. 原位杂交(ISH)在德国小蠊胚胎中定位所选转录本


此外,Br–C的母体RNAi耗尽了Br–C表达的第一波,但不影响翅膀相关基因的早期表达。由于母体Br–C RNAi没有耗尽Br–C的第二个表达波,我们无法评估Br–C是否参与翅膀发育的启动。

图片


图 3. 母体RNAi对德国小蠊Br–C复合物和翅膀发育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利用RNAi抑制若虫Br–C和Scr的表达,表明Br–C有助于形成异位翅膀结构,当Scr减少时,这些结构在前胸发育。


图片

图 4. RNAi抑制Br–C和Scr对德国小蠊翅膀相关基因表达和前胸表型的影响


受Br–C RNAi影响最明显的基因是nubbin(nub),它在若虫中对翅膀生长至关重要。

图片

图 5. nub基因在德国小蠊中的表达模式及若虫RNAi该基因后的影响


综上所述,这些结果表明,Br–C对“翼场”的建立并没有特异性的贡献,但在随后的翅膀发育过程中,它似乎确实很重要,可以增强翅膀相关基因的表达,尤其是nub。


这支持了Br–C可能促进了全代谢的进化。然而,毫无疑问,其他因素也促成了这一演变。

 

原文链接:

https://doi.org/10.1016/j.ibmb.2022.103798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521522-1343903.html

上一篇:[转载]功能分析表明离子型GABA受体亚单位RDL是埃及伊蚊中伊维菌素和氟雷拉纳的靶点
下一篇:[转载]靶向β-Actin基因的dsRNA的位置效应对科罗拉多马铃薯甲虫RNAi效率的影响
收藏 IP: 61.170.129.*|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 16:3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