走神的微光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starofresearch 教学无止,教学相长。

博文

独生子女随想

已有 4800 次阅读 2019-9-16 05:39 |个人分类:谈心|系统分类:人文社科

写在前面

————


最近和朋友聊到独生家庭和非独生家庭的孩子对于同一情境的反应有所不同。自然而然地引发了一些关于独生子女的思考。

独生子女,是时代造就的自带话题属性的群体。作为其中一员,我会因此有什么不一样呢?

本文是我在生活中一些有所感触的瞬间,或与自己的独生经历有关。

 

  1  

· 关于奋斗 ·

 

讲一个突然觉得自己需要努力生活认真赚钱的瞬间:

 在合租的房子里,打开冰箱的一瞬间,看到其他租客的食物,然后突然意识到,这个房子里有一部分是不属于我的。

 我们这一代独生子女,在年幼的时候,生活中所拥有的一切都可以说是一个人独享的。从冰箱里的吃吃喝喝,到屋子里的每一个角落,都是自己的领土。而长大步入社会之后,突然发现,没有什么是本来属于自己的,从一日三餐,到租或买一间合心意的公寓,都需要付出极大的代价去换取。

生活给我们上的第一课是:原来,没有什么是可以轻易独享的。从小的时候一个人在房间里为所欲为,到长大后发现连卫生间都需要和人共享,落差带来的冲击,大概会是独生子女特有的感慨

 

  2  

· 关于独立 ·

 

再来一个“觉得没有什么大不了”的瞬间:

在外地生活,常常听到别人说一个人很困难,或是很孤独,需要下很大决心。但是我却不以为意,觉得有些小题大做,其实没什么大不了。

倒不是想标榜自己内心有多强大,单纯是因为从小的世界都是自己一个人,放学回家一个人,在家一个人,玩耍也常常一个人。童年的大部分时间里,一个人是最正常不过的状态。反而是,和很多人在一起会不适应。即使和朋友们聚会开开心心,结束后,总得要回家一个人待一阵才能恢复平静。

事实上,现代城市生活非常便捷,公共服务都比较周到,为一个人的生活创造了可行的条件,从这个角度讲,一个人生活也并不等于独立。而作为独生子女,即使习惯了一个人生活,也还是需要亲情友情爱情的支持,才会觉得生活是精彩而幸福的。

 

  3  

· 关于感情 ·

 

接上文,之所以敢说在外生活没有什么大不了,主要还是因为有朋友在:

 以我自己的体会以及小范围的的观察看,独生子女对于朋友的需求是很高的。

既然没有兄弟姐妹,从小便是和邻居同学游戏,相当多的社交情绪都是在与朋友的互动中完成的

 这种对于朋友的需求的特点是,并非一定需要和某个或某些特定的朋友长期交流感情,而是自己的生活中一定需要有一群朋友在身边,可以是流动的变化的不同的朋友,但是需要保证一定的数量和质量。相对而言,非独生的朋友来说,更强调生活中有固定的朋友或固定的关系,更加注重经营有特定对象的关系。

 每次换一个地方,如果当地没有谈得来的朋友,日子也会特别难捱。幸而每次最终还是会遇到很好的朋友。

想来,人的感情需求,往往还是和原生家庭以及儿时的经历有关。

 

  4  

 · 独生女 ·

 

过去我身上存在一种对自己性别否定的倾向,后来在不少独生女孩子身上都能见到,具体表现为:

喜欢标榜自己像男生,比如我小时候非要剪短发,乐于说自己是女汉子。甚至会嘲讽看起来温柔可人的女孩子。。。现在想起来真是非常汗颜。

问题来了,为什么会在自己还是个孩子的时候,就想要否定自己的性别呢?一个可能是,因为我们从小就生活在一种与男孩子同台竞跑的状态,而不少老一辈的家长会有意无意评价女孩子容易分心后劲不足等等,总体而言就是否定女生的发展潜力。年幼的我们便会不自觉压抑自己的女性特质,以像男孩子为荣了。

现在只想由衷说,做女孩真好。当然,还是常听到有人说“女生啊,想得太多。。。”嗯,这大概就是女孩子的天赋,丰富的感知力,可以帮助我们认识世界且激发创造力。

你看,这可是个超能力呢! 

 

后记 |

 

独生子女一代,从出生开始就是被评价对象。有的说,我们从小被捧在手心里,处处被宠爱,任性霸道。有的说,我们中年之后上有老下有小,却没有兄弟姐妹可以分担,日后养老堪忧,实在可怜。

前者,透着理性的光辉,但,千万个独生子女家庭,有千万种经济状况、父母理念、地域因素,都可能导致教育的巨大差异,拍脑袋式分析看似有理,其实多是旁观者泛泛而谈的臆想。

后者,大概对高速发展带来的巨大压力感同身受,但将压力一股脑投射到独生子女上来,未免太特殊化这一群体了。事实上,财务养老的小心考量,身处这个时代的每个人都要面对,大多数人都生活不易,尤其是快节奏的城市上班族,即使有兄弟姐妹,恐怕也难高枕无忧。

想要对任何一个群体做出统一评价都是很难的。世界上有很多陈列因为所以的“合理”推断,但未必是事实。想要真的了解一个群体,那就要从这个群体里面的人入手,一个一个地去接触了解,所得才是真正的事实。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89891-1198108.html

上一篇:香港故事02 · 学粤语记
下一篇:加国一年备忘
收藏 IP: 72.143.107.*| 热度|

11 段含明 鲍海飞 信忠保 孙颉 孟秋为 周忠浩 王安良 贺玖成 武夷山 李雅娟 张鹰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2 20:2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