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忆天下分享 http://blog.sciencenet.cn/u/zywsict 用博客记录生活

博文

博士毕业后,我选择与导师断亲 精选

已有 4086 次阅读 2024-6-28 10:14 |个人分类:科学网置顶博文|系统分类:人物纪事

我第一次听说“断亲”这个词是在2024年春节的时候,大致意思是指现在的90后或者00后,认为春节期间走亲戚没有任何意思,选择不走,即断亲。

原因是亲戚平时都不走动,到过年的时候,提个手礼到亲戚家里走一下,坐得时间也很短,基本上都不吃饭,甚至一天还要走好几家亲戚,不胜其烦,还不如选择不走。

后来到网上查了一下,断亲一词2022年的时候就提出了,该词是一个社会学术语,懒于、疏于、不屑于同二代以内的亲戚互动和交往,亲戚之间联系减少、走动减少、甚至不再走动的现象,社会学研究者将之称为“断亲。

现在想想断亲一词也适用于我与导师。毕竟,2015年博士毕业至今,基本上都没有和导师联系过,顶多有时候在教师节发个祝福的短信,在其他时候都没有过任何交流,这简直就是师生间的断亲无疑。

可能有人觉得我选择与导师断亲,是因为在读博的时候与导师发生过很不愉快的事情,比如导师故意为难你,不让你按时毕业,经常安排你干杂货或者做横向,甚至抢你的科研成果,抢一作等等。

相反,这些不愉快的事情对我来说通通不存在,我导师不会为难我,给了足够的自由,不仅不会让我干杂活,而且更不会和我抢一作。

我对我导师更多的是感激,正因为他的严格要求,使我养成了严谨,认真的科研态度,而且还帮我克服了怕写材料的恐惧

至少到目前为止,我基本上不怕写材料,甚至有时候还主动写,科学网上发表的博文就是最好的证明。

那么我既然对导师很感激,为什么又和他断亲呢?我觉得主要原因可能有以下几点:

第一,性格问题

我的性格就是不擅长,也不太喜欢与人打交道。很多事情宁愿放在心里面,或者用博文的方式表达出来,也不愿面对面的直接交流或者即时通讯的方式交流。当然也可以说是不爱交流或者不愿交流。

第二,混得差。

按照现行的评价标准来看,不管从金钱的角度来衡量,或者职业的角度来评价,我都是属于混得差那一类型。所以,感觉给师门丢人了,就不愿和导师联系了。

第三,没有共同的语言。

导师很早就是成功人士,与导师交流不知道说什么。说一些鸡毛蒜皮的小事,估计别人也不爱听。研究所的事情已经离开多年,我也不清楚,索性就不说,不交流。

第四,怕打扰导师

导师属于领导,一直都很忙,曾经和我们说过,他现在时间都无法自由安排,很多事情都是身不由己。所以,为了不打扰他,索性也就不交流了。

总之,我与导师断亲,并不是与导师发生了很不愉快的事情,相反对导师是由衷的感激,但断亲的主要由个人的性格、职业发展差等原因造成的。

                       按三秒识别关注

图片



https://blog.sciencenet.cn/blog-827932-1440075.html

上一篇:高考志愿填报及时雨,U.S.News发布的全球最佳院校排名,全球前1000名的中国高校名单
下一篇:突破1000万,既是肯定又是鞭策
收藏 IP: 218.107.223.*| 热度|

27 郑永军 刘进平 王涛 武夷山 宁利中 王飞 朱晓刚 尤明庆 檀成龙 张学文 张红光 周忠浩 杨正瓴 许培扬 孙颉 信忠保 梁洪泽 黄永义 郑强 邝宏达 崔锦华 刘钢 褚海亮 徐长庆 王启云 李毅伟 guest35090662

该博文允许注册用户评论 请点击登录 评论 (7 个评论)

数据加载中...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6-30 17:35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

返回顶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