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网

 找回密码
  注册

blog 博文

最新发表的博文| 推荐阅读的博文

警惕大学毕业生就业选择“孔乙己”化
热度 1 房旭平 2024-6-12 15:31
毕业季临近,大学毕业生继续面临就业困境,教育部数据显示,2024年,我国高校毕业生人数预计将达到1179万人,再创历史新高。智联招聘发布的《2024年大学生就业力调研报告》显示,大专生和本科生的就业率比硕博更高,今年普本院校硕博就业率仅有33%,比去年下降17%。由于经济下行压力加大,就业情况受到冲击,找一份专业匹 ...
426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记忆”妨碍我们对大脑的理解
热度 2 井瑞 2024-6-12 11:28
“记忆”在脑科学研究中属于一个庞大的领域。与记忆研究相关的文献浩如烟海, 有的涉及记忆的不同内容:episodic memory, declaritive memory, implicit memory等等;有的涉及记忆的时长:long-term memory, short-term memory; 有的涉及不同物种上的记忆研究:人、猕猴、老鼠、果蝇;有的涉及记忆与感知觉、注意、思维、 ...
1021 次阅读|2 个评论 热度 2
标准西瓜皮形状的学术名称与其面积公式
热度 1 张学文 2024-6-12 11:22
标准西瓜皮形状的学术名称与其 面积公式 张学文, 2024 06 12 西瓜是球形的,对吧! 现在面对地球,如果我们沿着各个不同的纬圈(如赤道与北纬 1 度),把地球切成为一片一片的。那么其切下的形状就类似园饼。而对应的地球表层部分的形状就类似一个圆环了,对吧! 现在我们 修改切地球的 ...
2674 次阅读|1 个评论 热度 1
SU3-IBM,大学生用核结构(2)哈密顿量(1)
王涛 2024-6-12 10:59
大学生理解核结构的难点是量子力学,这个课程是给刚上大一的学生就可以学习的,所以需要提前准备一些量子力学的基础知识。量子力学的逻辑体系比较复杂,计算也超出了大一学生的能力,所以只能给出最基本的概念和结论。而研究核结构就是一个非常好的开端。因为原子核就像宇宙中的天体一样,孤零零的悬 ...
434 次阅读|3 个评论
文化:优秀 vs. 糟粕
冯兆东 2024-6-12 10:37
文化:优秀 vs. 糟粕 冯兆东(2024-06-12) 一、时代赋予了我秉性 我自己是经过“批林批孔”运动的。后来又被美国“非孔化”了二十多年。进而,我还是胡适、鲁迅、梁启超、李敖等等(等等)的粉丝(我真的读过他们的不少著作的)。如果有人说“三纲五常”好,我是本能地反对的。如 ...
562 次阅读|没有评论
热点探源:中国数学为什么还不够强大
热度 1 王永晖 2024-6-12 10:09
热点探源:中国数学为什么还不够强大 王永晖 感谢数觉大本营的家长志愿者平常心,根据我的录屏整理成文字,我又在此基础上增添了些补充,定稿。 录屏 :中国数学为什么还不够强大链接: https://lusun.com/v/dmnRjNkgdWj 录屏画面是丘成桐的演讲稿内容和相关国 ...
1317 次阅读|3 个评论 热度 1
关于图书馆行业知识库的交流与探讨
王启云 2024-6-12 08:13
2024年6月11日,“电子资源大数据联盟”微信群,群主张丹东先生提出系列关于知识库的“想法”(期待推动做一些有益的探索)之后,感慨“图书馆行业自己的知识库,都没有呀。”触动了图谋的思绪,陈述了自身的观察与思考,期间有数位成员参与了交流,稍事梳理。 图谋: “图书馆行业”的 ...
522 次阅读|没有评论
Tough-skinned bragging(厚颜地吹牛)
冯兆东 2024-6-12 07:59
我大抵是病了,通常“死睡如猪”的我和“自认为还能看淡这个世界”的我,前几天的一个晚上有点点失眠。但第二天醒来再想想:科学网的计数器大抵是“失控”了。如果不是科学网的计数器“失控”了,我大抵是在“厚颜地吹牛”了(tough-skinned bragging)。 科学网链接地址: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12009 ...
421 次阅读|没有评论
SU3-IBM,大学生用核结构(1)导言
王涛 2024-6-11 21:29
从2019年初开始,我开始研究SU3-IBM,这是一个特定的哈密顿量,描述原子核的低能集体激发。这个哈密顿量的每一部分以前都被人研究过,但是把它们放在一起用来解释实际原子核的能谱,是从我开始的。随后的一系列发现,使我开始意识到,这是描述原子核精细能谱的哈密顿量,这的确有些出乎预料。 ...
579 次阅读|5 个评论
乐观和热爱才是生活的良药
黄成 2024-6-11 18:59
我忽然意识到,这个问题被很多人忽视了,包括我自己。 我们应该怎样生活? 乐观地面对一切,或许不能“药”到“病”除,可这种积极的态度,总有利于我们去化解矛盾、疏解困难、解决问题,起码给予了人生转机的可能。 人们总是担心遇到挫折的事态,会一直坠落或坏死下去,看不到一点希望——这是我们惯性思维使然,而 ...
562 次阅读|没有评论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25 15:27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