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化柏林
一、讲课获得劳动报酬,听课要有经济付出
这个方面是普遍的,没什么好说的。但有一点需要指出,周末请小学或幼儿园老师吃饭都排不上队,而到了大学或研究生阶段很人有学生(更不用说家长了)请老师吃饭了(导师除外,本文特指讲课的教师),特别是本科生,很少主动接近老师,除非考研咨询或工作牵线。
二、听课可以睡觉,讲课不能睡觉。
有几个学生睡觉,一般不影响老师讲课(有些课上,学生一片一片的睡觉,老师还能讲下去,这种老师让我佩服),可是如果老师昨晚没休息好,是没有办法在课堂上睡一会儿的,哪怕是一分种的时间。有学生睡觉,我总是很感激,总是想自己讲得不够精彩,想办法提高自己的授课水平。有些老师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往往通过讲笑话或者播放多媒体来解决。可是有时讲得笑话和上课内容没有关系,或者笑话已在网上广为传播。如何能从笑话或生活轶趣中加深对的知识理解与把握,并从中得到启发,是需要一点功底的。第一节课不来是学生的问题,以后的课不来就不完全是学生的问题了。因为学生偶尔旷一两次课,不影响他对知识体系的理解,也不影响他的考试过关,考试前好好看书,可能考得更好,那干嘛一定得来听课呢?所以老师应该在讲课中提高自有知识的比重,特别是一些隐性知识与感悟。
三、认识老师易,识全学生难
听课人很容易记住老师的名字,而讲课的人很难认识所有听课人。给研究生上课还好一些,给本科生上课就更难了,几个班合在一起上大堂,往往是阶梯教室一百多号人,能认清班长与前排的学生就不错了,还好我现在不用给本科生上课了。这对老师是最大的不公平,是一种严重的信息不对称,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入手。对于教师:教师要多提问(而不仅仅是点名),增加实习与项目实战内容;对于学生:课上要不停地发问,打断老师的讲课,从而让老师有更多的机会认识听众;对于教务管理人员:应提供带有照片的学生花名册。
四、听课长学问,上课亦获提高
在课堂上,老师传授知识,学生获取知识是普遍的规律。但是为了给学生那一碗水,老师需要准备一桶水,所以讲课时无提高,但备课过程却有相当大的提高。讲课过程中老师获得的知识少于学生获得的知识,这一过程从小学到大学本科基本适用,博士也基本适用,但硕士并非如此,小学到大学本科都是老师讲学生听,所以如此;而博士大多数是学生讲,老师点评总结,很多课老师讲的时间占不到一半,所以师生倒挂。而硕士课的互动与讨论最为充分,硕士生的创新想法(二十多岁,虽无严格的理论体系与研究方法,但对新生事物特别敏感)非常丰富,老师能从学生的想法中得到启发或者反思。从教学相长的角度,都提高了。
五、讲课是前端开放,听课是后端开放
研究生的讲课教案大都是结合自己的科研工作。老师要在上课前准备一桶水,所以备课过程很辛苦,特别是制作课件,有时课件中的一个页面(图)就要花上几十分钟。而听课往往不需要很多前期准备,课后有些作业,或者是课上不了解的术语与知识点,课后上网搜索或其他资料查询。如果让学生课前能够自觉地去预习,那老师的水平就很不一般了。
六、讲课很累,听课也不轻松。
讲课很累,但听课也不轻松。讲课讲累了,可以坐着,可以站起来,可以在黑板上写写字(我个人非常有喜欢有黑板的教室,白板写字一点感觉都没有),而学生坐在那里往往被要求不能随便乱动。而且当看见学生先是瞪着眼睛充满疑惑后有微微点头释放前疑的过程,心里会有一种莫名的欣慰,这是一种认可,是一种对劳动的尊重,会享受这种自己劳动对别人有所帮助的过程。而有些课听也很累,不听也累,特别是烦得你都睡不着的那种课(工作之后很少听到这种课了,但是有很多这种会)。能让你睡着还不算太差,让你连觉都睡不好的那种课才是水平差的最高境界!
不求每一分钟的讲解都让学生记住,但求每节课有学生值得记忆的东西;不求自己的传道授业能对他们的人生有多大的影响,但求在以后的人生道路中需要时能够回忆起老师当年的点拨。这是我的为师原则,也是我的努力方向。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5 15:1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