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近半年,我们在跟国内外众多医药企业交流的过程中,发现有些朋友在免疫学基础知识,或是模式动物设计,品系选择方面了解的不是很全面,可能会让一些人走一些不必要的弯路。这里,我结合百奥赛图多年的模式动物制备经验,以及我自己的一点免疫学知识,给朋友做一点小科普。希望对大家有点用。
BMS和Merck药厂PD-1抗体药物的上市,将肿瘤免疫,尤其是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的研发带进了一个新纪元。肿瘤免疫治疗是国内外众多药企积极投入的一个热门领域。预计将来70%以上的肿瘤可以通过抗体药物得到治愈。与此同时,中国医药企业有可能在肿瘤免疫抗体药物研发领域实现弯道超车。
与小分子药物不同,抗体药物研发由于靶点明确,研发过程更有方向性和可控性。联合用药以及双特异性抗体研发在今后5年会非常热闹且竞争激烈。由于免疫检查点抗体药物是通过调节免疫系统进行肿瘤治疗,所以,动物体内实验是验证和评价这类药效的最佳途径,尤其是联合用药及双特异性抗体药物药效评价。
在选择体内药效评价模型方面,小鼠无疑是最常用的动物模型。首先,小鼠的繁殖快,可以快速得到有统计学意义的同周龄、同性别、且足量的小鼠;第二,有足够多的近交系小鼠肿瘤细胞系可以使用;第三,容易建立较稳定的动物-肿瘤模型体系,建立标准化的药效评价平台。
然而,通过比较可以发现,普通小鼠的免疫检查点基因与对应的人类基因之间,在蛋白氨基酸序列上同源性一般在60%左右。所以,一般情况下识别人蛋白的抗体,并不识别小鼠相应基因蛋白。也就是说,我们一般不能用普通小鼠来评价抗人蛋白抗体的药效。这就需要对小鼠的免疫检查点基因进行人源化改造。比如,将小鼠的PD1基因胞外部分换成人的对应部分(见下图)。可以看到,人源化之后的小鼠可以用来做anti-human PD1抗体的药效评价。
那么,在开发免疫检查点人源化小鼠的时候,需要注意些什么呢?
1)小鼠品系:这个是首先要考虑的。这个可以根据我们将来用什么肿瘤细胞系做研究,来决定采用什么品系的小鼠来做基因人源化。比如我们要用MC38、B16F10、LLC1等C57BL/6遗传背景的肿瘤细胞系,就一定要在C57BL/6遗传背景的小鼠上做基因改造。(这个大家可以理解,这与配型不对的人之间不能做器官移植是一个道理)。
这个稍微提一下的是,如果用胚胎干细胞(ESC)来打靶的话,一定要用纯系C57BL/6遗传背景的ESC来打靶。如果用129或129/B6背景的ESC做打靶,就需要用C57BL/6小鼠来回交10代以上,否则实验结果会很不稳定。 肿瘤细胞在这种小鼠上接种之后,即使不做抗体处理,肿瘤生长曲线也会是钟型,也就是说到后期会缩下来。而且个体之间肿瘤生长曲线差异很大。而用纯系的C57BL/6做的人源化小鼠,肿瘤会越长越快,直到小鼠不能承受。而且不同个体之间肿瘤生长曲线较一致。
2)设计考虑:在设计的时候,需要考虑信号传递(signal transduction)。对于免疫细胞,信号传递包括蛋白受体胞外部分与配体结合、通过穿膜区与其它蛋白聚合形成复合物、以及通过胞内区的特定domain(ITAM, ITAM等)跟下游蛋白进行结合并输送信号等。为了不影响目标蛋白的信号传递,我们的default设计一般是只替换胞外部分,而保留小鼠基因的穿膜区和胞内区。
我们的default打靶方案一般是在基因组上直接替换,而不建议将人基因的cDNA(或人鼠嵌合cDNA)插入到小鼠的起始密码子ATG的位置。因为我们发现这种方式有很大概率蛋白表达水平太低或没有表达,同样造成实验结果的不稳定。
3)双敲进小鼠:联合用药以及双特异性抗体药效评价会非常依赖于双基因敲进小鼠。如果两个基因不在同一条染色体上,我们一般先分别进行打靶,然后再将单基因敲进人源化小鼠进行交配,得到双人源化小鼠。在这个过程中,一定要验证每一个单基因人源化小鼠是正确而有功能的。制备双基因人源化小鼠,在小鼠品系的选择上将更加关键。如果采用CRISPR方法在C57BL/6上做打靶,一般不会有什么问题。但是,如果利用ESC来做打靶,需要特别注意的是ESC的遗传背景一定是C57BL/6。否则漫长的回交过程需要几年时间。如果任何一个单人源化小鼠的回交代次不够,就会使得双人源化小鼠的遗传背景更加混乱,实验结果更加不稳定。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7 00: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