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ugongying200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pugongying2006

博文

城市乞丐问题的社会学研究 (本文为原创作品,转载请告知作者) 精选

已有 9507 次阅读 2013-5-16 00:29 |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城市, 原创, 社会学

内容提要:乞丐问题并非城市发展的独有问题,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乞丐问题在人类进入城市化过程中更加凸显。人类进入城市化社会之后,首先是乞丐日渐向城市集中,第二是城市乞丐的日渐职业化,第三是城市乞丐空间的分布呈现样态化[1]。乞丐问题主要牵涉到乞丐作为人类成员的生存权利与城市空间的高度符合性和专用性之间的矛盾,以及乞丐职业化所采用的众多引起同情的方式和手段与社会秩序和社会情感的矛盾。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城市化过程的乞丐问题,对于城市的健康良性发展无疑会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实在对这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笔者试着分析了城市乞丐的起源,异化过程和分类并据此提出了对于城市乞丐问题解决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使得城市乞丐问题得到很好处理,本文共分三部分,是一部分是前言部分,介绍城市乞丐研究的意义,价值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研究的主提部分介绍了城市乞丐问题的缘起和发展,城市乞丐的分类,笔者认为城市乞丐原本弱势群体,是由于不幸丧失基本生存技能而沦落为靠人们人们道德同情度日的群体,但是进入城市化社会后,乞丐不再是被动的沦为,不少先天并非先天残疾的人主动模仿乞丐,进行乞讨,乞丐日渐职业化,并且群体日渐壮大,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也因此导致不少真正的乞丐遭受不公,据此笔者提出对于乞丐问题的解决对策。最后部分是城市乞丐问题的解决对策,笔者通过前面的论述,意欲让人们人们重新审视乞丐问题,笔者首先回顾了我国现行乞丐管理和救助政策,通过批判和总结,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笔者认为,要消除简单的行政管理模式,注重情感的投入,一方面要消除社会对乞丐的政策性和社会认知性的歧视,建立专业机构对乞丐进行鉴别和分类,严厉打击那些假乞丐,教育他们合法方式谋生,另一方面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乞丐给予合适的帮助,对于缺少技能的给予培训扶持和帮助帮助就业,对于缺少生存能力的应该由社会福利院等慈善机构给予帮助和收养。使得老有所养少有所依,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那样城市乞丐问题就得到了解决,城市的明天才更美好。

关键词城市乞丐  起源 分类  乞丐职业化   职业异化   建议

一、研究缘起

选取城市乞丐作为研究对象其实并非偶然,愿意自己的上当经历,几年之前,初到南京的我在南京游玩,在南京火车站附近上一天便碰到十多个向我讨钱的“乞丐”,理由各式各样,有的遭遇饥荒,有的儿女有病,有的精神恍惚不断磕头 ,有的肢体残疾让人心生怜悯,有的本心善良的我刚开始毫无怀疑,基本上都是给的,可是后来每次到火车站就会遇到乞丐,而且乞讨理由也基本上都是刚才所说的几种,很少有例外,这难免让我心生怀疑,后来和学长和朋友们说起这个事情,很那些有经验的亲友们马上笑我上当了。自此后,我看到那些向我乞讨的乞丐,再不敢轻易给了,可是每次看到报纸上乞讨致富的报道中那些职业乞丐们把骗取可怜获得金钱这种手段作为致富中那种习以为常和笑贫不笑娼的态度,以及每当身边那些可怜的乞丐们遭遇人们麻木的对待的时候难免会心生难过,也慢慢对这个问题进行了关注。

、研究的意义

城市问题伴随着城市的出现走过了几千年[1],城市进入现代社会化工业出现了许多新问题,城市的乞丐问题就是一个。

那么 研究乞丐问题这个边缘群体对于城市社会有什么意义呢?我们可以从实践和理论两个层面去看待,

首先从实践层面来看。通常情况下我们很难想象研究乞丐对实践有什么用,但是如果把乞丐问题放在城市发展的背景下以及郑航生教授所说社会良性运转的角度来看,我们会慢慢看到起重要意义和价值所在。

如何对待城市乞丐问题不仅涉及个人和社会道德问题,还涉及城市管理城市政策发展。

城市是一个开放性的适应性系统,在其中的每一个人按按理来说都有权力在其中进行生活和生存,但是非常奇怪的是原本作为其中讨生活的乞丐和流浪者[2]却造成了城市了一个很难解决的问题。那就是不仅乞丐和流浪者大量流入,造成许多不稳定因素[3],另外处于意识形态的考虑,政府和社会还比较讨厌部分城市乞丐和流浪者好逸恶劳不务正业,利用人们人们的同情心或装残疾或撒谎称病,或利用小孩子骗取钱财,换句话说这些人为了钱不择手段,损害了社会的道德和信任,破坏了社会秩序。为此政府先后出台了1982,和2003两个针对城市流浪者和城市乞讨人员的两个管理或救助条例意欲结局城市乞丐问题。

实际上每法令和条例出台都引起不少争议和议论,在法令和条例的过程中也出现不少问题,如孙志刚案[4],虽然人们对法令和法案进行反思并于2003年颁布了新的城市管理和城市救助者条例[5],执行过程城市仍然有不少问题,一是城市救助站救助的打斗不是真正需要救助也就是城市救助站设立初衷希望救助的人------城市流浪者和城市乞丐,而是一些临时需要帮助的人真正需要帮助的人或不愿意到救助,或者因为身体和身体的限制(如残疾或者智障)反而得不到救助,无独有偶的是重庆某些不负责任的媒体和官员还竟然在媒体上宣称城市流浪者绝大部分都不要救助,依据是其救助的两千多个流浪者无一需要真正的救助。真不知道那脑袋里面装的是啥。

而且根据当前网络上对于那些需要救助人的提供和反应可以肯定的是城市流浪则和城市乞丐目前仍然是城市管理者心中一道城市顽疾。尽管有关部门声称已经采取了非常有效的措施,实际上是否有效仍然需要打问号,我们可以从那些出台的诸如出台限乞令引起的争议好引发的效果看出一些端倪出来。事实上笔者认为城市乞丐问题和流浪者问题不可能是从宏观政策和简单的社会政策层面就能简单解决的,必须先对城市乞丐的根源和问题问题产生过程进行系统研究,方能找出治本之策,这样本研究就显得必要而且非常重要,因而也是非常有意义和有价值的。

再从理论的角度看,乞丐这类边缘性群体的研究对于我们有有什么意义呢?

 

城市是一种生活方式和生存样态更是一种理想和现实交汇的现实存在的空间结构体,人类自进入工业化社会以来,城市问题便成为人们现实生活的重要命题。笔者认为至少有以下几点:

1城市社会学 作为城市问题的乞丐问题 。前面我们已经从实践上说了放在社会背景下解决乞丐问题对于的意义,这里我们可以从理论上看下研究乞丐等边缘群体对于城市这类整体问题的意义。城市是一个开放性生态系统,高度符合的空间体[6],其中各部分相互作用各团体相互合作生产生活,会出现这些边缘群体和整体的隔离?主流群体和边缘性群体之间的利益矛盾在哪里?是否利益相斥?如果相斥为什么人们对那些边缘群体利益的利益的维护的过程中逐渐意识到自身权利。

事实上边缘性群体利益是嵌合在群体利益里面的,对待边缘群体的利益往往会触及人们对待某种利益的底线,也是这个社会对政权保持敏感的一种过程,人们通过维护边缘群体的利益实际上也是在扩大自己利益的过程,从这个意义上来讲,边缘群体实际上是人们宽容的体现。因此来讲,城市乞丐问题的解决实际上是城市通往更好生活的一进步的体现,这个痼疾如能解决好,其他问题显然也能很好的解决。

另外城市作为一个异质性较大的空间体,同质性的群体---少数群体,一旦产生对抗和冲突,对于异质化的大多数而言,这并不是一件好事,异质化的大多数反而容易成为受害者。福建南平的极端弑童案就是很好的借鉴,因此关注和关心边缘化的群体,比如乞丐和流浪者群体,对于社会,尤其是城市社会走向和谐走向均匀的融合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作为类型学分析理想类型的异化社会学

事物从健康发展到异化结果的出现对于反思事物的发展具有重要意识,城市社会发展也是一样,解决城市发展过程中的问题对于城市自身发展的反思和总结无疑具有重要作用,特别那些意想不到的结果-----异化后果,往往对于城市反正的反思具有更加有积极意义,而作为城市边缘性群体的乞丐群体,其职业化过程也是出乎人们的意料之外的,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初职业的乞丐很少,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后伴随着城市化过程中,乞丐一股脑的像城市集中?为什么伴随着市场化深入,乞丐职业化越来越严重?这对于人们反思城市生活方式对于人们为了欲望刺激到为了钱不折手段和笑贫不笑娼的逻辑也不无关系,虽然这种欲望的市场的逻辑并非城市独有,而且也并非起源于资本主义,但是作为市场和资本主义等市场逻辑合体的城市,它对这种欲望的合法性确立确实关系重大,并且对于期间流动性和异质性群体的过度溺爱,无疑保护和助长了这种欲望的增长,因此城市无疑这也是城市发展自身需要反思的。

而这以上种种能够通过其中的一种事物的异化过程得到检省。从这个意义上来讲,乞丐的职业化其实也是一个很好的分析类型。

3 作为道德检视的伦理美学  

现代城市一般都会标榜自己作为现代生活方式的代表,毫无疑问,其宗旨也是为了生活更美好,无论是出于市容市貌的考量,还是要考虑现代城市更美好,提倡现代人性的理念,而使得人们免于像马克思所说的异化为劳动的对象,真正达到人的解放,城市有必要使其中的每一个人都有尊严的活着,它有义务接济其中缺少保障的人们的生活,使得鳏寡孤独废疾者都有所托,有责任使人们的观念都现代起来,靠人们的劳动养活自己,而不是像职业乞丐那样损害社会公德,那么我们看看我们为那些乞丐做了什么,为那些需要改邪归正的人们做了些什么?这些都是我们这个城市社会需要反思的。

4 政策检视

面对城市化过程城市乞丐带来的包括职业化的一系列负面问题,政府出台过两个相关条例,1982年5月12日出台的管理政策实行强制遣送的办法,不能有效制止乞丐的职业化,反而伤及了无辜[7],孙志刚案后,政府后来取消了强制遣送的办法,设置救助站,实行自愿救助的原则,但是实际上也没有能解决问题,需要救助的乞丐和流浪者反而没有得到有效救助,城市乞丐不减反增加,职业化趋势不减反而增加了[8]。而且各地民众上当受骗增多,对乞丐群体更加歧视,苏州,南京等城市出台限制乞讨的办法[9]

职业乞丐得了钱财衣服一换走了,社会对于乞丐和流浪者更加歧视[10]。真正乞丐群体边缘化群体处境更加悲惨,与主流社会间几乎完全断裂,

 

、研究的现状

 

由于现代网络的迅猛发展和普及,民众、媒体对于边缘性的群体报道和跟进、关怀跟过去比都有很大进步,民众和社会对于城市乞丐的关注也量也较多了,具体表现在网络上关于乞丐(主要是城市乞丐)的报道和研究比较多,其中以媒体报道最多,根据笔者在百度上的搜索结果,大概有100多页[11],CNKI上搜索的结果,涉及乞丐研究的学术论文也有50篇左右[12],总的来说网络文章比较偏重城市流浪者和城市乞丐的生存样态描述,不少文章报道了城市乞丐和流浪者的心酸生活,当然也有非常多的文章关注不少了乞丐乞讨致富[13]

但是,实际上,我们缺少对乞丐的必要关注和深入了解,这里的深关注和深入是说作为一个正常群体那样对其全方位的关注和理解,虽然媒体和学术界对乞丐问题的研究也不少,但是基本还是一陌生人观察者,同情者等角色去理解和研究,而且立场也基本上都站着社会政策的立场,具有官方意识形态,这并不是说我们不应该有必要的集体意思,而是我们确守为这个群体着想的意识,这样的了解手法实际上还是一种俯视姿态,并没有把城市乞丐也当做一种平等的公民。因此笔者认为这方面我们无论是学界还是社会还是政府做的还是远远不够的,特别是那些边缘性的和弱势的群体,这种情况更甚。已有的文献多数偏重于单一的视角,如从单一的社会政策视角,或者从外部观察的视角,大多具有社会政策制定者的意识形态在里面,具有反思意识的研究者较少,即使是学者也也不少保持在客观立场的,多关注乞丐的负面,主张割掉毒瘤似的去除城市乞丐,附和政策制定者的决定,另外对城市乞丐的起源和演变过程关注的也少。

正式基于以上情况的理解,笔者决定对乞丐问题进行系统全面的考察和研究,并注重对城市乞丐从传统到职业化的异化过程进行详细探究以期能为这个问题的解决找到解决方案。

 

 

 

 四、研究方法

作为以实证分析见长的社会学,当然要注重言之有物有据,直接进行资料收集当然最好不过,由于研究对象的特殊性,以及研究时间的限制,直接进行资料收集不很实际,一是时间紧,再是没有经费,经过仔细思考,笔者决定采用文献分析方法,一是因为网上资料丰富,通过百度搜索可以快速找到各种关于城市乞丐的生存现状报道,采访,等,笔者对其中资料进行全部仔细的阅读和筛选,剔除重复信息,再根据网站的可靠性选择四十篇进行研究,另外为了尽量吸收前人在知网找了选了有代表性的三篇较长的硕士论文,十篇学术文章进行研究。

为了弥补没有一手资料的不足笔者还采取观察法和访谈法作为辅助,抽了几个小时对火车站的等经常乞丐的地方进行观察和了解,一验证一些自己的假设。

限于研究的时间,主要采取文献分析方法,辅以观察和访谈法。

五、乞丐谱系

按照福柯和埃利亚斯的观点,对乞丐的演变过程进行研究有利于看到其中产生的异化过程进行分析,便于对其异化结果进行诊断。

乞丐并不是城市发展的产物,而是社会贫富分化的结果,实际上往往是弱势群体实在没有办法的选择,在古代由于人们观念里面,特别是知识分子的眼里,尊严比生死还重要的大事,乞丐是最没有用的角色在三教九流中也没有乞丐的位置,除非饥荒年份大灾难,人们才去左乞丐,换言之,当乞丐基本都是被迫的。一直到了近现代乃至改革开放初,乞丐一直都没有作为一种职业甚至牟利的工具出现过,一是因为传统理念的制约,对那种好逸恶劳的厌恶,诚信的力量制约使得很少为了利益而不折手段的骗取人们的同情的乞丐出现,进入改革开放之后,由于市场的扩大,人们大量以务工的名目涌入城市,有些找不到工作没有生存能力的,难免沦为乞丐,但是由于社会控制的严厉,也没有大量职业化乞丐的出现,进入九十年代初,政府对于市场的松动,各种挣钱方式的出现,市场混乱和社会诚信逐渐丧失,道德逐渐滑坡,各种娼妓现象蔓延,这时候,那些乞丐的相对剥夺感明显降低,因而那些偶尔因为没有工作等原因沦为乞丐的人靠骗取人们同情发了财,尝到了甜头,好逸恶劳的思想的引诱下,这种方式开始传播,特别是2003年国家出台新的收容政策和救助政策,那些街头流浪的人纷纷效仿这种模式,并且在这群人中间蔓延开去,乞丐的职业化开始日趋严重,异化趋势出现。

通过以上分析我们可以知道,乞丐被异化为骗取金钱的行头其实是在市场逻辑和其他假恶丑现象的怂恿下加上乞丐群体内部学习模仿形成的。乞丐职业化的过程的一个典型典型个案:就是被称为丐乡的贵州凯里,在那里许多人家以乞讨致富而且那里学生暑假寒假都会去乞讨,还会出现每年乞讨潮,但是这一行为却得到普遍的认同 ,乞丐的学生也认为乞丐能够致富,还彼此交流乞讨经验,真是让人苦笑不得。

六、概念的界定

根据以上分析和对乞丐问题的简单谱系,及其异化过程,我们可以对现在的乞丐进行界定,这是对其进行认识和评价以及进一步分类和采取对策的前提。

根据乞丐的起源和异化过程以及我们日常语言学角度理解,我们可以从狭义和广义的角度对乞丐进行界定。从狭义讲,也就是我们日常经常指的那种乞丐,乞丐是一个被动意义的概念,是指为现实生活所迫,被迫采取乞讨以支撑其生活的人

从广义来讲,也就是我们现实生活遇到的形形色色的乞丐,广义的乞丐除了包括狭义的乞丐,还包括主动以乞讨为生的人亦即包括职业乞丐

那么城市乞丐自然就是长期滞留在城市空间的把乞讨作为谋生的手段的人。

七、城市乞丐的分类

根据乞丐的目的和来源,异化过程,我们可以把乞丐划分为两个大分类

一、“原生型乞丐”[14]也就是狭义的乞丐

二继发型的乞丐 ,也就是由狭义乞丐异化而来的乞丐,根据其乞讨的目的和原因又可以把它分为四个小类:a、“职业型乞丐”b、“工具型乞丐”c、“幕后操纵型乞丐d “游侠”型乞丐下面我们分类来介绍下这些乞丐。

     一、“原生型乞丐”ng20051204_03_2.jpg

图片1[15]老无所养被迫流落街头的乞丐老人资料来源: 海南新闻网

mt_2.jpg

图片2 因为身体残疾流落街头的残疾乞丐  资料来源:腾讯网

原生型乞丐”:他们基本丧失了劳动能力或劳动机会、个人或家庭突遭天灾人祸却又缺乏私力救济和公共救济、只能通过乞讨行为以获取生存资源的人,他们大多生活无着落,流落街头,是社会结构转型过程中的产物,这类乞丐确实需要得到社会的救助。

二 继发型的乞丐

A“职业型乞丐”

6-28-1880-28-403-61-20070120225823_w650.jpg图3 职业乞丐“ 下班“后卸妆  资料来源  新华网

“职业型乞丐”:他们具有一定的劳动能力,但是在劳动力市场竞争中处于劣势而长期失业或者心存不劳而获思想、好逸恶劳而以乞讨行为作为自己获取生存资源的主要方式或兼职方式的人,他们多是从“传统”乞讨地区出来的人员,这些人主要来自安徽、河南等一些乡村,一般选择在农闲季节外出乞讨,他们乞讨目的不是维持生计,而是纯粹解决家庭如盖房、子女读书等经济问题,这类乞丐有部分是财迷心窍,不顾羞耻而骗人钱财,应该受到道德的谴责,而也有些也是值得同情的,为了解决维持生计或者子女读书问题。

B“工具型乞丐”xinhua_sc_yibin201024143241.jpg

图片4  被当做乞讨工具的小孩  资料来源  宜宾新闻网

工具型乞丐”:他们属于生理性弱势群体,其主要是婴儿、未成年人、妇女、老年人、残疾人,他们要么是“职业乞丐”在乞讨时的道具。其中未成年人的比重尤其的大。他们大多生活待遇恶劣,受“临时监护人”的虐待是常有的事。他们多是被收养、领养、租、捡来、拐卖、诱骗或买来的,当然也有一小部分是“职业乞丐”或“幕后操纵型乞丐”的亲生子女或亲属。这些乞丐被骗被诱惑或者被胁迫这为别人做乞丐,还遭受到社会的歧视和白眼,自身其实也是受害者,非常不幸。其实应该受到人们的同情。

C 幕后操纵型乞丐(幕后黑手)

 

他们都是具备劳动能力的人,但是受不良社会价值观的影响,他们通过哄骗、利诱等方式控制老、幼、病、残等限制他们的人身自由,把他们组织起来,作为自己的赚钱工具,通过他们的乞讨行为自己非法牟取利益的人。他们中的多数人在“工具型乞丐”10米左右的范围内进行“监督”、“应急”或者早晚接送残疾或行动不便的乞丐。 这类乞丐实际上是不劳而获的寄生虫,他们冷酷自私而无人性,他们不但是不道德,而且及其罪恶的,应该受到法律的制裁和打击。

 

 

1193556659889094-1193723632547768.jpg

图5幕操纵型乞丐利用小孩为自己赚钱  资料来源: 腾讯网

D游侠型乞丐

图片6 来自山东的魏大爷离婚后一直流浪,一直拾荒为主,偶尔也乞讨度日。资料来源:浙江在线

 

 

 

 

图片7 来自山东的流浪者魏全林(化名)[16]看到救助站的工作人员 资料来源:浙江在线

严格来讲这种乞丐并非乞丐,而是夹杂在我们通常意义上的流浪者和拾荒者群体当中,而且通常是自食其力。并不主动乞讨,但是他们又和传统意义上的丐帮大侠有点相像因此我把这类乞丐也成为游侠型乞丐,但是由于这些流浪者居无定所,因此也意味着会乞讨户口。这种乞丐是传统意义上的游侠式的生活方式,他们并不以乞讨为致富手段或者谋生手段,而是喜欢这样的一种无拘无束的生活方式,

这类乞丐一般没有家或亲戚,或者不愿意拖累家里,他们喜欢喜欢自由 欲望低 不以此乞讨为致富手段,能淘到点户口就满足了。

个案:  他们最向往无拘束的生活[17]

下岗+离婚”走上了流浪之路

  “刚出去转了一圈。”12时26分,一位身着破烂红色皮大衣的人推着自行车回来了。自行车后座两旁各加了一个框,左框内放着一个大黑布袋子,右框内零乱放着些纸板和木材。

  老宋是这群流浪者中年纪最大的,山东济南人,51岁,在杭州流浪已快4年。相比其它年轻人,这位大汉要豪爽不少。

  老宋原来也不用出来流浪的,以前当过兵、退伍后分在一家钢铁贮存企业上班,后来企业倒闭就下岗了。在妻子的催促下,他找到几份工作,但是都不如原来好,而且不自由,先后被炒过4次鱿鱼。后来他就再也不想上班了,再后来妻子也与他离了婚。

  于是,老宋选择了出来流浪这条路。

 

  豪爽的老宋除了不告诉记者他的全名外,并不像其他人那样有很强的戒备心理。

  他说,他老家就在济南的山东大学旁边,走路10多钟内就可以到学校。离婚后,他把房子租了出去,租金全部给了儿子,开始了自己走南闯北的自由生活。按照笔者的理解这种乞丐往往对社会并没有害处,反而是一种值得包容和尊重的生活样态。

 八 城市乞丐的空间分布

由于城市空间的商业属性以及乞丐的经济地位,乞丐一般都是居无定所(寄生性乞丐出外,但是实际上他们非真正意义上的乞丐)往往居住在比较偏僻的桥洞公园,主要分布在公共场所附近 车站 码头,公园,大型商场附近 比较繁华的路段,以南京为例,主要分布地点是 南京火车站附近的 建宁路特别金桥市场---火车站沿线,新街口附近,广州路, 汉口路中华门雨花西路等地也有流浪在其他地方的

这样分布是有其原因的,首先这些地段是高度流动空间,能为其提供规避管理机构的驱赶和管理,最重要的是这些地点人口密集,能为其成功乞讨提供高较高的成功率和数量

 

九、乞丐职业化的后果

乞丐职业化,变成谋生的手段,人们为了骗取钱财不择手段之后,后果非常严重,首先一个直接后果是真正的乞丐遭殃。真正需要帮助的乞丐得不到帮助,受到歧视,状况更加糟糕。

另一个直接后果:乞丐的污名化,人们更加歧视歧视乞丐这个群体,很多情况会真正的乞丐往往被误解为骗子 一个案例 广东:十三岁女孩乞讨为尿毒症母亲治病 刚开始 大家以为是骗子(很多路人) 后来经过记者介入调查  ,发现是真的是真实情况,小女孩的母亲 夫妻离婚独居  因为患有家族遗传 无钱医治。小女孩不得不乞讨救妈妈,真是让人唏嘘不已,然而如果不是记者入户调查一个悲剧岂不是又要发生呢?

另外一个伤害也是对社会的伤害她其实上海的是社会的情感和信任,人们一般都会有选择的选择一些代表性的信息,作为选择性亲和的负面情绪的乞丐往往会传导一些负面情感,会让对社会失望,乞丐和那些真正需要帮助的人得不到帮助往往 愤青们关注的主题话语对 社会和对政府的失望符号对于他们来说,对多了一些愤怒的理由。

十、对策与建议

首先我们要对政策反省,不加详细研究而 简单化 僵化处理被动等待或者阳奉阴违设置禁讨区 都是不负责任的,历次单一化的政策      都也不能解决问题,现在至关紧要的是健全法制,要对乞丐进行分类区别对待,   健全保健体制和社会福利覆盖面,再有消除社会对乞丐的歧视,教育和帮助和乞丐有尊严的生活。具体说来        

 

政府

体制上 健全社会保障体制覆盖更多的没有保障的社会成员,这样真正有需要帮助的乞丐也就不必流浪无着落了,那些职业乞丐也会少点空子钻。

建立专门机构对辖区内乞丐科学管理登记和区分,使得真正帮助的得到帮住和安置,假乞讨的犯罪活动会得到控制和打击。

打击和教育 犯罪性乞讨帮他们寻找新出路 ,有自立能力的帮助他们好好的工作和生活,对于操纵性乞丐严厉打击和教育。

社会

唤醒道德意识为乞丐去污名化,引导人们帮助真正需要帮助的乞丐  ,媒体 正确宣传与报道 福利组织积极救助,帮助发现和解决真正有需要的人的需求。

学校教育: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观(不仅仅是大学教育,中学和小学)从小养成良好的习惯勤劳善良,笔者2011年11月在安徽无为调查发现:高中之前很少考虑生存问题的教育和帮助。

个人

 

     阿玛提亚·森 曾经论述过下层人民拥有自由的“能力”问题,事实上作为弱势群体往往缺乏的也是进取的能力,生存的能力。 很多乞丐之所以沦为乞丐或者职业乞丐一是因为适应性不强,同样生活在一座城市里,你可以清楚地分辨出两个群体:一个群体很适应城市生活,不论是装扮还是语言,都很得体,比如写字楼的白领;而另外一个群体则明显格格不入,比如农民工,比如,城市乞丐,这些群体间各行其是,完全没有共同语言[18]。另外和主体社会的价值和能力脱节,长期被忽视的群体最后成为思想的残疾者,不具有先进的思想和意识,这是他们的缺陷需要教育,需要社会和政府需要耐心和投入帮助

     因此作为弱势群体的乞丐一定要。提高生存的能力问题 提高状态 学会尽可能有尊严的活着

十一结论和讨论

乞丐问题并非城市发展的独有问题,但是不容否认的是,乞丐问题在人类进入城市化过程中更加凸显。人类进入城市化社会之后,首先是乞丐日渐向城市集中,第二是城市乞丐的日渐职业化,第三是城市乞丐空间的分布呈现样态化[19]。乞丐问题主要牵涉到乞丐作为人类成员的生存权利与城市空间的高度符合性和专用性之间的矛盾,以及乞丐职业化所采用的众多引起同情的方式和手段与社会秩序和社会情感的矛盾。如何正确看待和处理城市化过程的乞丐问题,对于城市的健康良性发展无疑会有重要作用。因此笔者实在对这以问题进行了系统的研究,通过研究笔者试着分析了城市乞丐的起源,异化过程和分类并据此提出了对于城市乞丐问题解决的建议和对策,以期能使得城市乞丐问题得到很好处理,本文共分三部分,是一部分是前言部分,介绍城市乞丐研究的意义,价值研究现状以及研究方法,研究现状,第二部分是研究的主提部分介绍了城市乞丐问题的缘起和发展,城市乞丐的分类,笔者认为城市乞丐原本弱势群体,是由于不幸丧失基本生存技能而沦落为靠人们人们道德同情度日的群体,但是进入城市化社会后,乞丐不再是被动的沦为,不少先天并非先天残疾的人主动模仿乞丐,进行乞讨,乞丐日渐职业化,并且群体日渐壮大,严重影响社会秩序,也因此导致不少真正的乞丐遭受不公,据此笔者提出对于乞丐问题的解决对策。最后部分是城市乞丐问题的解决对策,笔者通过前面的论述,意欲让人们人们重新审视乞丐问题,笔者首先回顾了我国现行乞丐管理和救助政策,通过批判和总结,提出了自己的意见,笔者认为,要消除简单的行政管理模式,注重情感的投入,一方面要消除社会对乞丐的政策性和社会认知性的歧视,建立专业机构对乞丐进行鉴别和分类,严厉打击那些假乞丐,教育他们合法方式谋生,另一方面对于真正需要帮助的乞丐给予合适的帮助,对于缺少技能的给予培训扶持和帮助帮助就业,对于缺少生存能力的应该由社会福利院等慈善机构给予帮助和收养。使得老有所养少有所依,鳏寡孤独废疾者皆有所养。

当然本文也存在不足,比如研究比较仓促,调查偏重等等。希望以后能有机会进一步完善。

而美好的愿望还是很真诚的,引用一句洛杉矶市政厅外墙上的铭文(Edward·soja,2006:063)城市的出现是为了保护生命,他让生命变得更美好-作为结束,希望城市的明天更美好,没有流落街头的人们,都有温暖的家。

 

参考文献

张鸿雁,2010,城市文化资本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张鸿雁,2000,侵入与接替:城市社会结构变迁理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

杨善华、谢立中,2005,西方社会学理论,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宋林飞,1997,西方社会学理论,南京:南京大学出版社。

【美】霍华德·贝克尔,2011,局外人:越轨的社会学研究,张默雪译,南京:南京大学出社

【法】乔治.索雷尔,2003,进步的幻象,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美】威廉.威尔逊,2007,真正的穷人:内城区、底层阶级和公共政策,成伯清等译,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法】列斐伏尔,2003,现代性和空间的生产,王志宏译,上海人民出版社。

郭景萍,2010,情感社会学:理论·现实·现实,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

【法】Edward·Soja,2006,后大都市:城市和区域的批判性研究,李钧等译,上海:上海教育出版社。

石计生,2010,奇观东方主义,城市文化研究读本,石计生编,南京大学暑期课程内部参考资料(未公开发行).

大卫·哈维,时空之间,2008,都市空间与文化想象,都市文化研究第五辑,上海三联书店。

曲广娣,2008,流城市分化:旅游者和流浪者浪乞讨何以成为可能——对流浪乞讨现象的法社会学考察,北方法学,2008.1

应若平、 周其林、颜欢、左光明,2005,流浪乞讨群体状况调查,中国社会保障,2005.8

吴丹梅,2010,我国流浪乞讨现象的影响及其规制体系之建构,边疆经济与文化,2010.1

车海波,2004,转型期城市乞丐群体研究,武汉大学硕士论文·

金青兰,2006,“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城市乞丐问题—以“禁乞争论为”中心,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敬坤,2005,治理城市乞丐问题的公共政策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彭元文,2007,城市分化:旅游者和流浪者,来源:南方周末,(笔者参考文章出处)http://news.ifeng.com/opinion/200712/1202_23_318431.shtml

----,2008,记录城市屋檐下的流浪者生存状态,浙江在线永康频道,http://www.zjol.com.cn/06yk/system/2008/02/01/009191479.shtml

陶维洲 张瑜,2010,城市流浪者露宿街头常说“没冻死就好”, 现代快报,2010年12月19日,转自腾讯网

附录1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来源  http://www.oklink.net/flfg/law/a10314.htm

 

【颁布单位】国务院

 

【颁布日期】 19820512

 

【实施日期】 19820512

 

【内容分类】民政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城市流浪乞讨人员收容遣送办法

 

                                   

 

 

                                 全文

 

   第一条  为了救济、教育和安置城市流浪乞讨人员,以维护城市社会秩序和安定

 

团结,特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对下列人员,予以收容、遣送:

 

   (一)家居农村流入城市乞讨的;

 

   (二)城市居民中流浪街头乞讨的;

 

   (三)其他露宿街头生活无着的。

 

   第三条  收容遣送工作由民政、公安部门负责,具体办法由省、市、自治区人民

 

政府根据实际情况确定。

 

   第四条  在大城市、中等城市、开放城市和其他交通要道流浪乞讨人员多的地方

 

,设立收容遣送站。

 

   第五条  收容遣送站应当及时了解被收容人员的姓名、身份及家庭住址等情况;

 

安排好他们的生活;加强对他们的思想政治教育;及时把他们遣送回原户口所在地。

 

   第六条  被收容人员必须遵守以下规定:

 

   (一)服从收容、遣送;

 

   (二)如实讲明姓名、身份及家庭住址等情况;

 

   (三)遵守国家法律;

 

   (四)遵守收容遣送站的规章制度。

 

   第七条  收容遣送站对被收容人员应当及时遣送,不得无故延长留站时间。

 

   第八条  省、市、自治区之间的遣送工作,采取对口接收的原则,由对口遣送接

 

收的收容遣送站统一接收、转送。

 

   第九条  被收容人员的安置工作,由其户口所在地人民政府负责。

 

   对遣送回去的被收容人员,由当地人民政府责成有关社队、街道妥善安置,认真解

 

决他们的生产、生活困难;对无家可归的被收容人员,由其户口所在地的民政部门负

 

责安置;对遣送回去的被收容人员,户口已经注销的,公安部门应当准予落户。

 

   第十条  收容遣送工作人员应当遵守国家政策、法令,严禁违法乱纪。

 

   第十一条  本办法的实施细则由民政部会同公安部制定。

 

   第十二条  本办法自发布之日起施行。

 


[1][1]参见张鸿雁,2010,城市文化资本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再版前言第1-3页。

[2]笔者本文的研究对象主要是城市乞丐,根据笔者研究对象的界定和国家对城市流浪者的界定,城市流浪者和城市乞丐相互关联度极其密切,两者经常转化,因为城市流浪者意味着居无定所,没有固定收入,虽然也有拾荒者,但是绝大多数都要靠乞讨度日,而且根据笔者了解,城市流浪者中的拾荒者在青黄不接的时候也会乞讨度(钱财饭菜衣服等)过难关,因此笔者本文中城市乞丐和流浪者连着说是为了逻辑上更紧密点,但是笔者关注的是城市乞丐,因为笔者觉得这一对象在乞丐和城市流浪者中更具代表性,城市乞丐的异化为职业乞丐这一问题是城市乞丐问题乃至流浪者遭受歧视的根源,特作出说明,后面不在重复解释。

[3]这是部分学者的观点,事实上笔者认为,不稳定性是城市自身的流动性性质所致的风险所致,把这种风险拿给流动性的弱势群体本身是不合理的。

[4]详见维基百科和附录19825月颁行的城市流浪者管理办法。

[5]参见维基百科。

[6]参见张鸿雁,2010,城市文化资本论,南京:东南大学出版社,再版前言第1---3

[7]例如前面提到的孙志刚案,详见维基百科孙志刚案。

[8]参见敬坤,2005,治理城市乞丐问题的公共政策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

[9]  参见车海波,2004,转型期城市乞丐群体研究,武汉大学硕士论文 ;金青兰,2006,“社会排斥”视角下的城市乞丐问题—以“禁乞争论为”中心,吉林大学硕士论文·

 

[10]当然社会对于乞丐的歧视不仅仅是因为乞丐职业化,但是乞丐的职业化更加重了其实的程度。笔者认为导致乞丐受到社会歧视:A价值观传统的地位思想底层人们只有道德上的可怜,无义务正视, B,西方形式美学和东方文化集合产生了世界的东方奇观主义,大家喜欢看淡而直接的奇观,这是一个合乎西方轮廓高鼻子大胸西方美学的影响:形式美学和奇观东方主义:奇观东方主义是一张西方撒下的挣不开的甜蜜之网,东方人多么爱被她缠住,东方主义很难被发脯俊男美女加上流行歌曲与摩天高楼的时代(石计生,2010)大家越来越注重喜欢直觉上带来的“快感”(pleasure)的“震惊”(shock),人们远离的泥土,走进了“模仿”的时代,再有没有人真正在事物真正的样态和内在,在狂欢和短暂的仪式直觉的审视着这个世界。乞丐作为外观不好的个体难免引起视觉上的不快,比较讨厌。C主流社会污名化  职业乞丐增多----被骗论,致富论流行---主流社会的厌弃,避而远之,这群被证明的痼疾被以正义之名进行被区隔,以至于主体社会和这群孤独的家伙们被划定在另一个世界,人们理所应当的忽视他们的存在,人们只是可怜他们,但是没有人真正的想帮助他们。

[11]笔者搜索的关键词主要是乞丐、流浪者、要饭,讨饭等,选了有代表性的40多篇共70多页进行研究。

[12]笔者搜索的关键词主要是乞丐、流浪者,选了有代表性的三篇较长的硕士论文,十篇学术文章进行研究。

[13]参见车海波,2004,转型期城市乞丐群体研究,武汉大学硕士论文;另参见敬坤,2005,治理城市乞丐问题的公共政策研究,苏州大学硕士论文http://news.lsol.com.cn/html/shipin/xinwenlanmu/shequzhitongche/2009/1123/4061.html  http://v.youku.com/v_show/id_XMzA1ODc0OTky.html

 

 

[14]在概念的分类上,笔者参考了车前波

[15]文中照片如无特殊说明均来源于网络图片,图片标题为笔者所加,下同。

[16]基于对相关研究对象隐私的尊重,本文对相关信息都做了处理,特作说明,下同。

[17]参见----2008,记录城市屋檐下的流浪者生存状态,浙江在线永康频道,http://www.zjol.com.cn/06yk/system/2008/02/01/009191479.shtml

 

[18]参见杨善华等编,2005,西方社会学理论(下),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第205页。

[19]详见正文,意思是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1]详见正文,意思是分布呈现一定的空间分布规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933645-690384.html


下一篇:实习生和试用期制度:新的剥削方式
收藏 IP: 219.219.123.*| 热度|

6 曹聪 李汝资 文克玲 叶威源 罗春元 EroControl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9-27 07:1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