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rno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Arno

博文

脆弱性概念在企业管理中的应用

已有 2188 次阅读 2022-1-3 20:31 |个人分类:韧性和抗逆力|系统分类:论文交流

脆弱性(Vulnerability)成为应急管理科学研究和实践活动中日益关注的核心概念之一。这一科学问题涌现来源于人类应对各类风险和事故事件的深刻反省和研究,并从事故和灾害应急管理领域,不断向企业管理领域延伸,体现为风险管理和危机管理领域的研究和实践,并随着企业经营内外部环境的剧烈变化,逐渐成为企业管理领域新的研究方向和研究课题,可以概括为:企业如何应对内外部变化和不确定性,如何抵御其影响,如何在变化中仍能获利,并不断增长。也即,韧性组织建设成为企业管理新的研究方向。

安全工程和应急管理研究表明:灾害的破坏性不完全在于事故灾害的源发强度,还取决于人类社会自身应对各类灾害表现出的准备能力和脆弱性。这种脆弱性在灾害的强度与规模越大时,就越显突出。脆弱性还具有放大灾害的作用,当一些较小的事件发生后,如果管理者和承灾体存在系统结构上的脆弱性,甚至可以使灾害行为变异、扩展和加速,以致损失增加、恢复困难。例如,某些社会安全事件在决策失误背景下,可能通过“涟漪效应”使其破坏强度与影响范围呈几何等级扩张。

脆弱性(Vulnerability)英文原意是指物体易受攻击、易受伤和被损坏的特性。中文对脆弱性一般解释,脆是易破碎的性质,弱是弱小并易受挫。在应急管理领域,脆弱性已成为一个专用名词,虽然对其解释很多,但认可较一致的概念是:脆弱性是指对危险暴露程度及其易感性(Susceptibility)和抗逆力(Resilience)尺度的考量。换一句话讲,就是面对灾害时,自身存在较易遭受伤害和损失的因素。(脆弱性—突发事件形成与发展的本质原因,刘铁民,中国应急管理,2010)。脆弱性作为应急管理领域的一个专用名词,对于其定义较一致的概念是指来自人类或者自然界的破坏和威胁而导致区域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的可能性。由于脆弱性存在于应急管理的各个层面和突发事件的全生命周期中,所以从某种意义上来说,脆弱性具有绝对性,而风险则具有相对性。

在综合了对于脆弱性的不同理解的基础上,我们总结了脆弱性的核心概念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脆弱性是一种不利的负向的破坏性的可能性;(2)脆弱性是一种事前预测可能性以及体现为准备程度,经由事后检验和分析;(3)脆弱性是组织体的综合能力和整体效能的体现,对企业发展起负面影响,越高对发展和增长越不利;(4)脆弱性作为一个相对概念,不能作为衡量风险和事件绝对损害程度的度量单位;(5)脆弱性的反义词和相对词是韧性。

不同领域对脆弱性有各自的理解和认识,大大扩展了脆弱性的内涵,因而对脆弱性也有不同的定义。例如,从生态系统的角度来说,脆弱性是指生态系统在面临外界各种压力和干扰,可能导致区域出现损伤和退化特征的程度的一个衡量;而对于城市运行中的脆弱性是指城市生活运行中受到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可能性和敏感性,它涉及外部致灾因素影响的程度、相关防范系统对致灾因素的抵抗力以及对这种系统抗逆力的某种衡量。随着脆弱性研究的不断深入和频繁的学术交流,学术界对脆弱性的基本概念认识日趋统一,脆弱性研宄的方向也由最初单纯的自然系统脆弱性向人文系统脆弱性、人类--环境亲合系统脆弱性研究转变,研究框架也在不断完善。

对于企业来说,自然灾害、外部市场资源配置政府管制等各种外部条件变化,以及内部生产经营风险,其发生概率与来源很难预测和控制。在企业管理领域,脆弱性指来自人类或者自然界的破坏和威胁而导致企业在社会环境和自然环境中表现出的不利于其可持续发展和持续增长的可能性。在不连续不确定的环境中,唯一可控的要素就是应对风险和事故事件的脆弱性,即企业和组织是否具有韧性,是否可以抵御风险和灾害事件,还能从中获利新的增长和利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3319598-1319436.html

上一篇:韧商--可持续发展的关键能力
下一篇:要运营,不要管控
收藏 IP: 200.55.193.*| 热度|

0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7 20: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