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第一次听说“断亲”这个词是在2024年春节的时候,大致意思是指现在的90后或者00后,认为春节期间走亲戚没有任何意思,选择不走,即断亲。
原因是亲戚平时都不走动,到过年的时候,提个手礼到亲戚家里走一下,坐得时间也很短,基本上都不吃饭,甚至一天还要走好几家亲戚,不胜其烦,还不如选择不走。
后来到网上查了一下,断亲一词2022年的时候就提出了,该词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亲戚之间联系减少、走动减少、甚至不再走动的现象,社会学研究者将之称为“断亲。
现在想想断亲一词也适用于我与导师。毕竟,2015年博士毕业至今,基本上都没有和导师联系过,顶多有时候在教师节发个祝福的短信,在其他时候都没有过任何交流,这简直就是师生间的断亲无疑。
可能有人觉得我选择与导师断亲,是因为在读博的时候与导师发生过很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导师故意为难你,不让你按时毕业,经常安排你干杂货或者做横向,甚至抢你的科研成果,抢一作等等。
相反,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对我来说通通不存在,我导师不会为难我,给了足够的自由,不仅不会让我干杂活,而且更不会和我抢一作。
我对我导师更多的是感激,正因为他的严格要求,使我养成了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而且还帮我克服了怕写材料的恐惧。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基本上不怕写材料,甚至有时候还主动写,科学网上发表的博文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我既然对导师很感激,为什么又和他断亲呢?我觉得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性格问题。
我的性格就是不擅长,也不太喜欢与人打交道。很多事情宁愿放在心里面,或者用博文的方式表达出来,也不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或者即时通讯的方式交流。当然也可以说是不爱交流或者不愿交流。
第二,混得差。
按照现行的评价标准来看,不管从金钱的角度来衡量,或者职业的角度来评价,我都是属于混得差那一类型。所以,感觉给师门丢人了,就不愿和导师联系了。
第三,没有共同的语言。
导师很早就是成功人士,与导师交流不知道说什么。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估计别人也不爱听。研究所的事情已经离开多年,我也不清楚,索性就不说,不交流。
第四,怕打扰导师。
导师属于领导,一直都很忙,曾经和我们说过,他现在时间都无法自由安排,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所以,为了不打扰他,索性也就不交流了。
总之,我与导师断亲,并不是与导师发生了很不愉快的事情,相反对导师是由衷的感激,但断亲的主要由个人的性格、职业发展差等原因造成的。
按三秒识别关注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3 01: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