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时光小静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p 编辑人生。

博文

"无心插柳“,恰逢其时—— 一套心理学丛书的策划与出版 精选

已有 5484 次阅读 2019-8-1 19:17 |个人分类:我的豆腐块|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 阿德勒, 北京大学, 心理学

2010年春天,我在寻找实验心理学方面的名作名译,拟收入“科学元典丛书”中,当时的目标锁定詹姆斯、冯特、华生等著名心理学家的代表作。

在查询资料和寻找译者的过程中,我发现,相比于其他学科,心理学是一门年轻的学科,但在20世纪开始得到蓬勃发展,业内呈现出一派繁荣的热闹景象,门派众多,理论各异,有时候互相攻击,有时候师生反目成仇,但从不停止前进的脚步。同时也踊跃出一批经典的学术普及读物,它们不是简单的“心理自助”或“心灵疗愈”类作品,而是某一个学派和分支的代表之作。这些作品既可以作为今天心理学相关研究和实践的重要参考文献,又能起到窥见时代、观照自我、助人助己的作用。

心理学在国内也是新兴学科,从这个角度考虑,我们也需要了解更多西方的经典理论,而北京大学出版社在学术出版方面一直颇有优势。我个人从事编辑行业之后主攻普及读物,如果能出版这样一套书,本着引导读者重温经典,回到元初的理性以构建完整自我的初心收入的作品都曾在心理学史上曾留下不可磨灭的印记。比如美籍德裔心理学家考夫卡(Kurt Koffka,1886—1941)的名著《格式塔心理学原理》,就向旧的传统心理学发起了挑战,成为完形心理学奠基之作。俄国心理学家列夫·维果茨基(Lev Semenovich Vygotsky,1896—1934)的代表作《思维与语言》,则研究心理学中最复杂的问题之一:思维和语言的相互关系,至今仍在发展心理学、教育学和精神病理学等领域发挥其学术价值。

这些书作为心理学领域首选的经典普及读物,它们大多是一出版就成为畅销书,直至今天仍有一定影响力,应该是不错的长销书选题。所以当我把初步方案发给领导看时,很快得到了周雁翎主任的支持,并指导我打造“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 

在丛书的版式和装帧设计方面,我尽量采用能体现心理学有趣、神秘的元素,同时作为学术普及读物,又要雅致中不失活泼。为此我参考了当时诸多销量和口碑俱佳的同类产品,也特别邀请画师杜晨曦为封面创作插画。关于插画的创作我很少干扰画师,任其自由发挥,希望越是“脑洞大开”越好。只是在我审稿时,会将经典的研究方法、实验设计或事件案列摘选出来,发给画师参考。在遇到某些抽象到插画师无法落笔到实处的、或者特别想突出的书中某一个主题时,我就会提出具体的要求。比如在创作《活出生命的意义》的封面插画时,我提出:人类个体在自然宇宙里渺小卑微,而人类在自己内心的宇宙里又无比强大。而《生活的科学》一书,则结合我国现在实行的“二孩政策”,我特别提出要表现出两个孩子之间的既竞争又合作状态。

首批图书9种上市后,在小范围内形成集群优势,一年后有多种重印。受此鼓舞,我又继续扩大寻找范围,遴选符合要求和期待的著作,再进一步组织合适的学者进行翻译。也有同事不断将新选题纳入丛书。经过9年的努力,如今,“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已经初具规模,出版了近20种。在基本无营销的状态下,丛书的自然销量也很不错,比如,奥地利心理学家阿德勒(Alfred Adler,1870—193)的作品《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上市后已经重印12次,销量5万余册。这在纸质图书普遍暗淡的大环境下,也确实让我们倍感欣慰。而这本书之所以成为整个套系的翘楚,除了主题切合广大家长和教师的需求之外,优秀的译文也是它成功的重要保障。《儿童的人格形成及其培养》的译者韦启昌先生如今已定居澳大利亚,翻译过多部经典著作,具有深厚的语言功底和哲学素养,译文简洁流畅,深得读者的喜爱和肯定。

同样值得一提的是,《活出生命的意义》在选题立项之初,图书市场上已有多个竞品。我就想着此时我们必须在译文质量上下足功夫,才能实现“人有我优”。北京林业大学外语学院的柴晚锁老师承担了本书的翻译工作,历时一年有余。期间我们一直保持着良好的沟通,遇到问题就积极解决。正式收稿之后,编校工作又历时一年多。我们反复地打磨译文,力求在“信”和“达”的基础上做到“雅”。考虑到“词性”是来自西方语言学的概念,与汉语不是很兼容。因此,当英译中时,在词性上、句式上的对应不需太严格,方能符合中国读者的阅读习惯。适当的省略会让读者更轻松,比如“既带给了我们有利的条件,也有其不利的方面”可以简化为“有利有弊”。我们编辑审稿时也主要把精力放在译文的提升上,比如总体上多采用主谓结构,少用副词和连接词,尽量多积累汉语短语。正如柴老师在《译者序》中所言:“兼顾内容准确性及译文可读性,既不因文害义,也不为义舍文。总体而言,我们的理念是在不歪曲原文核心信息的前提下,尽可能采用归化策略,以适应中文读者的阅读习惯及语言审美感受。”优秀的译文,为原作增色不少。

以调侃心理学、特别是以辛辣地讽刺弗洛伊德而闻名于世的俄裔美籍作家纳博科夫(V. V. Nabokov,1899—1977)给读者“忠告”:“离搞心理学的人远点!” 纳博科夫显然对心理学这么学科嗤之以鼻,但不可否认的是,心理学离我们现代人的生活越来越近,我们无法忽视它。既然逃避不了,那就积极的去了解它,这也正是“个体心理学”之父阿德勒博士所倡导的生活风格。阿德勒的一生也是他践行自己所提理论的直接受益者。他倡导通过个人的不断创造和追求,超越自卑情结,完成具有社会适应和社会服务价值的生活任务(工作、爱情和友谊)。这也正是我们这个时代所需要的。

 

实际上,心理学普及读物到了“恰逢其时”的时候。从 2019年7月16日开卷数据公司公布的2019年上半年图书销量top10本榜单中可见,心理自助类新书异军突起,在非虚构类top10榜单上拿下两席。同样在今年3月初《每日邮报》也报道,在英国,2018年心理自助类书籍销售火爆,同比2017年增长20%。这也意味着,人们越来越重视自我完善,也越来越主动的求助于心理读物以应对当下快节奏生活中的压力。从清华大学成立幸福科技实验室且每年举办各种面向社会的培训这一事实,我们也看到,当代的心理学家也从研究心理疾病越来越多地转向关注是什么让人生有意义,推动公众科学地认识心理健康和幸福感的重要性。

有一部分“实验心理学”领域的经典作品,比如华生的《行为主义》,冯特的《人类与动物心理学论稿》,詹姆斯的《心理学原理》等,纳入了“科学元典丛书”,它们也都有不俗的市场表现。我们有理由相信,这些心理学经典读物可以帮到我们的读者,它也会继续“长销”。当初看似“无心插柳”而意外策划出来的“西方心理学名著译丛”,如今给了我们积极的回馈。记得有一次读到一篇文章,分析国内出版社的特色和专长,文中谈到我们北京大学出版社时,还特别正面的提到了这套书。可见,不忘初心的努力,终将到达理想之地。


本文已经发表于《中华读书报》2019.7.30 读书周刊,发表时有修改。

本文特别感谢王洪波老师的鼓励和支持。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277877-1192070.html

上一篇:让“个体”回归心理学的核心地位
下一篇:通过教育培养孩子健全的人格
收藏 IP: 124.205.35.*| 热度|

11 杨正瓴 吴斌 李学宽 范振英 武夷山 杜占池 石晓燕 周健 尤明庆 杨金波 王勇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3 01:0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