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bxi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bxian 鸟儿划过天空,我心飞过云层。主要研究方向:社会网络、恐怖主义

博文

教育越叫减负,孩子越累

已有 4612 次阅读 2017-5-10 08:29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家长越来越焦虑,小学生、初中生、高中教育越来越受到关注,无数的人在呼吁,给中小学生减负,但现实的情况是教育砖家呼声越高,孩子越累,为什么呢?

考试,任何一门课程,只要存在考试,几乎离不开习题。而对于选拔性的考试,难度只会越来越大,广度越来越广。

 面对大众的呼声,主要是教育砖家的呼声,教育部门只能顺应民意,大量的削减课堂上的内容。可是有多少大众,砖家们,去认真的去研读现在市场上的教材?

 结果是教材的大量内容被删减,目的是什么?减负!删减的结果是什么,编写教材的人头大,只能用成人的思维来思考与编写,可孩子根本懂不了!不信大家搜索一下,全中国有多少版本的初中数学、初中物理教材、初中语文教材、初中化学教材等。

 就拿全中国应用非常广泛的新人教版的初中数学教材来说吧!本人认真研究了8遍,做了至少上万题目才真正的掌握教材内容!有人说,哪是因为我太笨了,这个我承认,虽然个人研究生,博士都是工科类的院校毕业,对数学非常感兴趣,高考1997年,数学也考了108分。高等数学、高等工程数学、概率论、运筹学、泛函分析、应用数学分析等都认真的学,认真的用,并且一直没有放弃,每隔一段时间就开始温习,但我还是认真研究了8遍,才真正懂了这套课本!

 为此,我非常痛苦,我联系了在初中一线教书的三位数学老师,并且是教了10几年的老师,也是我的亲人。我与他们沟通了我的想法与看法。其中两位初中高级职称的一线骨干老师道破了天机:他说现在的教材就像中药的引子一样,看似非常简单,可要应对考试,非得让学生有教材全解。这话,也让我明白了:市场的中小学教辅为什么这么火爆,教材全解一书,远比我们任何一个大学高级职称的教授还赚的多,甚至可以说,为社会做出的贡献更大,因为,他们把教材,认真的研究了,写出了让中国孩子能够理解的教材,解决了上亿中国家庭中的教育问题!

直接上实例吧!现人教版新版8年数学下,函数一章,整章的内容编写的相当难懂,难懂在哪里?一般来说,函数具有最基本的几大要素,定义域,值域,图像等,初中定义域叫自变量,值域课本上叫值。但课本上却没有明确指出定义域的定义,甚至是明确指出哪些情况下考虑。仅仅在教材习题第7题做了一个习题。而平时的考试,练习,甚至是中考,却成为了几乎是必考知识点。并且在此章讲完后,反比例函数的知识却到了9年级才去上。我哪个时代是在一起上的,毕竟思维习惯是一样。分段函数更是没有上,但考试时却出现了这样的习题,在辅导书均有这样的习题。在8年级上册时,十字相乘法成为了选讲内容,一般学校的老师几乎不讲,但此方法对9年级的二次函数却是非常重要的。立方差(和)公式被删除,但现实的情况是用处却是非常大的。二次根式的双重非常负性,课本上也没有,但需要做习题来总结,考试与辅导书中却有这样的题目。像以上这些情况,教材中还有很多!

 可现实的情况是,课堂上有多少老师会这样深入的去讲解分析,更多的是通过习题训练,而通过习题训练,学生还要学会总结,才能真正懂这些知识点。到考试时,考试也明确说明了,来源于课本。是啊,这些内容虽然没有讲,但我出的考题都可以在课本上找到影子啊!

 哪么,高中的升学率是多少呢?很多省份都报道高中的普及率达到了98%,可有多少家长看完报道后面的几句话,全市共有8万初中生参加中考,上线率达98%,其中普通高中招生人数为3万8,职业高中等为4万2.能够写上后一句话的媒体,已经是有良心的媒体了!可有多少家长懂这句话的真正意思。事实上,算得上真正意义的高中,就是前面的3万8,即普高,全国初中的平均升学率都在50%。

 也许有人说,教育资源不足,但中国的人口实在是太多了。不可能人人都上高中吧!还得分层吧!

  因此,砖家们,请认真的调查吧!认真的去学习一下课本,再发声吧,别再让孩子们如此的累了!真正的实现素质教育!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671924-1054046.html

上一篇:管理制度导致国内本科生普通较差
下一篇: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社科基金),不能重申请,轻结题
收藏 IP: 171.217.40.*| 热度|

29 武夷山 赵建民 吕喆 康惠骏 孙华 迟延崑 范振英 李颖业 张能立 李学宽 杨正瓴 孙颉 黄富强 刘洋 戴小华 蔡小宁 张骥 姬扬 邵征锋 叶建军 李竞 韦玉程 ncepuztf biofans zhyzh wangqinling nm2 guhanxian jinchengfeiw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39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6 20:1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