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是一名高校图书馆员,身在高校20余年。近年,在若干场合,称呼我为教授的频次似乎愈来愈高。很惭愧,其实我距离教授还挺远。有的时候想进一步坦白,但觉得很可能是多此一举。称呼为教授,或许更多的算是礼仪,表示尊称或敬称,如此而已。
教授的释义为“讲解传授知识、技能”,古时为设置在地方官学中的学官或对私塾老师的敬称,如今指高等学校教师系列专业技术职称。《教育学名词》第一版中的定义为“高等学校教师专业技术职务的最高一级。由学术造诣深厚、教学经验丰富的教师担任,对所在学科专业的教学科研负有指导责任。”如今,这个定义可能还待商榷。因为教授岗位还被细分为4级,级差还不小。被评定为一级教授的教授一般都是学界泰斗级人物,即院士级别。据悉,全国总体控制目标是二级、三级、四级岗位之间的比例为1∶3∶6。
我作为图书馆员,评的是图书资料系列职称。与教授相对应的是研究馆员。据《图书馆·情报与文献学名词》第一版,研究馆员的定义为:“我国图书资料系列职称的最高级别。获得该职称的图书馆员应具有深厚的专业理论造诣和解决业务工作中重大问题的能力、在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高水平研究成果,并经专业职务评审机构认可。”与教师系列相对应,研究馆员同样存在四级。一级研究馆员不知道有没有,二级稀有,三级也不多见。我只是副研究馆员,其定义为:“我国图书资料系列职称的较高级别。获得该职称的图书馆员应具有比较深厚的专业理论造诣和解决业务工作中重要问题的能力、在图书情报理论与实践方面取得较高水平研究成果,并经专业职务评审机构认可。”
当前高校职称的情况,一定比例是各高校自评,因为有比例控制等因素,不办学规模办学层次高校之间可比性较差,即便同一所高校,也存在诸多变量,时也运也。确实存在一定比例教师,无论多努力,根本没有机会晋升教授(正高)职称,甚至连晋升副教授(副高)职称的机会也渺茫。
20年前,我自身所在高校,教授真的是屈指可数,不超过10位,如今估计超过150位。20年前的教授,通常是“老教授”,评上教授时,年龄大多比较大了;如今的教授,有一定比例年纪轻轻时已为教授了。按照以往,到了我当下这个年龄,原本似乎应该是教授(或相当于教授)。称呼我为教授,或许算是给我一点安慰?或许是一种激励?
还记得刚参加工作时,别人问在哪工作,告知高校后,反映是:哦,在大学当教授。该情境中,可能更多的是指“讲解传授知识、技能”或者更多的只是敬称。当有人问我在高校具体工作部门时,有人第一反应为:哦,图书馆看门的。也有接着问:图书馆很闲吧?其实均是免答题,对方已有肯定确定一定的答案。一定程度上,我需要感谢他们,我作为图书馆员这些年,一直没敢闲着,哪怕“没事找事”,比如坚持更新博客,15年如一日。
虽然我不是教授,但算是与教授有缘。比如我的工作,实际上是在为教授或未来教授们服务,为其教学科研等诸多方面尽绵薄之力;比如我在科学网写博客11年时光,教授天天见,各个年龄段均有,天天享受可享受教授一条龙服务(一至四级均有分布,且会有未来的教授)。如此看来,似乎有效拉近了与教授的距离,三生有幸!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23:3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