RollerMaMing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RollerMaMing

博文

大杜鹃养父母(义亲)新发现(A new host was found after hatching of cuckoo) 精选

已有 10627 次阅读 2021-7-20 16:37 |个人分类:鸟巢与鸟卵|系统分类:科普集锦

杜鹃啼血 千古骗局

(The breeding of cuckoo is too cunning)

马鸣  杨小敏(中国科学院新疆分院)

       每年的“端午节”我们都会要去纪念一个人——屈原(约公元前340—公元前278年),被誉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爱国诗人。为了这个“屈夫子”,甚至有人编写了一段“杜鹃啼血”的故事,连屈原的老家秭归县中的谐音字“子规”,也是指杜鹃,因为它发出的声音极其哀切,犹如盼子回归,悲哀到吐血而亡,所以亦叫“杜鹃啼归”。

       自古至今,中国人都是“重文轻理”的,文人墨客常常被一些表象所迷惑,编写了无穷无尽的文学故事,缺乏科技含量,错误多到忽略不计的地步。

       今天讲大杜鹃(Cuculus canorus)的故事,附带告诉你一个秘密。

       昨晚约定今天古尔邦节去昌吉南公园看鸟。北京时间 7 点起床,半小时后出发,8点半就到目的地了。这个公园主要是由一个长条型的浅湖(故河道)和围着湖修建的步道组成,大面积的绿化带,是供市民们散步和晨练的。之所以去那里看鸟,是因为有人爆料那里发现了杜鹃鸟的繁殖巢。杜鹃鸟就是人们熟知的布谷鸟,但是人们不知道的是杜鹃鸟从来都不是自己抚育后代的,而是把蛋下在别的鸟的巢里,让别的鸟替它抚育。

       最恶劣的就是它的幼鸟出壳后眼睛还没有睁开干的第一件事就是把别的鸟的蛋推出巢穴,只留自己一个在巢中。那个可怜的傻妈妈辛辛苦苦的孵蛋,等幼鸟出壳后,又捉虫喂养,很快的小杜鹃长大了,体型就会超过喂养它的鸟妈妈(照片),这个景象真的是匪夷所思的。今天看到的这只小杜鹃就是被一只荒漠伯劳鸟抚育的,可怜的伯劳妈妈还没有杜鹃鸟的一条腿那么大,竟然毫无察觉。

       到了公园,我很快就跟着杜鹃幼鸟的叫声追寻到了幼鸟,并拍下了鸟儿的影像(照片)。只可惜7月末的杜鹃幼鸟已经出窝很久了,但伯劳鸟妈妈一直追着杜鹃喂食,而狡猾的小杜鹃躲在密林里,很难拍摄。因为我们的叨扰,她不敢回来,许是在不远的树叉叉上看着我们吧。

       这个伯劳妈妈其实是个伟大的“义亲” ,而小杜鹃就像是刘德华演绎的电影《失孤》里的那个被拐孩子。据说,最后找到了亲爹娘也不愿意回家了,要和养父母在一起,感谢养育之恩。是不是像是忘本了,自然界也有类似感人至深的故事,伦理道德有一点变味,不是吗?

       还是有一点乱。我的这个比喻显然不恰当,杜鹃实际上是个“寄生虫”,它们无固定配偶,也不靠自己营巢和孵卵,压根与《失孤》不是一回事。与前面提到的屈夫子也不着边际。现在看,我们都被成语“杜鹃啼血”迷惑了,实际上也是假象(有照片为证),一个流传千古的骗局。我们都上当了,看杜鹃有多么狡猾!

       研究发现,大杜鹃的寄主都是小型的食虫鸟类,有120多种。在新疆至少有四种小鸟被寄生,如荒漠伯劳、白鹡鸰、大苇莺、横斑林莺等,都是进化水平最高的雀形目种类。这个横斑林莺(Sylvia nisoria)是我们新发现的宿主(a new host)(照片),其他被寄生的种类还有鹟(捕蝇鸟)、鸲、鹨、柳莺、石鵖、鹀、灰喜鹊等。杜鹃的适应性极强,追随不同种类,适应不同环境,是生物多样性的典范,也是鸟中奇葩。匪夷所思的是杜鹃妈妈会偷偷下蛋,让你无法察觉,而且完全模仿被寄生对象的卵的气味、形状、大小、颜色、花斑、时机(产卵、孵化与出壳的时间),让义亲无法辨认。杜鹃妈妈一个繁殖季可以下许多蛋,但每个窝只下一个(寄生一只)。

       最后,针对杜鹃或者这篇文章我们同样会提出“十大质疑”,抛砖引玉,欢迎大家参与讨论。还是先看图片吧!

大杜鹃平时总是耷拉着翅膀装出一副邋里邋遢可怜兮兮的样子(马鸣 摄)

血盆大口,哪里是在啼血啊!荒漠伯劳义母(左)正在给杜鹃的幼鸟喂昆虫(马鸣 摄)

这个是白鹡鸰(上)给身下的小杜鹃喂食,利用血盆大口诱骗你(马鸣 摄)

大杜鹃与横斑林莺 马鸣摄_3394.jpg

横斑林莺(Sylvia nisoria)(左上)正在给杜鹃幼鸟喂食(马鸣 摄)

大杜鹃的幼鸟,褐色型(马鸣 摄)

大杜鹃南山7月中旬出来了_马鸣摄.jpg

不做窝、不孵卵、不育雏、绝不输在起跑线上,这种抛弃行为竟然成了常态,这个是臭名昭著的大杜鹃幼雏(马鸣 摄)

大杜鹃是候鸟,飞行能力很强,与雨燕一样也是到万里之外的非洲越冬(马鸣 摄)

荒漠伯劳义父(右)前来喂食,二者已经相差很大了,伯劳体重24-34克,体长16-19厘米,而大杜鹃体重114-133克,体长32-34厘米(马鸣 摄)

这是我在昌吉南公园拍摄到的杜鹃幼鸟,褐色型(马鸣 摄)

“寄生虫”大杜鹃与“义亲”荒漠伯劳大小对比(马鸣 摄)

荒漠伯劳义父(右)奋力向前,给杜鹃幼鸟喂食(马鸣 摄)

手舞足蹈(马鸣 摄)

还是血盆大口的“杜鹃啼血”么,这是横斑林莺(Sylvia nisoria)在窝里喂小杜鹃(周博 摄, 马鸣 截屏)

荒漠伯劳与大杜鹃(马鸣 摄)

刚出壳的小杜鹃与义亲的卵在一起,它永远不会输在起跑线上(李永政 摄)

       按照常理,鸟卵壳上复杂的图案,在巢间即个体间都存在明显的差异性,这使鸟卵的识别变得容易一些。鸟卵着色是对巢寄生的一种防御进化,包括种内寄生和种间寄生。同种雌鸟产相似的卵,其卵在外观又不同于其他种群所产的卵,这使她们在巢中更可能识别出寄生鸟卵(种内寄生)。杜鹃在鸟卵着色和卵的样式上对寄主的鸟卵进行模仿,就好像你吃萤火虫下荧光蛋,我也吃萤火虫下荧光蛋。与此同时,寄主也进化出了对卵的识别能力,如产蓝色卵的鸟巢如果被杜鹃的白色卵寄生,则很容易被发现而被扔掉。因此,协同进化的结果是,产蓝色卵的鸟巢被产蓝色卵的杜鹃寄生,产白色卵的鸟巢则被产白色卵的杜鹃寄生(种间寄生)。

大杜鹃与横斑林莺 马鸣摄_3433.jpg

新记录横斑林莺(左)给大杜鹃幼鸟喂食,这个在国内外都非常罕见(马鸣 摄)

大杜鹃与荒漠伯劳 马鸣摄_3594.jpg

在新疆比较常见的是荒漠伯劳(左)给大杜鹃幼鸟喂食(马鸣 摄)

       我总喜欢在书的最后给读者留下十万个为什么,让读者在书中寻找答案,提高读书的兴趣。关于杜鹃,上面的博文太简单了,就是说下面的“十大质疑”只是冰山一角,关于杜鹃的疑点太多了,不一一赘述。

质疑一,数字与时机如何把握,杜鹃都能够恰到好处。首先,不多寄生一枚卵,不给“义亲”增加负担,这里面有运筹和记忆两个方面,所谓做坏事要有底线。其次,把握时机,包括产卵、孵化、推卵、斩尽杀绝,环环相扣。要让懵懂中的幼雏有足够的作案时间,还要让义父母(养父母)无法察觉,甘心情愿为其服务。难度何其大?

质疑二,学习会改变命运吗?这不是一个励志故事,但在自然界确实存在,而且不是个例。杜鹃从小是由义父母养大,所有的行为与生俱来,没有接受过亲生父母耳濡目染的应有“教育”,甚至连亲生父母是谁都不知道。但是,这些都不要紧,该干的事情,它都会干,包括独立、捕食、迁徙、繁殖、躲避天敌等。

质疑三小杜鹃会不会跟随义亲迁徙?这个目前还无法跟踪和证实,只能推测。首先,二者体型相差太大,迁徙速度不一样,肯定走不到一起。其次,宿主种类120多种,越冬地肯定都不一样,会被带歪的。所以推测杜鹃的迁徙路线都凝刻在基因里了,压根不需要学习(读书无用论的最新版本)。

质疑四,我质疑文章题目——新发现的可疑之处。欲盖弥彰,2018年当我们最先给中国鸟类学会报告杜鹃宿主新发现时,杜鹃专家随即展开重复实验,例如直接给横斑林莺窝里投放不同的鸟卵,竟然都被识破,最终无一例外地都被踢出巢外。显然,上述的几张横斑林莺照片不能够说明问题,疑点还是存在的,需要进一步核实(可重复性)。

质疑五,幼杜鹃的行为会造成宿主灭亡吗?杜鹃妈妈的寄生本身就非常恶劣,但她没有直接伤害义亲的孩子们(卵和雏)。是幼杜鹃把即将出壳或者已经出壳的“弟弟妹妹”们推出了巢外,让养父母只喂它一个。如果每家每户都遇上这么一个家伙,岂不断子绝孙?

质疑六,全世界约有150种鹃形目鸟类,中国有20种,其中大部分的杜鹃都有排他性的巢寄生习惯,不做窝、不孵卵、不育雏。文人墨客为什么要颠倒黑白去制造千古疑案?几千年前,生物科学鼻祖亚里士多德就详细描述过杜鹃的寄生行为,而中国人赋予“杜鹃”太多的感情,如杜鹃山、杜鹃花、杜鹃鸟、杜鹃美女(人名),关于杜鹃的古代名称更是不计其数。就是作恶多端,也要胡说八道。前面提及重文轻理,文人不爱或者不理睬科学,传统文化里的基因,罔顾事实,是不是有一点政客的特点。实际上古代文人是知道杜鹃的寄生行为的,例如杜甫有《杜鹃》诗曰:......杜鹃暮春至,哀哀叫其间。......生子百鸟巢,百鸟不敢嗔。......《诗经》里至少有两首关于杜鹃的诗词,古人并不以为杜鹃的行为“缺德”,价值观可能有问题。

质疑七,万物相克相成,杜鹃妈妈在下蛋之前,会模仿猛禽的行为吓唬和驱赶被寄生的对象,这在很多文献中都有记述。大杜鹃妈妈产卵速度非常快,只有几秒钟,有时候还会衔走一枚卵,让宿主看不出卵数变化。但是,有一个发现却让我们意外,就是养父母给杜鹃宝宝喂“浆果”,这无疑是致命的举动。因为,杜鹃是食虫鸟,喂水果应该是一次失误。难道宿主也在进化?

质疑八,杜鹃是个充满矛盾的物种,被称之为“阴谋家”。据梁伟和周博说,杜鹃幼鸟的叽叽声,很有诱惑力和欺骗作用,甚至会吸引义亲以外的其他鸟种前来喂食。这又是一个感人的故事,我们知道乌鸦有“合作生殖”的行为,难道杜鹃与伯劳也有这种关系?剑桥大学以前发表过一篇文章,如此形容这种“善良”的关系:杜鹃雏鸟的嘴如此鲜艳和“性感”,以至于天空中飞过的任何一只正在育雏的亲鸟,都情不自禁地把嘴里叼着的昆虫,塞到杜鹃的嘴里,而忘了“初心”。

质疑九,我一直很迷惑,从社会行为学及社会形态的角度分析,人类社会推崇“德行天下”,什么德政、德育、德行、贤德、道德,德被提升到了最高层次。而大杜鹃的社会体系却很“反动”,她们反其道而行之,提倡独行、自私、排他、无德、乱伦。注意这里用到了“她”字,就是说雌性大杜鹃在模仿宿主方面达到了登峰造极的程度,在对付120多种宿主方面形成了相应的雌性基因族群(gentes),就是说坏到了骨子里,也突破了物种分类的基本准则。其结果是鹃形目的种类适应性都非常好,按照自然选择和适者生存理论,她们是地球上最成功的一类,几乎没有“濒危物种”一说。

质疑十,关于杜鹃行为的起源与进化,也是我们研究的课题之一,这要比太空行走、到月球背面看看和探索火星表面的壮举复杂一百倍。尽管杜鹃雏鸟与宿主相差很大(照片),大多数宿主却不具备识别能力。如何解释,有一些假说。如有的小鸟具有很强的卵识别能力,却对幼鸟无法识别,这就是策略限制假说。结果杜鹃就在产卵方面加大模仿力度,钻空子进化出相应的产卵模式。

大杜鹃与横斑林莺 马鸣摄_3483.jpg

本文另外一个主角横斑林莺(Sylvia nisoria)(上)正在给大杜鹃幼鸟喂食(马鸣 摄)

看二者已经相差很大了,横斑林莺体重22-27克,体长14-15厘米,而大杜鹃体重114-133克,体长32-34厘米。如果都下一样大的卵,大杜鹃就可以下许多。实际情况正是这样,大杜鹃雌鸟一个繁殖季可以生产20多枚蛋,是自然界中产卵最多的鸟类,这可能祸害到多少家庭啊!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048045-1296278.html

上一篇:婚外情与进化论——在夹缝中求生存的雨燕(Swift in Xinjiang)
下一篇:沿着边疆大道去考察
收藏 IP: 49.118.204.*| 热度|

20 杨正瓴 郑永军 白龙亮 李宏翰 杨卫东 张晓良 刘钢 王德华 尤明庆 宁利中 黄永义 范振英 康建 刘炜 王述潮 李俊臻 李璐 李月辉 许培扬 刘全生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5-1-4 16:08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