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oshidaguan的个人博客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xiaoshidaguan

博文

缩小城乡差距,教育不可卸责 精选

已有 4400 次阅读 2016-2-25 09:33 |个人分类:教育视界|系统分类:观点评述| 城乡差距, 教育责任

  在普天同庆的春节期间,“发现引力波”“旺角暴乱”和“高雄地震”等事件牵动人心,而据人民网舆情观测室数据显示,“上海女孩江西逃年夜饭”是最戳中人们情感神经,引爆舆论的话题。该女孩到男朋友江西老家过年,看到一顿饭就后悔了,决定跟男朋友分手并立即回了上海。

  虽然这则新闻最终被证伪,但网友的围观让事件持续发酵。不少人将这归结为又一起“孔雀女”和“凤凰男”的趣闻,也有很多评论指责小姑娘“没有教养”、“城市病”和“歧视农民”。当然也有一些深层次的审视,比如城乡差距、地域文化、阶层固化与社会流动以及婚姻中物质与精神上的门当户对等。

  在一个价值观多元的时代,对于公众就这件事的不同态度,用一把尺子来衡量对错显然不合适,并且,舆论的洪流不应冲刷个体的婚恋自由,与其口诛笔伐中的女孩,不如深入探讨城乡差距,尤其是城乡之间割裂的生活方式和文化,这是当下一道绕不过去,值得认真求解的难题,对于教育领域来说,也是一剂清醒药。

  从报道中可知,上海女孩之所以有此举动,是因为她所感受到的农村与所在城市及社区差异巨大,颠簸的道路、黑乎乎的饭菜,较差的住宿和生活条件等,“比想象中的差一百倍,接受不了”,尽管这可能是男朋友父母认为的最好的招待。而这只是城市与农村存在极大差异的一个缩影,要知道城市文明与农耕文明之间由于地理环境、经济收入、政治权力和社会结构等的迥异带来的生活方式与文化传统的割裂,是历史积淀的结果。不过,家庭和学校作为对青少年社会化和“文化再生产”负责的教育主体,应该在缩小城乡差距上有所作为。

  按照著名的法国社会学家、哲学家和教育家布尔迪厄的文化再生产理论,教育不仅具有促进社会流动的职能,还有再生产原有社会秩序的功能。好的教育应该在再生产社会秩序的基础上促进阶层的合理流动.

  可城乡二元格局下的基础教育和中等教育,在当下承担了更多的再生产原有社会秩序的功能,这既表现在学校课程内容和学业评价的城市价值取向,导致城市学生比农村学生有更大的学业优势,也表现在家庭教育言传身教中,城市人对自身文化的傲慢和农村人对自身身份的自卑感,造成城乡文化之间的对立与隔膜。而文化障碍和经济障碍的双重作用,已成为生产与再生产社会阶层以及社会不平等的主要因素。基于此,“寒门难出贵子”的魔咒见证着教育在促进社会阶层流动上的无力感。

  好在,城乡之间的差距,虽然是绝对的,但可以相对缩小。“三农”问题是国家发展过程中不可被忽视的场域,乡村文化也不失存在的价值。著名作家冯骥才曾指出“城市文明比农耕文明进步是错觉”,随着农业现代化进程加快,城乡文化之间的调和性将更加明显,两者相互借鉴的空间也会越来越大。教育,不能为已有的城乡二元社会结构和秩序推波助澜,而要扛起责任,发挥职能,积极传递城乡文明的精华,并促进城乡文明之间相互融合与促进。

  具体来说,既要实现全民教育,确保所有适龄儿童都能上学,尤其是农村学生,提升他们基本的文化素养;又要实现公平受教育,缩小城乡学校在教育资源投入上的差距,在教材、课程设置、教育教学理念与方法等方面,也要体现城乡平等价值取向,并通过城乡发展史、城乡优秀文化教育等主题活动促进城乡学生对彼此文化有一定的了解和认同。而在家庭教育中,父母则可以通过旅行、亲友咨询和返乡、乡村体验等方式促进孩子了解城市和农村的生活环境及生活方式。

  来源:《东方教育时报》;文/肖纲领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9373-958476.html

上一篇:学校假期开放细化制度是关键
下一篇:追求的是优秀还是成功,结果大不一样
收藏 IP: 140.207.35.*| 热度|

7 黄永义 苏龙兴 刘彪 蔡小宁 韩永和 neilchau shenlu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18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扫一扫,分享此博文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6 14:3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