zhujie8116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hujie8116

博文

从家庭的角度管窥大学生心理问题

已有 2848 次阅读 2013-9-22 11:27 |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大学生, 心理问题

据相关报道,目前在我国,大约有25%的大学生有心理障碍,且呈上升趋势。大学生中常见的心理障碍有抑郁、焦虑、强迫症、睡眠障碍、人际关系敏感、物质滥用、严重的有自杀念头等。随着时代与科技的发展,越来越多的大学生有可能患上网络、游戏成瘾等心理问题。就北京师范大学在1378名大学生中做过的一份调查结果表明,就是否有自杀念头这个问题上,71.4%的大学生从来没有过自杀念头;26.5%的大学生偶尔有自杀念头;2.1%的大学生经常有自杀念头。超过1/4的被访者曾经有过自杀念头,这个数据是十分惊人的。由此可见大学生的心理问题已经严重到了让人担忧的境地。

《中国普通高等学校德育大纲》中有明确的规定,德育的内容应包括政治教育、思想教育、道德教育和心理教育。因此心理教育是高校德育工作的重要组成部分。大学作为人生的重要阶段,充满机遇和挑战。求学、就业、交友、恋爱等使大学生面临多维的人生选择,现代社会竞争日益激烈,人际关系纷繁复杂,而校园与社会的联系直接、迅速、频繁。大学生思维活跃,情感丰富,但缺乏社会经验,其思想处在正在形成但尚未定型的时期,很容易受到社会思潮和社会变革的冲击,这些都会使大学生承受很大的心理压力和心理困扰。因此,消除大学生的心理障碍,保证大学生心理健康,引导大学生在社会变革中主动适应社会,对于培养大学生成为真正全面发展的高素质人才,更好地为国家和社会服务具有重要意义,这也是高校德育中不可缺少的内容和环节。辅导员作为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责无旁贷。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中要善于发现相关大学生存在的心理问题,笔者根据相关工作经验,发现以下家庭结构的学生最容易出现心理问题,需要辅导员在日常的工作和生活中给予更多的关注与关爱。

一、单亲家庭。这里面有父母离异,也有年幼时父母中的某位非正常死亡的。父母是孩子最好的老师,并在孩子的成长中扮演着异常重要的角色,如果父母不健全,孩子在多年成长中很可能会出现定位不准确,比如单身母亲带大的孩子性格可能会比较内向,不善与人交流;而单身父亲带大的孩子可能会比较强势,做事不够仔细,不容易与他人融洽相处。有调查揭示,离异家庭青少年学生在活动情况、社交情况、学校情况等方面均低于完整家庭青少年学生;相反在抑郁、交往不良方面的行为问题上又全部高于完整家庭青少年学生。因此父母家庭环境对孩子的影响不可小视。

二、特困家庭。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作为大学校园中一个特殊的群体,有着自己独特的心理特征和行为倾向,他们通常对一些东西特别敏感,这使他们内心世界常常充满痛苦和冲突,产生了“心理贫困”的现象,轻则抑郁失眠,重则出走或轻生。在创建和谐社会的今天,如何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贫困”问题是摆在高校教育和管理工作面前的重要课题,也是构建和谐校园,践行科学发展观的一项紧迫的政治任务。

三、溺爱家庭。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的生活水平逐渐提高,越来越多的孩子是在父母的溺爱中成长的。到了大学,大家住在同一个宿舍里,一下子就变成了平等的交流,每个孩子一下就少了在家庭中那种被父母宠着的优越感。这时,需要经历成长“心理断乳期”,在这个特殊时期,会遇到各种各样的心理问题。被媒体曝光的大学生刘海洋泼熊事件、马加爵杀人事件已给社会、学校、家庭、学生敲响了警钟。

这三种家庭中的孩子内心或多或少存在影响心理健康的危险因子,如果我们辅导员在工作中不及时疏通或觉察,容易导致这类学生心理的累积、迁延、演变从而造成心理障碍、心理疾病乃至精神疾病,对个人健康、生命安全、家庭幸福、工作效率、社会和谐均造成持续的不良影响。笔者结合自己工作中的相关经验得出以下心得:

一.引导大学生正视离婚现象。大学生已经成年,我们可以引导大学生正确理解离婚:首先,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爱情观。其次,正确看待离婚现象。单亲及单亲子女这个角色并无好坏之分,而是一种正常的身份,这一理念有助于单亲大学生客观地看待自我,认同自我身份。有知识、有理想、有文化的大学生们,不要因为父母的存在的问题而倍感蒙羞,要正视它,它是一种解脱,同时也是另一种幸福。

二、给予单亲大学生更多的关爱。单亲大学生大多不愿意向他人倾诉心中的烦恼,其怨恨和不满堆积久了,必将引发心理和行为问题。因此我们要帮助这样的大学生建立正确的认知系统,纠正他们头脑中的非理性观念,使他们从更积极的角度看待生活中所发生的变化。实践证明,坦率地表达内心的愤怒和抑郁情绪,心情会变得舒畅,压力会减少,与情绪体验同步产生的生理改变也将较快恢复。

三.消除困难学生心中的一些非理性认识。引导困难学生树立正确的贫困观。贫困是由多种原因造成的,一个人的家庭出身是不能选择的,这种贫困并不是耻辱,不必因此而自惭形秽。对困难学生的思想教育要突出情感方面的感染。解决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心理问题,与高校辅导员的思想政治教育是密不可分的。高校要通过各种途径和方式加强困难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加强就业意识教育,帮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树立起正确的就业观,消除自卑心理,培养主动的、积极进取的就业竞争观。

四、构建三级心理健康教育预警机制和快速反应系统。第一级:班级设立心理健康委员,开展朋辈心理互助。充分发挥学生干部、学生党团员的作用,广泛联系同学,加强思想沟通,及时了解学生的思想和心态变化,发现异常情况,及时向班主任、辅导员、或向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求助。第二级:院党政干部、教师,关爱学生,密切关注重点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学院成立心理健康教育工作站,有针对性地与学生谈话,帮助学生解决心理困惑,对重要情况,立即向学校分管学生工作的领导报告,及时为学生提供帮助,进行危机干预。第三级:大学生心理健康教育工作领导小组、学生工作处、心理健康教研室及大学生心理咨询中心,及时组织开展大学生心理健康测评,建立大学生心理健康档案,筛查出需要主动跟踪的对象,指导相关部门人员开展心理健康教育工作;对大学生中出现的心理危机事件进行及时处理、疏导和危机干预。

五、开设心理课堂、开通家长咨询电话,取得家长的信任、理解和配合,提高家长的教育能力。利用各种纪念日使同学们学会感恩所有帮助过自己成长的人;学校还可向家长发放“心灵绿卡”,公布学校心理健康教育工作人员的电话,鼓励家长就学生心理健康教育问题主动与学校辅导员、班主任及心理咨询中心工作人员联系。

综上所述,大学生心理健康工作任重而道远,作为辅导员老师,要不断学习相关心理学的理论知识,掌握过硬的理论方法和实用技巧,在自己的工作实践中注重总结提高,耐心细致,持之以恒,坚持不懈,激励学生不断努力,舒解他们的烦闷,启迪他们的心灵,使自己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82326-726860.html


下一篇:辅导员在军训工作中一点体会
收藏 IP: 121.248.145.*| 热度|

1 chenhuansheng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7-28 02:24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