lfmtju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lfmtju

博文

从“野渡无人舟自横”引出的一段跨学科合作的佳话

已有 4617 次阅读 2013-4-6 18:14 |系统分类:科研笔记| 合作

1  引言

        1997年天津《今晚报》副刊刊登了博导征文启事,天津大学力学系王振东教授以“野渡无人舟自横[1]”为题写了一篇1300字短文应征,刊于1997年9月20日副刊“日知录”拦目[2](后又收入1998年天津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博导晚谈录》一书[3])。这篇短文主要是引了唐朝著名诗人韦应物的《滁州西涧》等诗句,说明诗中反映了不少流体力学道理。1997年11月18日出版的中学《语文报》又全文转载了它。

 

2  从“野渡无人舟自横”引出的一段跨学科合作的佳话

        有趣的是,《今晚报》的这篇短文促成了一个跨学科的合作。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75岁的老专家陈世畯教授(1923-2004)看了《今晚报》副刊的短文后,托天津大学精仪学院的齐龙老师找到王振东老师,约去他的办公室晤谈[4]。陈世畯教授是国内外知名的神经内科专家,从上世纪五十年代初就致力于我国神经内科学的建设与发展,特别对神经电生理和难治性癫痫有独到的研究。当时陈世畯教授正计划从非线性动力学的角度对一种难治性癫痫——婴儿痉挛综合征进行进行基础研究。陈世畯教授毕生博学,他知道流体力学中的湍流也是一种自然界存在的典型非线性现象,看到王振东老师在《今晚报》副刊发表的文章后,非常感兴趣,就通过齐龙老师联系希望与王振东老师见面。见面后,陈世畯教授拿出早就准备好的写满两页纸的问题与王振东老师探讨。王振东老师认识到这是一个促成两个学科发展的很好切入点,就引荐我拜会了陈世畯教授,我当时只有三十岁,经过几次交流,陈世畯教授平易近人,淡泊名利,治学严谨,给我留下了深刻印象,从此与陈世畯教授成为忘年交。当陈世畯教授得知我正在用子波分析的方法对湍流实验测量时间序列信号进行分析并取得较好效果,而且通过文献检索发现,当时国际上已经兴起用子波分析对神经电生理信号进行研究的热潮,就让我试着用湍流时间序列信号的分析方法对婴儿痉挛征脑干诱发电位信号进行分析[5],经过努力取得成功。陈世畯教授以75岁高龄开始自学高等数学、积分变换和子波分析等数学理论,并动员实验室他的助手一起学习,还请来南开大学数学系的老师进行辅导。后来他的两位助手均以有关癫痫脑电信号子波分析的研究内容获得研究生学位。当时陈世畯教授已患有肺癌、肝癌、肝硬化、糖尿病等多种疾病,但他仍坚持带病工作和学习,他曾戏称自己“破罐子破摔,豁出去了。”我们听到后,无不为之动容。可惜的是,陈世畯教授终因医治无效,于2004年去世。陈世畯教授去世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与天津大学流体力学实验室开展的神经电生理信号多尺度分析及其临床应用的合作研究不但没有停止,反而得到更大发展。我们先后与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内科合作,开展儿童失神癫痫、青少年肌震挛、抽动秽语综合征、克雅氏脑病、阿尔采莫氏病的神经电生理分析研究,取得了大量研究成果。这些研究成果不仅在国内外产生了重要反响,而且在国内带动了多个医科大学的神经电生理学科与理工科学校的合作。

 

3  几点感想

        通过这一事例我们深深体会到,各学科都有各自的特长和特色,科学技术要发展,不同的学科之间必须要互相交叉,互相结合,互相吸取对方的长处,才能产生新的学科生长点,才能创新,科学才能发展。如果一味闭门造车,学科发展的道路只能越走越窄,是没有前途的。陈世畯教授、王振东教授等老一辈科学家为了科学的发展淡泊名利,承前启后,甘当人梯,促成了看似距离甚远的两个学科互相结合,产生了学科交叉点,老一辈科学家的这种大家风范永远是我们学习的榜样。

        在当前国内的科研管理体制和绩效评价机制导向下,大家都争着当课题负责人,都争着当论文第一作者,同行之间互相防范,科研合作越来越少,不同学科之间的学科交叉更是少之又少,这样不正常的科研环境不利于我国科学的发展,更不利于培养具有良好道德和素质的优秀科技人才。

        科学普及是一切科学活动的目的和归宿。利用科普形式,使不同社会分工和知识背景的人,互相学习一些不同领域的科学知识,互相吸取营养,互相借鉴,推动科学发展,本文是一个很好的范例。

 

参考文献

[1] 王振东,野渡无人舟自横——谈流体流动中物体的稳定性,力学与实践1992 Vol. 14 (4): 76-77

[2] 王振东,野渡无人舟自横,今晚报,1997-09-20副刊日知录

[3] 博导晚谈录,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1998:346~348

[4] 王振东,春潮带雨晚来急野渡无人舟自横的写作札记,力学与实践,2006,28卷3期:83-85

[5] 崔林阳,姜楠,陈世畯,用子波变换的能量最大准则分析婴儿痉挛症脑干诱发电位。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进展,2003,30(5):808-812。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73069-677546.html

上一篇:无尽的思念——纪念恩师舒玮先生诞辰八十周年
下一篇:谈谈流体中微粒的“功”与“过”
收藏 IP: 60.27.65.*| 热度|

3 曹聪 卢东强 zhangcz07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0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1 19:32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