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enyangyi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chenyangyi

博文

NIPS室间质评文章说了什么?

已有 2405 次阅读 2021-12-4 09:30 |个人分类:NIPT|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Researchgate经常会推送一些我关注领域的文章,尽管也会推送垃圾邮件,但想想人家也要生存,享受方便的同时得理解存在一些代价,所以还是接受了这种模式。最近它便推了一篇我比较感兴趣的文章,是由国家临检中心发表的关于NIPT室间质评数据的总结性工作【1】,还是挺有意思的。

        根据其描述,2020年10月有350家实验室参与了临检中心组织的室间质评检测,其中98.6%的实验室完全正确,这说明国内的NIPT试剂盒和实验室检测水平总体来说是稳定性和准确性都非常有保证。然而室间质评不是100%合格那就说明还是有一些内容可以看看的。

图片.png

从这个表来说5%的21三体是存在漏诊的,5%的18三体和10的13三体也存在一例的漏诊,但发生例数明显少了许多。5%的T21阳性比例我之前的博文《NIPT的胎儿比例有多重要》里引用文献说理论上是存在假阴风险的,而且风险还不低,但是国内的技术标准普遍认为4%就够了,甚至广东省团标《基于孕妇外周血浆游离DNA高通量测序无创产前筛查胎儿基因组病技术标准》中有公司认为3.5%的胎儿浓度就可以做PLUS了,这是令人非常不解的,虽然室间质评没有设置3.5%这么低浓度的阳性参考品标本,但是要制备似乎也不难吧,我不信这些公司可以把检出率做到95%以上。如果是盲测并且实验室之间不对答案的情况下提交结果,这个阳性浓度水平下能做到中检院的国家参考品性能质量要求的50%检出率就非常不错了。

图片.png

    这个表详细列出来了各个平台的检出情况,可以看到BGI-500和T7在5%浓度都是有21三体漏检的情况,而且有意思的是漏检都发生在不富集胎儿浓度的实验室,所以算是证实富集胎儿浓度的确有助于避免漏检发生,当然Nextseq500的还是表现的非常强劲,80多家实验室不富集胎儿DNA的的情况下都全部检出了,这和Bioelectonseq 4000的66家实验室都使用富集的表现相当,大概其PCR-free和分析软件还的确是有独到之处吧。室间质评有个不太好的就是不能保证实验室之间不对答案,特别是医院的NGS实验室一般都是有厂家派人参与检测的,个别实验室即使没检出来,但只要和同一个平台的其他实验室结果一对比就知道自己的结果不行,复查一下看看能不能做出阳性来,那么就使得室间质评的统计数据可能比实际要好许多。从文章里截出的下面这个图里DA8600的Z分布和Nextseq CN500的Z值分布来看,高的有零星散点,低的散点不见了,而BGIseq-500的低的散点保留,但是临界值附件的不见了,就大概可以知道有许多实验室这么处理留下的一些端倪。而相对来看普遍富集的平台如Nextseq 550AR和Bioelectonseq 4000的散点图就真实一些,大概Z值都很高,就不需要再想办法处理了。

图片.png

    同样是富集技术为主的Nextseq 550AR和Bioelectonseq 4000,Z值分布的标准差可能有较为明显的差异,Nextseq 550AR的室间Z值分布表现更为稳定一些,而Bioelectonseq 4000的Z值分布更为分散,体现了实验室之间可能存在较大的波动性。另一方面胎儿浓度的表现如下表所示,Bioelectonseq 4000的FF均值低于Nextseq 550AR,并且SD值更大,这提示其胎儿浓度富集技术的应用上已经被其他部分同行追赶上来甚至超越了,当然对BGISeq和DA8600的数据来说,尽管同样做了富集后其胎儿浓度的表现也还是有不小的改进空间。

图片.png


1. Shi J, Tan P, Han D, Zhang R, Li J, Zhang R. Non-invasive prenatal screening for foetal trisomy: An assessment of reliability and reporting [published online ahead of print, 2021 Nov 26]. Clin Biochem. 2021;S0009-9120(21)00312-X.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829271-1315107.html

上一篇:[转载]为何NIPT的阳性Z值越低PPV越低
下一篇:CNV-seq检测三倍体、ROH和UPD
收藏 IP: 116.21.159.*| 热度|

1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5:1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