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跋:多日未梳妆,窗前已荒芜;今日扶锄柄,汗漓两风袖。)
刚刚在南京开完CPS 2007 Fall Meeting,据说有1600人参加。突然对参加学术会议有了一些想法。
我们这些在科研江湖走动的人们每年少不了参加一些国际或者国内的学术会议,就像武林江湖好手参加那些武林盛会,目的既是展示新修练的几招几式,也是与对手切磋心得体会,还有就是结识朋友讲究江湖道义。比起终日坐在密室里面打禅参悟和潜心撰写科学的“葵花宝典”来,参加学术会议有其不能替代的功用。
既然参加的会议多了,就有了各式各样的感受和谬论。
现在的各种学术会议那个多啊,只要你愿意又有资助来源,你就可以一年到头从一个会场奔赴另一个会场,而且可能还是不够份。每个学科领域有世界性和全国性的大会、有专业和专门学术组织的讨论会、有大的科研项目组织的专题论坛、还有各类专题学习班性质的论坛。有学科纵向的大会、也有类似中国科协大会那样横向的大会。这些会议在日程上排起来那简直就是你方唱罢我登场,我方拜拜赶下趟。真个是名目繁多、不一而足。
到欧美去参加学术会议,比如我常去的MRS和EMRS之类,学到的新进展和见识的新成果自然很多。只要认真抵抗睡虫,收获一般颇丰。但是,很多情况下是“拼上时差去,大堂之下鼾声急。鼾声急,待到睡眼初惺忪,伸展双臂舒怀逸。却已是,青山绿水终别过,佳人背影稀。”等到时差回转,会议大概就差不多了。然后是打道回府或者再顺访同门客栈一两家,刚刚调整过来的生物钟回到家里又要掰回来。那个难受劲儿实在是减肥的良药偏方。这种会议开了几次感觉不爽,然后就斟酌左右。实在是非常好的会议就硬起头皮去开、去讲、去讨论、间歇着去打盹。这样的会议不能每年都去,隔断两年去一次是比较实惠而有效的。
在国内参加学术会议就要容易和轻松得多。国内各种会议似乎名目更加繁多,我有时甚至会接到邀请函去参加改革高层论坛亦或是创新企业家大会,只要交注册费5000大元云云。国内的学术会议比较讲究地点、社会活动和领导出席之类,这些有时可能比学术报告和交流本身更为重要和吸引人。国内会议一般要管饭,还要弄个华彩演出什么的,因为这是中华文化的美德所在。因此,一般而言国内开会也是改善伙食和增加历史地理人文知识的好机会。在目前大多数科研人员收入微薄的情况下,这种模式还是必要和合理的,不该一棍子全打趴下,而且这种情况目前正在改变。
现在科学技术这么发达,就像社会分工或者武林门派日益繁多一般,诞生的学术会议比雨后春笋是要稍微差一点。古人说:学术会议的林子大了,什么鸟都有(^_^)。开学术会议的目的也从最初的学术交流慢慢伸缩、分叉、折叠、扭转到现在酱醋酸辣甜五味齐全的复杂patterns。
比如,有些会议开得极为成功,形成一个很好的产业链。例如美国的MRS和IEEE之类就开出了产业和盛誉。我国的一些系列会议也开出了大楼和汽车,很不容易。其中的经验和子丑寅卯很值得举办学术会议来进行研讨和总结。
再比如,有些会议开成了论文生产机器,使得参加会议的预期成果中加入了创新性的发表论文这一条。即便是像美国的MMM会议也不能幸免,竟然在JAP上发表论文专辑。一时间“风起云涌不觉早,云开日出赏晚霞”啦。EMRS也是开得让Elsevier Publishers“阅尽风华一年去,尝罢秋月待来年”。在SCI一夫当关、万夫莫开的阵势下,这些会议开得是如火如荼,一年更比一年强。与此对照的是,会议的初始宗旨反而是“洗脱铅华总隐去,醒来不知落谁家”了。
让我感到惊奇的是,CPS Fall Meeting大概算是一个异数。这个系列会议每年一次,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0 12:43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