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纯理性科幻探讨: “量子纠缠”中国“元气”?
中国文化讲“元气”,这一词语在英文里、法语里、德语里、西班牙语里亦或其它语言里是找不到正好恰当的对应概念。“元气”一词的来历,华夏文明里最早可以追溯到先秦著作《鹖冠子·泰录》:“天地成于元气,万物成于天地”,真要考证来龙去脉,那是洋洋洒洒著述多多,培养出若干博士是绝无问题的。
“元气”究竟是什么,能否纳入到现代科学体系中来予以研究?中国人讲元气,不单是王侯将相讲,哲人思想家也讲,文人墨客也讲,普通百姓也讲,尤其是给人治病的中医郎中也讲。当然,迄今为止,元气从古到今一直在讲,当然没有人能讲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我们的“元气”文化确实可以从年轻一代人身上看到,西化的东西多了,元气少了,不仅中国传统文化的元气少了,令人忧虑的是就连我们学术界的元气现今也很不足。
我自小跟随外祖父习武练功,因为自己练不好不免时生沮丧,外祖父就会鼓励“好好练,元气会上来的”,虽然也并不清楚他所指的元气是什么具体含义,但大抵觉得是个好东西。也有的时候,我什么事情做得他认为不妥,比如早上起来,要是吐唾液,他会告诫我不要这样,伤了元气,至今我也是早上起来刷牙之前是不吐唾液的,虽然这样做没有任何的科学依据究竟是好还是不好。
从先秦开始一直到唐宋元明清一路下来,诗歌是中国文化的一个重要载体。虽然“元气”文化深入到老百姓的骨髓,但考证诗歌发现用元气入古典诗词的并不多见。我能凭借网络的作用收集到的一共10首,分列如下。
陆游(1125~1210)的《杂兴》:灰中火如萤,燎原从此始。元气一点存,危疾亦不死。再读他的《杂感》:养生孰为本,元气不可亏。秋毫失固守,金丹亦奚为!所以古达人,一意坚自持。魔鬼虽百万,敢犯堂堂师!陆游身出官宦之家的名门贵族,家学渊源深厚,但他也可以说是生不逢时,出生于北宋灭亡之际。年轻时陆游并非得志,参加礼部考试遭遇秦桧的排斥而仕途不畅。直到宋孝宗即位主政才咸鱼翻身步入仕途。可是因坚持抗金,屡遭主和派排斥。后来又投身军旅,但也没有实现多少抱负。待到宋光宗继位,虽然得到重用,可是不久又因“嘲咏风月”遭遇罢官……就是这样一位经历坎坷的爱国诗人,他却寿命接近80的高龄,确实是很罕见的。看了他这两首抒发情感的诗歌,他对“元气”的理解,还有谁会怀疑陆放翁的养生之道呢?
再看看南宋的长寿诗人刘克庄(1187~1269),他活了82岁。他给我们留下了两首“元气”的《沁园春·吉梦维何》:吉梦维何,男子之祥,载弄之璋。嗟我辰安在,斯文後死,力侔元气,手抉天章。学稼田荒,炼丹灶壤,稽首南华一瓣香。休休也,免王良友笑,屑往来忙。浮名斗挹箕扬。世岂有明珠百斛量。叹种来瑶草,年深未熟,挑成锦字,道远难将。迁转不行,形容尽变,盍改称呼号瞎堂。遗弓远,怆帝乡云白,禹会山苍。
另外,他还有一首《满江红·江左惟公》:江左惟公,争些子、吾其衽发。谈笑里、旄头泛扫,斗杓旋斡。投一粒丹元气转,下三数著输棋活。把晋朝王谢傅同看,谁优劣。飞凯奏,清夔峡。蠲和籴,宽畿浙。有三千功行,待从头说。玉斝满斟长寿酒,冰轮探借中秋月。更慈帏、喜见凤将雏,添丹穴。谁又说他这里的气不是说的元气呢?
而早于陆游和刘克庄的曹勋(1098~1174)也是长寿之人,他给我们后人留下了提到“元气”的经典名篇《水龙吟·冻云阁雨》:冻云阁雨,长风送雪,万里无凝滞。斜斜整整,纯白入素,应同太始。袁巷萧条,冷光寒透,有人曾至。但圆虚上下,澄明莹洁,如XX、混元气。时听松篁泻坠。任山川、珠联玉缀。一尘不染,一毫不现,真空妙治。祥应三白,润归多稼,已成丰岁。待收拾大翁,茶盐贺喜,兴村东醉。
品赏享年59岁的魏了翁(11178~1237)的《水调歌头·山岳会元气》,谁说不是另外一番元气的解读:山岳会元气,初度首王春。扶持许大穹壤,全德付耆英。二万九千日力,四百八旬甲子,酿此杰魁人。玉剑卧霜斗,金锁掣天扃。学宗师,人气脉,国精神。不应闲处袖手,试与入经纶。磊落蟠溪感遇,迢递彭笺岁月,远到漆园椿。用舍关时运,一片老臣心。
能查找到的整个宋朝“元气”诗词的还有生卒年不详沈瀛所作《减字木兰花·工夫莫止》:工夫莫止。脱得壳儿方是喜。不识真风。只说双关夹脊通。氤氲似酒。元气本同天地寿,君可能何。一跃红楼好处多。这和享年70的东汉王充(27~97)在《论衡》里的“元气未分,浑沌为一” ,“万物之生,皆禀元气”;享年60的班固(32~92)等人整理的《白虎通义》所言“天地者,元气之所生,万物之祖也”包含的哲理如出一辙。
大家熟知岳阳楼因范仲淹(989~1052)的《岳阳楼记》而名闻天下,然而多少人知道陈与义(1090~1138)写过一首融元气于君山的《登岳阳楼》:天入平湖晴不风,夕帆和雁正浮空。楼头客子杪秋后,日落君山元气中,北望可堪回白首,南游聊得看丹枫。翰林物色分留少,诗到巴陵还未工。不过,遗憾的是他的寿命是这些宋代写有“元气”诗文中最短的了,只生活了48岁,当然在那个年代,应该算是不短寿了。
相比宋代,整个唐朝我目前收集到的只有寿长45岁的李商隐(约813~约858)一首《韩碑》:元和天子神武姿,彼何人哉轩与羲。誓将上雪列圣耻,坐法宫中朝四夷。淮西有贼五十载,封狼生貙貙生罴。不据山河据平地,长戈利矛日可麾。帝得圣相相曰度,贼斫不死神扶持。腰悬相印作都统,阴风惨澹天王旗。愬武古通作牙爪,仪曹外郎载笔随。行军司马智且勇,十四万众犹虎貔。入蔡缚贼献太庙,功无与让恩不訾。帝曰汝度功第一,汝从事愈宜为辞。愈拜稽首蹈且舞,金石刻画臣能为。古者世称大手笔,此事不系于职司。当仁自古有不让,言讫屡颔天子颐。公退斋戒坐小阁,濡染大笔何淋漓。点窜尧典舜典字,涂改清庙生民诗。文成破体书在纸,清晨再拜铺丹墀。表曰臣愈昧死上,咏神圣功书之碑。碑高三丈字如斗,负以灵鳌蟠以螭。句奇语重喻者少,谗之天子言其私。长绳百尺拽碑倒,粗砂大石相磨治。公之斯文若元气,先时已入人肝脾。汤盘孔鼎有述作,今无其器存其辞。呜呼圣王及圣相,相与烜赫流淳熙。公之斯文不示后,曷与三五相攀追。愿书万本诵万遍,口角流沫右手胝。传之七十有二代,以为封禅玉检明堂基。后来人们解读他这篇诗文中所指的元气是“无法消毁的人间正气”。
最后,我补上不知生卒年月的元朝诗人冯尊师的作品《苏武慢·元气充餐》:元气充餐,麻衣遮体,万事转头何济。黄芽白雪,黑水红云,轩帝注传名世。深谢名师,说破希夷,妙理本来精粹。把仙胎养就、云雾缭绕,万神咸备。持造化、个个圆成,人人具足,一气返还资质。周游八景,遍赏三山,不离目前亲诣。堪笑迷途,岂识阴阳,宗祖任教邪魅。炼金丹、悉是乾坤英秀,闲生豪气。
即便用“元气”无法当饭吃,用它闲生豪气又有什么不好呢?文化要自信,我看元气可以!国学热火朝天,不伤中国“元气”就好!“元气”究竟是什么?能否纳入到现代科学体系中来予以广泛研究探讨?我想答案肯定是可以的。中国各个领域的科学家能否共同努力像讨论量子纠缠一样来研究“元气”的真相呢?
Archiver|手机版|科学网 ( 京ICP备07017567号-12 )
GMT+8, 2024-12-24 03:51
Powered by ScienceNet.cn
Copyright © 2007- 中国科学报社