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前些日子曾推荐朋友看看《冥想》这本书,借着这个话题聊几句。我大概是10年前(2011-2012年)开始琢磨这个事的,那时做点心灵哲学的东东,然后就想能否把心灵哲学的一些内容用到实践层面,也算是对现实生活的一点观照,那个时候看了很多正念之类的书,如卡巴金等人的书,断断续续地这些年还真是积累与看过不少,总体感觉这就是一种自我关怀的技术,没毛病,通过自身的少许实践觉得还是有帮助的,值得推广。
冥想/正念的原理很简单:利用大脑能量供给的优先排序:呼吸在所有器官中优先级别排位第一。一旦启动冥想/正念,那么其他器官都要在能量供给的排序中自动退后,此时这些器官逐渐进入基本代谢状态,比如负责焦虑与恐惧的杏仁核也要安静下来,把优先权留给呼吸,这样杏仁核的兴奋程度就要降低,从而达到化解焦虑与恐惧的目的。其实,这个过程也相当于其他器官在这个过程中得到短暂的休息,因此,冥想/正念是一种很简单与有效的调整“身——心”的技术。
操作步骤(个人经验,仅供参考):
1、静坐。找一个安静的地方,以最舒服的方式坐下,双脚接地,双手自然下,全身放松;
2、微闭双目。尽量减少外来干扰(眼睛是人类获得感知经验的最主要渠道,占到总感觉信息的70-80%左右);
3、观呼吸。尽量把注意力放在吸进来与呼出去的气体上(气体本身是中性的,不负载价值判断),然后让注意力追随气体在身体内的流动;【这里有三种集中注意力的标的物:气体、咒语与美好事物。如果对佛教不理解,我的建议就是最关注进出的气体,如果想要更多的好心情,可以考虑一些人生中最简单、最美好的事,这些标的物的选择就一个原则:简单而美好,否则会产生更多的引申意义,从而导致分神,对大多数人来说就用呼吸就好了】
4、不责备自己,不评判、接纳自我。在呼吸过程中还会不经意间出现分神的现象,此时不用去责备自己,把注意力收回即可,可以反复这样做。
5、每次时间:3——10分钟即可。我们大多数的时候没有那么多时间,只要能安静3-5分钟就会让心情好很多,也会放松很多。时间充裕的时候可以多练练,时间紧张就来个快速的简洁版,效果几乎一样。练习时间长了自然会在大脑内形成一种新的神经回路(或称为习惯),也会在生活中自然进入调整状态。
最近五年感觉越来越累,而成效却越来越差,在时代大潮下所有人都一样,这是社会全面陷入停滞与退化阶段在个体生命里的呈现,我们无力去改变社会,那么学习一种自我关怀的技术就是每个人的基本功。
Meditation is a practice derived from Hinduism and Buddhism. The goal of meditation is to focus and understand your mind—eventually reaching a higher level of awareness and inner calm.
【大意】冥想是源自印度教和佛教的一种实践。冥想的目标就是集中注意力并理解你的内心,最终达到更高的觉知水平和内心平静。
那么,冥想/正念安全吗(有副作用吗)?
Meditation and mindfulness practices usually are considered to have few risks. However, few studies have examined these practices for potentially harmful effects, so it isn’t possible to make definite statements about safety.
【大意】冥想和正念练习通常被认为风险很小。然而,很少有研究检查这些做法是否有潜在的有害影响,因此不可能对安全性做出明确的声明。【我个人认为,由于可以随时退出,基本上没有安全或副作用之类的担心】
冥想的方式可以有很多变体,如投入的散步、听音乐、闭目养神、瑜伽、参禅(zen)等,由于没有对其他意识的主动排空,效果可能会差一点,但基本功能一样。我上面推荐的那本书《冥想》,作者是爱德华●维尔容(Edward Viljoen),他是来自南非的一名心理治疗师。它对印度的《薄伽梵歌》很有研究。内容就不介绍了,很简单的文字,就是尽量用最简洁的文字把你带到某种宁静的状态,即便不练,读读这类文字也可以让你达到内心放松的效果。
引用他的一句名言:专心致志具有神奇的力量!
关于书籍的信息如下:
爱德华●维尔容著,《冥想》,胡敏译,长沙:湖南文艺出版社,2015年7月出版;
定价:32元
难度系数:2.0
越来越繁忙的时代,注定是越来越无趣与无效的岁月,老了要学习做减法,如王勃所云:行到水穷处,坐看云起时。其实,安静地吸一支烟或者安静地坐在某个角落都是很舒服的事情,可这些正在成为渐渐远去的念想。当道路只剩下一条:只有拼尽全力才能过上一个普通的生活,那么自我关怀的技术就是我们最后的行囊。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2-7-10于南方临屏涂鸦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1-22 15:39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