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网络里谁能被更多的人听见与看见?
李侠
美国媒体传播专家马修•辛德曼(Matthew Hindman)撰写的《数字民主的迷思》是我在2021年里看过的最有启发性的一本书,他破解了世人关于网络的很多幻觉。我们大多数人凭直觉认为网络赋予了草根大众更加公平与开放的民主权力,事实果真如此吗?辛德曼通过实证研究告诉我们,这是一个群体错觉,按他的话说:我们最关心的不是谁发布了而是谁被阅读了。互联网的准入门槛虽然降低了,但是能被看见(点击量、链接)的仍然是那些传统意义上的各行各业的精英。网络世界流行的游戏规则仍然是赢者通吃模式。这是由网络结构的特点决定的,即网络链接是按照幂律分布模式运行的,换言之,网络上的头部站点将占据连接与点击的绝大部分,有些类似于二八原则(20%的网络站点占有了80%的链接与点击量),从这个意义上说,网络的集聚度甚至远超传统媒体的集聚度,正如辛德曼通过实证研究指出:最受欢迎的站点有着巨大的市场份额,前5位的站点获取了20%的网络总流量,但是50%的网络流量却要求我们去考察前500位的站点。这个结论直接表明克里斯•安德森(Chris Anderson)的长尾理论在网络领域是不成立的,即尾部站点的总流量可以等价于头部站点总流量的观点。
那么,网络世界中有影响力的主体是否会从精英模式走向大众模式呢?为了验证这个主题,辛德曼特意选取美国政治博客作为分析对象,通过对美国网络上政治博客博主的社会学特征进行分析,得到的结论与我们的想象几乎完全相反,政治博客仍然是高度集聚化的,名列前五名的博客流量加起来占到博客流量的28%,名列前十的博客占到48%,每日超过2000次访问的站点获得了样本流量的74%,其中排名第一的博客(每日科斯,DailyKos.com)自己就占到样本中所有博客流量的10%,由此可印证网络世界的集聚化程度比传统的线下世界更为严重。作者通过问卷调查发现这些著名博主大都是各种类型的精英,他们大多受过良好教育,很多拥有高级学位,在职业分布方面,这些著名博主其中很多是商业精英,要么是企业主,要么是企业决策者,或者技术精英,还有教授、律师、记者等。按照作者的说法,博客空间已成功再造了传统专家霸权的某些让人担忧的精英主义特征。一言以蔽之,真正能够被看见、听见的博主几乎全部是精英,甚至精英化程度更高。从这个意义上说,在网络世界里普通人仍然是无法被看到或者听见的。如果说,我们想象中的网络扩大了民主化的范围,其实那是很不靠谱的错误认知带来的假象。之所以会出现如此违背直觉的现象,是因为运营一个成功的博客,博主需要具有强大的分析能力,丰富的知识、必要的技术能力,以及更为重要的物质与时间保障,试问一个普通工薪族哪里有这么多时间和资源去运营博客呢?
作者在本书中还提到一个有趣现象,即消失的中层与向上渗透理论。所谓消失的中层是指在最大流量与最小流量之间的那些大量被忽略而无法被看见的网络站点,它们基本上处于不为人知的蛰伏状态。作者认为,在读者数量方面遭受最严重相对衰落的恰恰是那些中间阶层,由此可知中层民主是不现实的。至于,为何会出现消失的中层现象,作者并没有给出具有说服力的解释。而向上渗透理论简单地说就是指通过网络把公众的意见传达到精英层面,转变为可见的信息从而得到关注,这也是网络被无数普罗大众给予厚望的深层原因所在。其实,在笔者看来,网络无非是在原有的基础上又增加一批新精英而已,公众大多仍是处于被遮蔽与被忽略的状态,只有当公众的诉求与精英的偏好一致的时候,向上渗透才会发生,问题是这种精英与公众价值趋同的概率有多大呢?
据《中国互联网发展报告2021》显示,截至2021年6月,我国网民规模达到10.11亿人,从这个现实出发,加强互联网的政治与社会学研究在中国具有更为深远的意义,可惜这方面我们尚缺少深入研究,相信这本著作对于我们理解互联网的本质具有广泛的借鉴意义。
马修•辛德曼教授目前供职于乔治华盛顿大学(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他的第二本著作《互联网陷阱:数字经济如何建立垄断和削弱民主》(The Internet Trap: How the Digital Economy Builds Monopolies and Undermines Democracy,2018)仍是关于互联网的研究,据笔者所知,国内尚未出中译本,希望有出版社能够引进并出版,推进中国互联网的研究。
Matthew Hindman PhD , Hindman is an associate professor in the George Washington University School of Media and Public Affairs.
Email: hindman@gwu.edu
【博主跋】这篇小文章是前几天应胡老师之邀而写,写着写着就长了,后来一想干脆写细致一些,现发在《中国科学报》2022-1-28的A3版,这是原稿,合作愉快,是为记!
说明:文中图片来自网络,没有任何商业目的,仅供欣赏,特此致谢!
2022-1-28于南方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21:06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