岂莫台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Tian 浩瀚星空璀璨之外岂止银河,庄严道德深邃于心莫非金山

博文

学校里为什么要放日晷 —— 上篇

已有 5419 次阅读 2022-8-25 11:21 |个人分类:立中测宇宙|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学校里为什么要放日晷?

上篇

如果你去过北京大学或者清华大学,你可能会注意到校园里的日晷。古朴典雅的底座上面有一个圆盘,圆盘的中间插着一根细针,细针在灿烂的阳光下投射出阴影,阴影在圆盘的时辰刻度间徐徐移动,不一会儿,阴影竟然移动了寸许距离。一寸光阴一寸金,寸金难买寸光阴,是的,光阴流转之间,有诵读声飘来,有欢笑声远去。这种石头雕刻的仪器就是日晷,是最早的纪时工具,浑身散发着永恒的魅力。

北大清华日晷.jpg

很多学校里都有日晷,有的安置在校门口,有的矗立在操场上,有的陈放在花园里。通常越是公认优秀的学校里越容易见到日晷,而且日晷的摆放位置显著,造型考究,指时准确。没错,日晷是优秀学校的标志性景观,与其他人文景观一起烘托出深厚的校园文化底蕴。那么,学校里为什么要摆放日晷呢?日晷为什么是文明象征呢?

让我们先从学校说起。在词典中,学校是有计划、有组织地进行系统教育的机构,学指学习、学问、教学,校的本意是囚笼、场地,后来引申为军营、机构。古代的学校一般称为学堂,民国以后,都叫做学校了。不管是学堂还是学校,最重要的是这个“学”字。

学字形演变.png

从字形上来看,古文“学”字的构成可分为三个部分,下方是子,是进行“学”这个活动的人;中间是房屋,是进行“学”这个活动的场所;上方是手和爻(音尧),是进行“学”这个活动的主要内容。是不是和同学们在教室里进行上课学习的场景很像呢?我们现在学习的是语文、数学、科学、艺术等学科内容,在创造“学”字的远古时代,当时的同学们学习什么知识内容呢?可能也包括吃饭、说话、运动、生活、生产、建造,甚至还有战争等各种本领,但最主要的应该是“爻”所代表的知识技能。

爻字形演变.png

爻的含义为八卦的阴阳符号,由两个叉叉组成。十字叉在古代的含义非常丰富,没有旋转的横平竖直十字叉表示子午卯酉二准绳,即南北东西四个正方向,也是十天干中的甲字;旋转后的倾斜十字叉表示四维即西北东南、东北西南四个斜方向,也是古文字的五字,假借为十二地支中的午字,义为天地交午。根据陆思贤先生在《神话考古》一书中考证,两个五字叠加组成的符号是最简化的上古八角星图案,作为原始八卦的图形。复旦大学哲学系刘康德先生也论证,爻字两叉相交,为简化的八角星图案,本义为易经中所说:“爻也者,效此者也”。

含山玉版.jpg

八角星纹是上古时期的常见图案,现代苗族、彝族等我国少数民族的服饰纹样中仍有广泛流传。根据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冯时先生在《中国天文考古学》一书中论证,太极图是河图符号,而洛书符号是由两个空心十字即四正四维交叉所得出的八角星纹。因此,爻字所代表的是河图洛书的学问,是阴阳八卦的学问,这是古代有关时空、宇宙、世界的学问。今天的宇宙学、相对论、量子时空等前沿科学是现代科学的基础和代表,其研究内容仍然属于爻字所指代的“效此者也”的本真内涵。

八角星.png

爻字由两个十字叉组成,冯时先生等学者已经证明,十字叉是古代的东南西北中四方五位图,也包含了二分二至即春分秋分和冬至夏至的时间概念,是人们在蒙昧混沌的远古时代对宇宙时空的基本认识。我们现在知道,春分秋分昼夜平分,春分或秋分的那一天太阳从正东升起,在正西方落下;夏至昼长夜短,正午太阳在最北边,冬至昼短夜长,正午太阳在最南边,春夏秋冬阴阳消长,四季轮回,形成了一年的周期。那么,古人是怎么测量出准确时间的呢?日出日落很容易知道,正午是怎么确定的呢?在我们北半球看来,正午时太阳位于正南方,太阳高度是一天之中最高的时候。但太阳在最高处附近高度变化并不明显,为了准确地知道正午时刻,古代的科学家们最终采用了观测太阳正午位于正南方这一自然现象的方法。实际上,根据现代科学知识,时间与空间密不可分,时间的精确测量确实依赖于空间的精确测量。

R-C.jpg

南方的对面是北方,与南北垂直的方向是东方和西方。在远古时代,人们还没有发明指南针,况且指南针指的是地球磁场磁力线的南北方向,由于磁偏角的存在,往往与真正的南北方向存在不小的偏差。另外,北方夜空最明显的是北斗星象,北天极附近并没有一个固定不变的天体。那么,古人是怎么找到四个正方向的呢?如果你看过日出,就会明白那是一天之中最壮观的现象,于是人们就把太阳升起的地方命名为东方,其他的方向也就相继而定。不知你注意到没有,太阳升起的位置是变化的,冬天靠南,夏天靠北,一年下来好像有十只神鸟背着十个太阳轮流升起,金乌负日的十日传说也许由此而来。十个太阳升起的地方都是东方,整个大地好像一个“亚”字的形象,因此,也许人们最初并不在意准确的四个正方向,也不在意准确的正午时刻和周年长度,只是很原始地在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漫长岁月里果腹糊口、繁衍生息。

夸父追日.jpg

每天早晨,太阳从东方升起,自己身体的影子指向遥远的西方,随着太阳逐渐向南升高,影子也逐渐向北缩短,到了下午,影子已经指向东方,随着身影逐渐拉长,太阳落山了,星空逐渐显现,又到了闲谈、睡觉、做梦的时候。对于身影和星空的自然变化现象,人类至少观察了几十万年,大约一万年前,中华大地上开始有人认真思考起了这个司空见惯的自然现象。他在地面固定了一个地方,也许是他自己,也许是让同伴站在那里,每天都聚精会神地观察起身体的影子来,并用树枝在地上画线做标记。他终于发现,在站立点周围画一个圆圈,日出时影子在西边与圆圈有一个交点,日落时在东边与圆圈有另一个交点,连接东西两个交点形成一条直线,经过站立点向东西连线做一条垂直线就是南北线。从此,他知道了只要身影与南北线重合,太阳就到了最南最高的地方,半天已经过去,正午就在当下,该叫族人们暂停劳作回家吃饭了。也许他就是最早的“夸父”,追逐太阳,测量日影,辨方正位,敬授民时。经过对身影的长期观察记录,人们逐渐掌握了春分秋分和夏至冬至四个节气,掌握了一年冷暖周而复始的大致周期,为农业的起源发展奠定了科学基础,勤劳而智慧的人们过上了有希望的生活。

华表柱.jpg

斗转星移,寒来暑往,不知过了多久。大约八千年前,随着人们填饱肚子,家里开始驯养起鸡鸭猪羊等家禽家畜,人们需要更加稳定而富足的生活,需要更多的粮食,也就需要更多的科学知识来进行精耕细作,这首先就是需要对田地的精细划分和对农时的准确掌握。于是,终于有人在原来站立的地方竖起一根杆子,代替原来粗而不稳的人体,对立杆的日影进行精确而持续的测量。这根立杆先后被人们称为股、髀、中、臬、表等名称,大大提高了空间和时间的测量精度,开创了人类科学探索时空的先河,是中国国名和中华民族中和思想的渊薮,是天安门前华表柱的祖先,是开天辟地的大发明。冯时先生在《文明以止——上古的天文、思想与制度》一书中动情地写道:“表的发明对于人类文明与科学的进步而言,其意义是怎样评价也不过分的。”

立杆测影.png

我们的祖先利用立杆测影的科学方法测得了四正四维,测得了回归年长度和二十四节气,测得了阴阳太极和八角星洛书爻符。根据《周髀算经》的记载,古人利用立杆测影可以测量天有多高、地有多广,可以测量太阳运行的规律,还可以测量天下之中的位置,尽管这些结果在今天看来有些并不准确,但在当时确是人类关于世界知识最符合科学精神的成就。今天我们所深信的科学知识千年以后恐怕也会被后人超越。

自从立杆测影运用以来,中国先民逐渐深化了对空间和时间的认识,在天文、数学、历法、农业、宗教、政治、城市规划等多方面取得了卓越成果,最终促成中华大地各部落族群从“满天星斗”向“月明星稀”的多元一体大一统格局融合转化。立杆测影产生了中和思想,以中和思想为核心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求同存异、兼容并蓄,在复杂多变的今天依然盘亘在世界的东方,散发着强大的生命力。

学校.png

学校是文化传承的地方,是立德树人的地方,所谓道法自然,古人创造“学”字的时候,以立杆测影发展出的“爻”字八角星河图洛书理论为核心,加以指导学生亲手实践的谆谆教诲,彰显了中华民族文以载道、文以化人、源远流长的治学精神。《论语》尧曰章里记载,先圣尧帝对舜说:“天之历数在尔躬,允执其中”,我们已经知道,中就是立杆测影的杆子,尧勉励舜要理论实践相结合,躬身亲为,实事求是,执中而行。作为学校,尤其是作为中国的学校,怎能不知本源,不明正道,不竭诚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之精髓呢?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7810-1352599.html

上一篇:增增广贤文
下一篇:泰山顽石-青苔
收藏 IP: 123.130.241.*| 热度|

7 张学文 孙宝玺 郑强 宁利中 谌群芳 周忠浩 郑永军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09: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