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引子 “谁若有,就给他,并不断增加;而谁没有,则连已有的都要被夺走”---马太
一切有限现象都包含有偶然性的成分,科学所研究的一切(物理、化学、生物)过程都包含着偶然性成分,它的外在表现是不确定性。在地学科学中存在着大量的包括随机性、模糊性和未确知性在内的不确定性因素及其信息。地球系统概括起来可分为五大子系统(或圈层):大气系统、陆面系统、海洋系统、冰层系统、生物系统。地球气候的变化过程涉及到上述全球系统内外部各种因素的相互作用。无论用何种研究方法来诊断和预测气候的变化,必须首先深刻认识全球(气候)系统及其变化的复杂性。气候的形成是全球气候系统(包含大气、海洋、冰雪、陆面及生物各子系统)内外部多种因素错综复杂的相互作用的结果。而气候变化是以不同时间尺度的气候变迁、气候变动、气候波动直至几年或数月的气候振动,气候异常交替循环,而构成的一幅幅错综复杂的变化图象。不确定性问题显而易见会导致风险,问题的关键是正确地去认识它、把握它,并尽量通过各种合适的途径减少其影响,降低风险。
气候很大程度上具有概率性。基于无限精密地测量以确定气候过程的初值,并以此为依据建立确定论模型用以预报其未来,缺陷显见,因此,数值天气预报和动力气候模拟须借助客观分析,四维同化,初值化等手段处理资料。研究极端气候尤其需要统计学方法。由于不确定性存在,鉴于统计气候诊断与预测方法的重要性,统计推断、约束优化和纠错码解码问题可以在源于统计力学的模型和算法之下得到更有效的解决。在这里,信息代替了能量,成为与熵相抗衡的力量。统计学的气候诊断与预测方法具有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亟需开辟集成预报技术及全息统计技术应用新篇章。
3)中尺度临界协同与气候突变
由于气候变化存在着科学上的不确定性,须从全球整体系统的变化过程, 认真考量气候的持续性增暖过程中出现的年代际波动性变化,加强对气候突变的研究。自组织理论作为耗散结构理论和协同学的综合,正是通过自组织作用导致有序性、目的性和系统稳定性。支配原理表明,快变量服从慢变量,序参量由子系统协同作用产生,序参量又支配着子系统的行为。耗散结构理论则从另一个侧面指出非平衡态可成为有序之源。在在分析不稳定性时,则用到数学中的分岔理论或势函数存在情况下的突变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14 05:4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