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直以来都有记周记的习惯,所以开博客之初以为写好科研心得很简单。然而回看去年一整年日记本里写下的内容,好多都是记录科研状态不佳的反反复复。忍不住噗哧笑出声来,原来除了做实验,我的博士生活是如此琐碎,如此需要倾诉:D 有时是与实验技术的死磕,有时是与导师意见相左的苦恼,有时则是疲惫的叹息。。。凡此种种,大约在今后的时间里还是会不断地周而复始,有没有什么办法把这样的情绪转化成更为轻松的能量呢?
今天看到一个情感咨询案例,提问者说和男朋友处了一阵但是感觉分歧很多,但又觉得这是自己带回家的第一个男朋友,因此不想就这么散了。咨询师对此的回应是,“来都来了,就别变了“是一个典型的思维陷阱,这种思维方式一直在为过去买单,如果不改变就要搭上一生的幸福,而人应当改变学会为未来买单。虽然这是一个人人都懂的沉没成本概念,但是仔细想想,我在自己的科研生活中遇到不顺利也经常会有,“既然一切都不怎么满意,就这么浑浑噩噩混到毕业吧”这种破罐子破摔的心理。然而有一天过一天不就是一种典型的让过去的不爽拖累了现在和将来的模式么?
虽然退一步讲,博士就算过得很差可能还是比不上案例中的姑娘人生伴侣选择失误的来得恐怖。不过以未来的时间和快乐来支付过去实在是太不明智了。所以也许我应当做的不是仅仅重复“忍”和“无所谓”,也许应是往最坏打算这几年科研上做不出什么好的成果,其他的自己喜欢的事情是否能抽空做一做,至少会有更多的快乐呢?又或者Plan A不顺利,给自己找一个Plan B作为未来方向呢?
这听起来好简单,想要行动起来又有点难。大概是每天两点一线的工作惯性很大,想要有所突破总是很难。改变面临的可能的风险和附加的工作量会让人潜意识退缩回过去吧。不过想一想如果不改变自己就一直在为不开心的过去增加沉没成本,一直在透支未来的美好,还真是觉得很紧迫呢!想到这里,那些第一年勇敢换老板,转研究方向的同学真的是做出了极为积极主动的改变命运的选择啊。
虽然暂时并没有习得情绪转变的法门,但是从现在起练习那么每当遇到不开心时,告诉自己“也许是时候改变了,如果不改变就如同找错了人生伴侣呐,莫要纠结不开心,赶紧找点开心而有价值的事情做”总是不算太晚的:P 咦,这里出现了另一个问题,开心而且让自己未来价值最大化的事情是什么呢?这大概是一个非常个人化的问题,要好好问问自己的内心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1:4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