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安平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赵安平 健康时报资深记者

博文

多给给孩子一些“心灵创可贴”

已有 2573 次阅读 2007-11-13 15:53 |个人分类:保健时报重要文章选登

保健时报特约专家  许春丽

                      

现在很多家庭是独生子女,孩子不象以前的我们,有哥哥姐姐可以说说心里话,所以他们尤其渴望得到大人的理解和同情。当孩子得到家长的同情和理解,他们对父母的爱会更深。父母的关爱是孩子幼小心灵的创可贴。

请看下面的例子:乐乐和她最好的朋友度过了一个暑假,最后分手了,乐乐很舍不得,泪流满面。妈妈却对他说:“你已经10岁了,怎么还象个小孩子似的哭,真没出息。”

乐乐狠狠地看了妈妈一眼就到自己房间去哭了。即使有时候孩子闹情绪不是件大事情,但是孩子的感情需要家长重视。本来小孩子分开了就伤害了她幼小心灵。如果妈妈这样说效果会不一样:

“没有佳佳你会寂寞的”

“你已经想念她了”

“明年暑假再请她过来吧”

这样的回答会使家长和孩子的关系更亲密。当孩子感到被人理解时,他们就不会感到孤独和受伤害。当我们对孩子的悲伤和失望给予足够的重视和理解时,他们往往会鼓起勇气和力量去面对现实。

下面的例子可以说明:妈妈今天上晚班,轮到爸爸照顾儿子,从外面回到家里,他发现8岁的儿子情绪不好。

爸爸:“我看到一个孩子在生气。”

儿子:“是呀,我在生气。爸爸,我想你了,每天晚上我都见不到你。”

爸爸:“儿子想我了,我真高兴,现在我明白了,儿子晚上惦记着我。”

儿子拥抱了爸爸一下,自己睡觉去了。爸爸知道如何让孩子心情好转,他没有向儿子抱怨自己为什么不在家里:“我得加班,如果我不工作,你哪来的钱上学?哪来的钱给你买吃的,穿的?”大多数的中国家长会这样说。如果你这样说一方面会给孩子留下印象:工作和钱比我重要,那么孩子的心里会产生不安全感,另一方面孩子的情感没有得到满足,他想要的是爸爸的关爱。

大多数的家长没有意识到在日常生活中,你试图去和孩子讲大道理,让孩子相信他们的抱怨是没有道理的,他们的想法也是错的,那没有用,孩子不会理解,只会令大家更生气。相反你要站在孩子的立场上去,比如你拉着四岁的孩子穿梭在拥挤的商场,孩子在你身边哭哭啼啼,你很烦,恨不得骂他一顿,这时候你想到没有,你试过没有,你站在孩子那样的高度,你看出来的是什么?是无数人的大腿呀!所以要学会理解和同情。理解和同情你的孩子,孩子也会在父母的为人处事中学会同情和理解别人。当有一天你老得不能再走快的时候,如果你孩子扶着你说:“爸爸,你慢慢走,我知道你这样的年纪你已经走得很不容易了,我理解你。”这个时候,那么就是你从小理解和同情孩子的教育回报。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5310-10918.html

上一篇:破解孩子的语言密码
下一篇:人血白蛋白不是聪明药
收藏 IP: .*| 热度|

0

发表评论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全部作者的其他最新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14 03:4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