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最新阅读文献计量学的相关文献发现,很多研究科学合作的论文都认为科学合作利于提高论文产出数量。
但是,通过引文的追本溯源却发现都是理论说明,几乎没有数据验证。
有朋友可能说,统计不同合著规模的论文数量,独著论文数量比合著论文数量少呀?
但是,我认为这个是统计现象描述,反应的是科学家的交流行为,并非数据验证。如何设计验证科学家参与合作后总体或年度论文数量的增加主要是因为合作的原因而非年龄和阅历的因素,貌似真的不太容易。
之前研究了Scientometrics中合著规模与合著绩效(论文的被引频次)后发现,该期刊独著论文的篇均被引频次实际是高于合著论文的,而该期刊很多著名科学计量学家的高被引论文都是独著完成。
既然合著“未必”能明显提高科学家的影响力(不做全面性“否定”,勿拍),那么合著是否有利于提供研究者的论文产出数量,就需要重新审视。但限于自己对于数据与方法的理解能力,至今不得解决。
不知道科学网的老师和同学们有没有人能提供一种文献计量学视角的验证方法,去验证科学合作是否有利于提高合作者的论文产出数量。
波普尔的科学观认为,一个课题如果不能被设计证伪的验证方法,那么就难以称之为“科学问题”。正如“一个针头上能落上多少个天使”,既无法证明,也无法证伪,就是一个伪科学命题。(注:这是个人对波普尔观点的理解,如有错误,还请指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3-12-6 21:4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